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159|回复: 4

求助----名家伤寒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5 2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某,胃脘痛。医治之,痛不减,反增大便秘结,胸中满闷不舒,懊憹欲吐,辗转难卧,食少神疲,历七八日。按其脉沉弦而滑,验其舌黄腻而浊,检其方多桂附香砂之属。此本系宿食为患,初只须消导之品,或可痊愈,今延多日,酿成夹食致虚,补之固不可,下之亦不宜,乃针对心中懊憹,欲吐二症,投以栀子生姜豉汤:生栀子9g,生姜9g,香豆豉15g。分温作两服,翌日,病家来谢称,服药尽剂后,未发生呕吐,诸症均愈,昨夜安然入睡,今晨大便已下,并能进食少许。     (俞长荣     伤寒论汇要分析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有些不理解,食积不除,大便不通,只除郁热,诸症何除?
发表于 2006/3/26 08: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伤寒医家皆言用经方要善于抓主证,此案可为注脚。

何为主证?仲师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列诸证。

此案胸闷不舒、懊憹欲吐,辗转难卧即为主证,而大便秘结仅为其旁证。何以识之?虽大便秘结,腹中必无所苦,按之无坚实疼痛。虽有胃脘痛,但非心下痞或坚或硬可比。食少神疲是无效证,在仲师眼里并不做为证的识别要点。舌黄腻而浊即仲师所言的舌上苔,与诸承气汤的舌燥干不同,与白虎类方舌面干燥也有别。此案似可加大黄,但俞氏在案中已言及有虚候之象,所以先以栀子生姜豉汤解其主证之急,看旁证是否因此而缓。此也正是经方以少加减或少加味为贵的体现。不识主证与旁证,但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妄以加减者,已失仲师之本意。要知道仲师所言之“证”是有效证、是方证、是证眼。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发表于 2006/3/26 0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师在书中已为后人列出了此证的进退之法:此证进一步即是栀子厚朴汤,再进一步为承气类方,用于体实不得正治的逆治之法。体虚者见有大便秘结而妄投泻下之品后,则表现为栀子干姜汤证。

[ Last edited by 7224162 on 2006/3/26 at 09:06 ]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分析的有道理,有点收获!
但对于如何去抓主症,如何去分析病机,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还望能继续指教!
发表于 2011/8/18 15: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痞之类吧,热去病自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