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窍门

记不住穴位的朋友,请進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7: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肘髎穴(肘尖)解析:

穴在肘外侧凹处,故名“肘髎”。肘为全身关节较大者,治腕肘屈伸不利,肩臂痛麻。按肘角内缘曰“拏”(音拿,牵引也),肘角外缘曰肘,故名“肘髎”。即云肘尖处之髎窠也。

肘,肘部,指穴所在部位。髎,孔隙,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个人浅见:肘言位置,髎意骨陷。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7: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2 01:18 编辑

手五里穴(五里穴,尺之五间穴,尺之五里穴,大禁穴,手之五里穴)解析:

《内经》云:“地有五里”。里与理,裹,供通。即理其内,俾使达于外也。《针灸大成》谓:主治风疥、惊恐、吐血、咳嗽、肾不纳气、心下胀满、身黄等症之有关五藏者。因名“五里”。又治臂痛、嗜卧、四肢不动、瘰疬、痎疟,目视□□等症。其由于内因已甚,而不见于外者,本穴亦能治之,以其病在内也。他如外因直中者,多不取此。苟辩证未明,不可莽甩,故《铜人》可灸,《素问》禁针,以其关系五内,示人不可轻举滥用也。又以其所处地位,在曲池上三寸之处,若自肘尖处向上量之,适得五寸。以古说一寸为一里计之,故名“五里”。此又一说,言其体也。

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里,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本穴物质由下廉穴传来,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下廉穴所处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故而得名。余名五里、手之五里之意与手五里同。

个人浅见:曲池上3寸,肘尖上5寸。

手五里.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7: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2 08:58 编辑

臂臑穴(头冲穴,颈冲穴)解析:

凡肉不着骨之处,可由肉下通透者,曰臑。本穴在上膊肉不着骨之处(由肘尖上量七寸),故名“臂臑”。举臂取之。主治寒热臂痛,不得伸举,伸举则牵及颈项痛。并治瘰疬诸症。但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

臂,指穴所在的部位。臑,动物的前肢,为灵巧、好动之意,此指穴内气血物质为阳气。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本穴位处臂部,穴内气血由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充盛而使臂能活动自如,故名。

个人浅见:臂言上臂,臑意臑外。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7: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2 01:22 编辑

肩髃穴(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解析:

髃,骨间陷隙也。又同腢,肩头也。穴在肩端,举臂两骨间陷者中,故名“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治肩臂项背风痛及痿痹之症。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

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臂臑穴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髃骨、扁骨、扁髃之名与肩髃同,扁同偏。

个人浅见:肩言位置,髃意端、头。善通风活络、去湿逐痹。

肩髃.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8: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巨骨穴 解析:

本穴在上膊骨、肩胛骨、锁骨三骨之会,构成兰角形凹隙,如循规矩,故名“巨骨”古“巨”与“矩”通。《铜人》针一寸半,《素问》禁针。

巨,大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阴浊降地后所形成的巨大水域。本穴物质为肩髃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凹陷处,经水聚集于本穴,故名。

个人浅见:巨通矩,骨意叉骨。

巨骨.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鼎穴(天顶,天项,天盖)解析:

按“鼎”字之义,功在水火。养生家借此寓其调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如药品中有国老之称者,如甘草,俗名国老。谚曰:“三公在朝,君臣和协。”“良相当权,内外安然。”凡消大患于无形,而有裨于社稷者。谓为调和鼎鼐。本穴主治暴瘖、气梗、咽肿、喉痹、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等诸般火症之有碍于喉咽者,取此穴以通畅之。更以本穴在颈,接近于头,故以治喉咽颈项之疾,因称“天鼎”。与任脉之天突义近。以炊事言之,“鼎”为炉灶,“突”则烟囱也。均以有关水火,而义则调和也。又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针灸者,不常取用。

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

个人浅见:天言高,鼎意指此穴、缺盆、气舍三穴呈鼎足之势。

天鼎.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扶突穴(水穴,水泉穴)解析:

突,泉名,又跳也,冲也。本穴抚之突突应手。有如水泉涌突之状,因名“扶突”。又烟囱曰突。其所治症,与天鼎略同。针灸者,比天鼎如炉灶,本穴犹烟囱也。用其通畅之力。泻除幽郁之火。如治暴瘖、气梗,喘息等症。与任脉之天突义同。凡穴下有跳突者,须以指甲深掐,然后下针,防伤动脉也。

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个人浅见:扶言此穴位于喉节两边,如扶持之势;突意突出之喉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7/2 12:44 编辑

禾髎穴(口禾髎穴,长频穴,长髎穴,长颊穴)解析:

穴底近齿,啮咬食物,本穴为之牵动。平人饮食米谷居多,本穴喻犹啮禾之髎,故名“禾髎”,以其通于齿根,故治齿痛。又以其近于鼻,故治鼻塞鼽衄。《铜人》禁灸,盖以其处肌肉薄也。

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

个人浅见:禾言细长,可联想涕流之状;髎意骨陷。

迎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迎香穴(别名:冲阳穴)解析:

本穴接近于鼻,当嗅觉之冲。人情喜香恶臭,故名“迎香”。治鼻病及嗅觉不敏,极效。《针灸大成》禁灸,恐火气有伤气道,肺恶热也。

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个人浅见:迎香者,香气迎鼻也。善通经络、开鼻窍。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足阳明胃经

承泣穴(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解析:

穴在目下七分,正目直瞳子,为阳跷脉与任脉及足阳明之会。治诸般目疾。穴处俗名泪窝,因名“承泣”。口喎冷泪者,取之效。

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个人浅见:承泣者,承接泣泪也。善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承泣.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2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