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6 2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ply 的帖子
很赞成你的看法
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伤寒论第179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这里可以看出 阳明外证 就是第6条所说的温病
葛根芩连汤 葛根汤 竹叶石膏汤 越婢汤等等 都是治疗温病的方剂
后世 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救逆汤,都是从炙甘草汤衍化而来:增液承气汤,就是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加生地、元参、麦冬,坎离既济汤,就是黄连阿胶汤加生地、甘草:椒梅汤来源于乌梅丸;凉膈散来源于栀子豉汤。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实际来源于《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和猪苓汤等。因为芍药甘草汤是养津以救阴,桂枝加附子汤是止汗以救阴,而猪苓汤是利小便以退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