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窍门

记不住穴位的朋友,请進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28 编辑

殷门穴 解析:

殷,中也,厚也。言得地势之中且厚也。《书经》禹贡:“九江孔殷。”本穴在承扶之下,委中之上,两穴直线折中之处,其处肌肉丰盈,故名之以“殷”。其治为腰痛不可俯仰,难以伸举,因恶血泄注而股肿等症。其功用在于通泻,故名之以“门”。其体则殷,其用犹门,故名“殷门”。亦即于丰腴之处,宜泻瘀滞之气也。湿痹之症,多生于肌肉丰盈之处,本穴与焉。

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

个人浅见:殷言丰盈之股二头肌,门意气机出入之所。善通经活络。

殷门.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30 编辑

浮郄穴 解析:

浮,溢也,又漂游于水上曰浮。即轻而浮浅之意。《诗经》云:“雨雪浮浮。”谓飘飘浮荡也。又顺流曰浮,《论语》:“乘桴浮于海”。皆谓飘浮浅漫之意,郄,大隙也。本穴之名“浮郄”者,即穴位扩,而功用浮泛也。本经之气,由臀部下行,达于委阳之上。顺流而下,情势显然也。其所治症,为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小便热、大便坚、胫外筋急、髀枢不仁,其所为用,在顺通也。

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

个人浅见:浮言上浮之阳气,郄意大隙、孔穴。善清热镇痉、舒筋活络。

浮郄.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43 编辑

委阳穴 解析:

穴在膝腘横纹外侧端,平于委中。因穴在外侧,故名“委阳”。其所治症,为胸满、腋下肿、身热、筋急、痿厥、小便淋漓,以其有关膀、肾两经事也。

委,堆积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委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部阳气,阳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个人浅见:委言平于委中,阳意穴在其外。三焦下合穴,善通利水湿、调理气机。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44 编辑

委中穴(腘中,郄中,血郄)解析:

委,委顿也,又委屈也。猝触此穴,令人下肢委顿,立即跪倒。《灵枢经》谓:“委而取之”。更以本穴在膝腘窝正中,委曲之处,故名“委中”。治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风痹、遗尿、转筋等症,诸证之近于痿痹者。又治头痛,以本经起于头也。本穴主要功能,为治腰痛。所以然者,以其有关于肾也,足少阴之气,由内踝上行至阴谷,折向腘中央,于本穴处相与叠并(太阳下行,少阴上行),故本穴洽腰痛极效。以其有协于肾经也。本穴义名“血郄”,以其多以放血为治也。但虚人不宜放血,应以补泻手法调之。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个人浅见:委言委曲、弯曲处,中意腘窝中间。膀胱之合穴,善清热醒脑、理血消肿、祛风利湿、强健腰膝。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32 编辑

附分穴 解析:

本经之气由大杼分布旁枝,而附分合于本经,分道并列,而直下行也。观下文各穴名义自明,故名为“附分”。

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

个人浅见:附言侧支,分意分出。善疏风散寒、舒筋活络。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38 编辑

魄户穴 (魂户穴)解析

本穴与肺俞平,肺藏魄也,故名“魄户”。即附于肺而分行也。治虚痨、肺痿、喘满、呕逆、肩膊胸背相连而痛。

魄,肺之精也,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来自肺脏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和肺俞穴一样,皆为来自肺脏的外输之气,但因本穴与肺俞穴相比处于更外更高处,气血物质为比肺俞穴更为干燥的阳热之气,属于肺之精气,故名。

个人浅见:魄言肺神,户意气机出入之所。善肃降肺气、疏风散寒、舒筋活络。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47 编辑

膏肓穴 解析:

本穴平厥阴俞。春秋晋景公病,请医缓诊治。景公夜梦二竖子议避医缓之治,逃避于膏肓之间,即心、肺之间也。上有肺之魄户,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间,即医缓所谓肓之上,膏之下也,故名“膏肓俞”。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个人浅见:膏肓者,心肺之间也。善益阴清心、止咳定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08:51 编辑

神堂穴 解析:

本穴与心俞平,心藏神也,因名“神堂”。治腰背强痛、时恶寒、胸腹满逆、有时噎等症。

神,心神也,心气也。堂,古指宫室的前面部分,前为堂、后为室,堂为阳、室为阴。该穴名意指心室的阳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个人浅见:神言心神,堂意经气聚集之处。善宽胸理气、宁神定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14:57 编辑

譩譆穴(五胠俞)解析:

《素问◎骨空论》:“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压之,令病人呼譩譆,譩譆应手”。盖因此而得名也。“譩”通“噫”,伤痛声;“譆”通“嘻”,悲恨声。治大热、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久不愈,及胸腹闷胀、肩背胁肋痛、鼻衄等症。本穴平督俞。

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

个人浅见:譩譆者,伤悲之声也。善理气止痛、清热宣肺。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1: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14 14:59 编辑

膈关穴 解析:

内应膈肌,与膈俞平。为胸腹交关之隔界,因名“膈关”。以其有关于膈也。故能治呕逆格忒。按膈肌升降动力,根于下焦水火,水火交而助元气,元气为人身动力之源,故以促动膈肌升降,治症同于膈俞。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

个人浅见:膈言膈肌,关意关卡。善宽胸降逆、顺气和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