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窍门

记不住穴位的朋友,请進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五会穴(地五穴)解析:

凡两经相交处之穴,曰会。本穴为足少阳之气,与其他五经之气会合处也。以此之一,会彼之五、足方象地,故称“地五会”。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
   
个人浅析:地言地气,五意五趾,会指交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3: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侠溪穴 解析:

穴在足小指次指趾歧间夹隙中,故名“夹溪”。

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
 
个人浅析:侠溪者,夹隙也。所溜为荥。善疏风泻火、利湿退黄。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07:34 编辑

足窍阴穴 解析:

少阳之气,下至于足,止于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贯爪甲出三毛。其精气过跗上,斜走阴经,隧而通之,以传经气于足厥阴也。本穴之名“足窍阴”者,以其治症与头窍阴穴大致相同也。

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个人浅析:足言足部,窍意孔窍,阴指交接阴经。所出为井。

足窍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9: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11:48 编辑

十二、足厥阴肝经

大敦穴(水泉穴,大训穴,大顺穴)解析:

敦,厚也。有聚而未发之意,与少阳之气会于人身之最下(地五会)。则一阴(厥阴)生发之气,萌动于下,而资长全生,即动养万物也。本穴当厥阴之初,承少阳交与之气,聚于足之大指。凡阴气之聚于下者、至博至厚,故名“大敦”。

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个人浅析:大言丰富,敦意厚。所出为井,善醒神开窍、调肝理气。

大敦.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11:49 编辑

行间穴 解析:

行,足之用为行。气得行而通,滞得行而解。本穴为行走着力之处,其用,着重泻法。泻之俾使郁气通行也。间,病愈为病间。即病得通行而告愈也。犹云气得行,而病得间也,故曰“行间”。 Z0 m* Q/ {

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个人浅析:行言行走,间意间隙。所溜为荥,善疏肝理气、调经活络、泻热。

新建图片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9: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冲穴(大冲穴)解析:

本穴与冲阳傍近。进步抬足,首当其冲,故名之以“冲”。穴在跗上,足大指次指,歧骨间,故名“太冲”。以其近于大指也。

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

个人浅析:太言至、极,冲意冲要。所注为输,以输代原,善平肝息风、疏肝解郁、安神镇静。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11:50 编辑

中封穴(悬泉穴)解析:

聚土成凸为封。又土在沟上曰封。《灵枢◎经筋篇》云:“厥阴之筋,结于内踝之前”。即商丘、丘墟二凸之间,故名“中封”。犹云中立于两封之间也。

中,正中也。封,封堵也。该穴名意指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之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的弯曲而受挫,急行的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个人浅析:中言正中,封意封藏。所行为经。

中封.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9: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11:51 编辑

蠡沟穴(交仪穴)解析:

蠡,水族之阴类也。沟,凹渠之阴象也。本穴在胫骨与腨肠肌之间,为足厥阴经之络。与足少阳之络光明相应。喻光明犹明珠,腨肠肌覆伏如蠡(蚌壳),故名为“蠡沟”。

蠡,瓠瓢也,此指穴内物质如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不定之状。沟,沟渠也,此指穴内物质运行循一定的道路。该穴名意指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分配而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性温,既无上升之力又无沉降之能,温湿水气在天部层次如漂浮不定之状,但由于其温度及所处的天部层次与胆经相近,因此此温湿水气分别飘行于肝胆二经,故名。

个人浅析:蠡言葫芦瓢,沟意沟渠。联络胆经。

蠡沟.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都穴(中郄穴,太阴穴,大阴穴)解析:

都,聚也,丰也。又泽中有丘曰都。足厥阴之筋,上循胫上、结于内辅骨之下,其处肌肉丰起。本穴直上有足太阴之阴陵泉。下有本经之蠡沟,后有漏谷、前有足阳明之条口、巨虚。四周诸穴,具有凹下如泽之意。本穴居其当中,犹泽中之丘也,颇合“都”字之义,更以本穴位于膝踝折中处,故名之以“中”,而曰“中都”。

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

个人浅析:中言中间,都意统帅之处。本经郄穴。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11:52 编辑

膝关穴(阴关穴)解析:

穴在膝关节处也。治膝关节病,调其屈伸。后汉刘熙《释名》:膝,伸也。可屈伸也。膝为人身关节之最大者,故名“膝关”。屈膝取之。

膝关。膝,指穴在膝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中都穴传来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无力上行而沉降于下,只有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继续上行,本穴如同关卡一般阻挡滞重水湿的上行,故名。

个人浅析:膝关者,膝关节处也。

膝关.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0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