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中立善良

新人求教:甘补土还是泻土,酸补土吗?恳请高人解惑,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6 0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4/6 00:27 编辑
中立善良 发表于 2012/3/28 13:09
我们能感觉到的五味为五脏未能按我们的期望一气周流要求运转造成的,其中木金为不顺其性,水火本要立极而未能逆其本性所致。木金不及、水火太过、土应该是运转枢轴,也应该是不及喽

沒覺得這個和一氣周流有衝突。
发表于 2012/4/6 06: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泽灵 发表于 2012/4/6 00:00
這一部分多看黃元御的說法基本不錯﹐月儿兄解釋得挺到位。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是功能﹐二是器質 ...

泽灵兄每每有独到见解,深感佩服,能用医理指导人生哲理,泽灵兄一定是心胸豁达之人,深有启发!
发表于 2012/4/6 10: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肝升发不足就产生酸,而甘是脾不足还是脾太过才产生的?
一段句子要讲脏器的阴就应该都是阴,而非有的阴有的阳
中医理论是理论有问题还是后人悟性低?
还是需要钻研,现在的解释都还不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fuyanghe 发表于 2012/4/6 10:18
肝升发不足就产生酸,而甘是脾不足还是脾太过才产生的?
一段句子要讲脏器的阴就应该都是阴,而非有的阴有 ...

fuyanghe兄弟也是个追根究底的人啊,赞一个。

我也觉得如果补泻论及阴阳体用的话,至少这些先贤的书籍里应该哪处会提到说明一下,但好像都是一个补泻,没有分阴的补泻和阳的补泻的说法。

而且黄师《四圣心源》特意论及:五行生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也。这是不是指五行生克对阳不对阴啊?当然如果泻阳的话相对而言就是补阴了,补阳的话相对而言就是泻阴了,这个理解对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泽灵 发表于 2012/4/6 00:00
這一部分多看黃元御的說法基本不錯﹐月儿兄解釋得挺到位。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是功能﹐二是器質 ...

感谢泽灵兄解答。

我是觉得如果补泻论及阴阳体用的话,至少这些先贤的书籍里应该哪处会提到说明一下,但好像都是一个补泻,没有分阴的补泻和阳的补泻的说法。

又,黄师《四圣心源》特意论及:五行生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也。这是不是指五行生克对阳不对阴啊?当然如果泻阳的话相对而言就是补阴了,补阳的话相对而言就是泻阴了,这个理解对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泽灵 发表于 2012/4/6 00:25
沒覺得這個和一氣周流有衝突。

感谢泽灵兄解答。

如果按黄师《四圣心源》: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土爰稼穑。
曲直作酸,炎上作苦,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润下作咸。
润下者,水气之不浮也;炎上者,火气之不沉也;直则木升,曲者,木气之不升也;从则金降,革者,金气之不降也,甘者,稼穑之正位,平则不见,不平则见,甘味之见者,土气之不运也。五气湮郁,而后无味以生。土气不运,则四维莫转,此五味郁生之原。

正常的一气周流应该是:土运转枢轴、木金顺性(木生发、金敛降)、水火立极(水要升、火要降)。那这样来看,我们能感觉到的五味:酸苦甘辛咸 为五脏未能按我们的期望一气周流运转不顺造成的,其中木金为不顺其性,水火为本要立极而未能逆所致、土应该是运转枢轴不畅。

因此感觉到的五味正是逆着我们的期望时出现的,也就是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用来泻其太过,那这样来看,是不是:
木:酸泻
金:辛泻
水:咸泻
火:苦泻
土:甘泻

按《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的对宫模式,相应的就有:
木:辛补
金:酸补
水:苦补
火:咸补
土:?

