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zhuzilideai

为什么要学与怎样学《伤寒论》 李心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6 18: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经典就读原汁原味!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ply 的帖子

很赞成你的看法
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伤寒论第179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这里可以看出 阳明外证 就是第6条所说的温病
葛根芩连汤 葛根汤 竹叶石膏汤  越婢汤等等 都是治疗温病的方剂
后世 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救逆汤,都是从炙甘草汤衍化而来:增液承气汤,就是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加生地、元参、麦冬,坎离既济汤,就是黄连阿胶汤加生地、甘草:椒梅汤来源于乌梅丸;凉膈散来源于栀子豉汤。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实际来源于《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和猪苓汤等。因为芍药甘草汤是养津以救阴,桂枝加附子汤是止汗以救阴,而猪苓汤是利小便以退热。
发表于 2012/6/6 22: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讀書讀出味道,贊一個!
发表于 2012/6/7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别人的观点看法,可以使自己少走许多弯路。但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法以及相当多的理论工具,还是要了解透彻,不然,就我们的短短一生想搞清楚一些问题还是很难的。因为你是在所谓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长大的,脑子中固有的东西是自己改变自己的最大的障碍。
发表于 2012/6/7 1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好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2/6/7 15: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楼上的同修你太厉害了。好像还没有只看原文就看懂的啊。我现在是先背诵下来,看注解。
发表于 2012/9/12 23: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为天下中医立法。
发表于 2012/9/12 2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你是怎么背下来的,用了多久,我也想背,可是觉得很难,都几天了,还没读一边呢,你用的哪个版本
发表于 2012/9/13 0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佩服楼主能写这么长的文字来表达一句话的问题
发表于 2012/9/13 11: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高人甚多。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4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