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349|回复: 13

“阴火”为气虚生郁所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16: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虚是阴火的原始病理
  《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主要讲的是因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情志不调、劳役过度等,导致脾胃受伤的证情及治疗等,所以,脾胃气虚也就成了此类疾患的基本的病理了,而气虚的基本表现则为乏力,肢体沉重,气短,懒言,嗜睡,纳差,口不知味,虚喘,小便数而不渴,多唾,鼻流清涕,自汗,恶风寒,或腹痛,或腹胀,或便稀等等,这也是原著中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的原因了。至于阴火一证,也是以气虚为原始病理的,这一点已有共识。

  郁滞乃阴火的直接原因
  阴火如何产生?气虚怎样演变为阴火?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有较详细论述,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1. 湿气下流,郁而生热
  李氏曰:“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 闭塞其下, 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这里的关键是“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既然称“闭塞”,那么这个阴火的来源就只能是一种解释, 即“湿气郁阻生热”,也就是说,由于脾胃虚弱,难化水湿,湿气下流,闭塞于下,郁而生热,从而形成李氏所谓的“阴火上冲”。至于原文所称之“肾间”,我认为理解为下焦、下部等为妥。

  2. 气虚下陷, 郁而生热
  李氏曰: “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这里所谓的“气不足而反下行”,似现代所谓的“气虚下陷”。一般而言,气虚与火逆无直接联系,即气虚不直接产生火热。但是,气郁则可以是产生火热的直接原因,况且气虚又是产生气郁之常见因素,从而形成气虚与气郁并见。所以气虚下陷,致气郁下焦,或气湿郁滞下焦,而后郁而生火而上炎,这是阴火产生的又一机理。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阴火的机理,实际是发生在气虚下陷基础上的湿阻生热或气郁生热。至于郁的表现,则可为腹痛、腹胀、嗳气等。另外,临床上常见的气虚脏器下垂证情,也可以认为是气虚基础上发生的郁滞。在此,虽然不排除气不生血、血虚发热等的可能性,但按照李氏原意,气虚下陷,因虚生郁,因郁生热,才是产生阴火的主要病理。另外,作为治疗本证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正好能体现补虚为主、虚郁并顾的功能。需强调,这个“火”,是真有火(或称热),绝不是假象。

  阴火的表现
  阴火主要是来自气、湿之郁,而郁又来自脾胃虚弱,即阴火的本质还是虚,所以这一热象的特点是动则加剧,休息则减,愈动则愈虚,愈虚则愈郁,愈郁则愈热。并且,因热发生在虚的基础之上,所以病人在表现热的同时,当还有虚的表现。

  本虚常表现为恶风寒,而到阴火阶段,又可见发热,李氏为了把此证与其他寒热证情相区别,特别论及了本证中之发热与恶风寒的关系。即因发热非外感所致,故非寒热并见,而是发热时不恶风寒。另外,与属虚之恶风寒相比,发热之证少见,即只有在有郁且生热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发热并非补中益气汤证之常见症,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上,病人多表现为虚象、寒象,少有表现热象者。这也间接说明了阴火非脾胃虚弱的常见证型。

  心烦是阴火内扰之象。口咽干燥及口渴,乃热伤津液之情,李氏称之为由“心火克肺金”所致,故李氏有加葛根、生地黄、黄柏之法。脉洪大属阴火之脉,由于其基础证是脾胃虚弱,故洪大又伴不足,当是洪大而虚。

  阴火的治疗
  既然阴火产生的机理是因虚生郁,因郁生热,因而对其治疗就当补虚、除郁、清热。

  先看李氏所言:“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以“补其中”治其虚,以“升其阳”举其陷,以“甘寒”泻其火。这里不能理解成“甘温之剂”、“温能除大热”就是单纯用甘温补益药物。因为李氏明明说了还需要以“甘寒以泻其火”。所以,李氏立补中益气汤,是针对本虚的,故用以“补其中,升其阳”贴切,但若“泻其火”,去治阴火,则不足,必须要对其进行调整。方法是“口干咽干加干葛”,干葛(葛根)可清热升津、生津止渴。这也正说明阴火证所表现的口干咽干是热邪伤津,阴火是真火。若阴火加重,则李氏提出的方法是,“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能泻阴中之伏火。如烦犹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如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即治疗阴火,单纯补中、升陷是不够的,必须加上清热法,方得全面。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用补中益气汤原方治疗气虚或伴下陷,但若出现热象(即阴火表现),则应对本方调整。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虚、升阳的功能,上述加减法又可体现清火热的作用,那么,这张方子是否对于产生阴火原因的郁也有直接帮助?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本方除了包括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甘草等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外,橘皮又可行气滞、消湿阻,白术又可除湿,当归又可行血。至于柴胡、升麻,虽称其升阳举陷,但二者均味辛可散,故也可行气散郁。所以,补中益气汤是补虚升陷为主,又兼有消郁之功,而这消郁的功能,既可用于治疗郁滞,又可用来预防郁滞,故也可预防阴火。
   
  总之,阴火发生的机理,是因虚致郁,因郁生热,是本虚基础上的郁火。
对阴火的治疗,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入清热、生津、养阴之药,如葛根、黄柏、生地黄等,甚至取朱砂安神丸清心安神为主。
发表于 2012/3/23 08: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学习了
发表于 2012/3/23 08: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很有启发。
发表于 2012/3/23 10: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中益气汤是补虚升陷为主,又兼解郁。新解了升麻柴胡的意义。升麻也是可以散火的。温,清,散并行。
发表于 2012/3/23 1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2/3/24 09: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文章。请问补中益气汤,治上热下寒症是否合适?属于脾胃气虚,怕冷手脚凉的阳虚体质。易受风寒,易感冒。上热不明显,下寒比较重。舌边有齿痕。最近舌后部中间又生出黄豆大小的褐色苔。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qpts 的帖子

下寒重比较适合理中汤、四逆汤。
发表于 2012/3/30 10: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是这样,吃过附子理中丸,感觉还可以。
发表于 2012/5/15 14: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涯居士 的帖子

请问孩子,8岁女孩
上热严重,经常说心烦闷,稍不顺意,就发狂,骂人。
不是很热的天,也出头汗,
以头部双侧,前额,后脑勺,大椎位置居多。
下寒:少腹部鼓,有青筋。
很想吃冰的东西,想吃香蕉,榴莲
大便先干后溏,小便经常尿频,有时尿的很少,
有尿蛋白,红细胞。
这个怎么办呢???
我是想尽办法,无头绪。
中焦寒湿。

发表于 2012/6/4 17: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