汇总起来就是:
木:辛补酸泻
火:咸补苦泻
土:?补甘泻
金:酸补辛泻
水:苦补咸泻
------------------------------------------------
再来对照其他经典描述:

1)黄帝内经《阴阳应象论》: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味为酸,在体为筋,酸伤筋,辛胜酸。
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味为苦,在体为脉,苦伤气,咸胜苦。
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味为甘,在体为肉,甘伤肉,酸胜甘。
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味为辛,在体为皮毛,辛伤皮毛,苦胜辛。
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味为咸,在体为骨,咸伤骨,甘胜咸。

黄帝内经《五脏生成论》: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多食咸,脉变色,水胜火。
多食苦,皮槁毛拔,火胜金。
多食辛,筋急爪枯,金胜木。
多食酸,唇揭,木胜土。
多食甘,骨痛发落,土胜水。

木:辛补酸泻
火:咸补苦泻
土:酸补甘泻
金:苦补辛泻
水:甘补咸泻

比较结果:木、火一致,土:酸补甘泻,金水不同:
金:酸补辛泻  vs  金:苦补辛泻
水:苦补咸泻 vs  水:甘补咸泻

《阴阳应象论》和《五脏生成论》是采用五行相克来补其不足,《四圣心源》的对宫模式和五行不同,哪种正确呢?

2)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
木:酸泻辛补;
火:甘泻咸补;
土:苦泻甘补;
肺:辛泻酸补;
水:咸泻苦补;

比较结果:木、金、水一致,土、火不同:

火:咸补苦泻 vs  火:咸补甘泻。
土:?补甘泻 vs  土:苦泻甘补。

3)《辅行诀》又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比较结果:木、火一致,土、金、水不同:
土:?补甘泻 vs  土:甘补辛泻
金:酸补辛泻  vs  金:酸补咸泻
水:苦补咸泻 vs  水:苦补甘泻

4)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还有: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肝欲散、心欲软、脾欲缓、肺欲收、肾欲坚。

木:甘泻
火:酸泻
土:苦泻
金:苦泻
水:辛泻

比较结果:都不一样
木:辛补酸泻  vs  木:甘泻
火:咸补苦泻 vs  火:酸泻
土:?补甘泻 vs  土:苦泻
金:酸补辛泻 vs  金:苦泻
水:苦补咸泻  vs  水:辛泻

5)看到水中火大侠的空间里的几个医案,都着重提了五行五除图,论坛上也下过一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面也重点提到汤液经法图,如下:
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JPG
五行补泻和《辅行诀》一致。

水中火大侠实践检验效果好像很不错,也恳请再指正。

发表于 2012/4/8 10: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立善良 发表于 2012/4/7 10:24
感谢泽灵兄解答。

如果按黄师《四圣心源》:

五味不論如何補泄,只改變補泄的強度或什麼物質精微,而始終不會改變一氣周流的方向那個逆時針方向的轉動不會出現。實際上,別說轉,只要稍稍太慢一點就出病態了。我想你可能是誤把補泄的概念當成氣血的運行方向了。
发表于 2012/4/8 11: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立善良 发表于 2012/4/7 09:00
感谢泽灵兄解答。

我是觉得如果补泻论及阴阳体用的话,至少这些先贤的书籍里应该哪处会提到说明一下, ...

五行生克的確是以氣的方式進行的,但不是說其生克效應不能作用到物質上。實際上,物質的改變也是靠五行氣生克產生波及效應而產生的,而不是在物質層面以一個元素去生克另外一個元素。比如水克火,寒是水之氣,將濕氣施加寒冷,就出來液態水,液態水增加了,就是陰質的改變,而作用是在氣這個層面實現的。

以上補陰補陽完全可以靠基本概念推出來,但問題是你可能有些基本概念還沒弄清楚。比如說,陽化氣,陰成形,這就是一個基本概念。那麼,你拿鍋水,加火,則氣化多(水成汽),水液就少,就好比功能強了,但以犧牲陰為代價,增陽損陰。如果沒火,或者只有冰冷,那麼氣化就沒了,水液則多了,雖多也是死水和無用之水。中醫無形中講究陰陽平衡,學問就在這裡。既保持了陽化作用,也維持陰體的充足,這就是健康,走極端了,不管損陰還是損陽,都是病態。

发表于 2012/4/8 1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儿弯弯照苍窘 发表于 2012/4/6 06:57
泽灵兄每每有独到见解,深感佩服,能用医理指导人生哲理,泽灵兄一定是心胸豁达之人,深有启发!

很多視野是佛教幫我開拓的。
发表于 2012/4/8 1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味补脾,苦味泻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0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