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痰黄和舌尖红的咳嗽类型,用寒咳汤就得仔细辨证了。我的临床经验看是这样的,患者本人的体质背景属于有内热,但又进了风寒,是属于寒热夹杂型的咳嗽。寒气是外来的,内热是身体本来所具有的。这时候就需要谨慎操作,既需要用寒咳汤祛除外来风寒,又不能因使用寒咳汤而伤阴,这就得严格控制寒咳汤的用量。但使用汤剂不易掌握用量,故目前就推荐尽量使用寒咳汤的散剂,即寒咳散。临床经验表明,寒咳散的效果比汤剂效果更好,容易掌握剂量,又方便服用和贮存。
又因为寒咳散是以《伤寒论》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小青龙汤等竣剂组成,故对于儿童使用时,应当特别注意控制剂量。
对于小儿来说,2-3岁,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2-0.3克;
3-5岁,每次0.3-0.5克;
以后逐年增加剂量,到15岁,1克左右。
日两次,清晨与上午服用。
一粒胶囊的装药量大约是0.2克。所以3-5岁的每次服药量大约是2粒胶囊左右。而1克的量,就相当于5粒胶囊。(仅仅用胶囊的大小进行比较,并不推荐使用胶囊。)
一般服用2-3天后,就会逐渐开始排出黄绿色的脓痰块块,以后坚持服用,痰的颜色会逐步转为白色,再由白浓痰转为清稀的白痰。这样就逐渐把以前遗留的老病根逐步清理干净了。这说明,在貌似风热的底下,本质上还是寒气的聚集。我的临床观察,与上面关于哮喘病患者的观察室完全一致的。
如果在使用几天后,若发现患儿出现内热加重的情况,可以另外服用滋阴降火类中药散剂:
【滋阴散】生地6 麦冬6 北沙参6 玄参6 百合12。
也建议打粉服用,每次0.2-0.5克。日服1-2次。与下午和晚上各服一次。
至于剂量大小的控制,与服用次数的掌握,那就得看患儿的体质情况,具体斟酌掌握进退。
这种患儿的舌体颜色,是整体的偏红,同时可能舌尖部分更红,或舌尖部有小红点出现。还有就是嘴唇的颜色太红。
另外在临床还经常发现,其实患儿的所谓的内热,是由肝郁引发,久郁化火就形成内热了。严重的,由于肝火长期烧灼真阴,甚至于还会出现五心烦热的情况。内热由肝郁而生,就得由解郁而去,单纯地用清热的方法并不灵验。这时候就得综合考虑滋阴、疏肝、健脾化痰湿几个方面才行呢:
【滋阴健脾舒肝散】
生地6 麦冬6 北沙参6 玄参6 百合12 柴胡6 白芍6 枳壳4 白术9 茯苓6 干姜3-6 炙甘草6
打成散剂,每服1克,日两次。于下午、晚上服用。
如果是厚腻白苔,还得加入苍术、厚朴、莱菔子各6,加强化痰湿的力量。
如果对于脾胃有寒,而没有内热的情况,就是舌本质不太红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滋阴药了。就是患儿舌苔白腻,而舌质不红的情况时采用下方:
【疏肝健脾祛寒散】
柴胡6 白芍6 枳壳4 白术9 茯苓6 干姜3-6 炙甘草6
如果是厚腻白苔,还得加入苍术、厚朴、莱菔子各6,加强化痰湿的力量。
打成散剂,每服1克,日两次。于下午、晚上服用。
哦呀!
其实传统上中医所强调的是,对每一个患者个体都需要进行面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行哦!这也就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就是只有皇宫贵族才有资格享用的治疗方案哦!如何使这种治疗方案平民化呢?走进寻常百姓家呢?没有办法的办法,只好赶鸭子上架了,本人不揣浅陋,将我临床所得拿出来献丑,请诸位不要见笑哈!
谁让西医,和那些“名老庸医”明目张胆地戗毒宝宝们呢!
要特别提醒中国宝宝的家长们注意,以本人临床所见,小儿肝郁其实比比皆是哦!大人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动粗,由于孩子们的心灵非常的稚嫩,稍一疏忽就会受到损伤,于是就肝郁了!肝郁又会反复叠加,而不断地加强!
肝郁的结果造成肝旺,肝旺的结果就会犯脾(木乘土),是故造成脾土虚,脾土虚又导致土不生金,而肺金弱,肺金弱的结果,又造成了金无力克木,而招致肝木更旺。
其结果就在“肝木、脾土、肺金”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恶性循环:
肝木乘土→土不生金→金无力克木→肝木更旺。
肝木更旺的结果,又会进一步加强肝木乘土的力量。
其结果是啥呢?聪明的读者当然会看得明白呢,当然是中央脾土越来越弱,脾土越来越弱的结果,就导致了肺金更是越来越弱,甚至于彻底衰败!
而肺金主皮毛,肺金弱的结果,又会导致皮毛腠理疏松,故孩子就会特别容易反复感冒哦!!!
由于外邪风寒的入侵,又抑制了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也在削弱了肺金的功能哦!
再加上家长们往往喜欢给孩子猛加营养,猛吃鸡鸭鱼肉蛋,《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由肝郁犯脾、饮食伤脾,和风寒外侵三种因素、三管齐下的叠加结果呢,最终就形成孩子的伤风感冒连绵不断,永远无法治愈的感冒咳嗽,似乎就成了当前国内宝宝界长盛不衰的“咏叹调”!和伴随着宝宝成长的“背景音乐”!
敬请宝宝家长们仔细检点一下自己的育儿理念!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折射出家长理念的根本性错误!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得到家长方面去寻找答案呢!不这样去思考,孩子的病就会永远没完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