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臭 [释名辨类] 狐臭是指身体散发出类似狐狸腥臊的一种特殊臭气,故名狐臭。中医文献对本病别名众多,诸如:胡臭、体气、腋气、胡气、腋臭、狐骚(臊)、狐气、腋狐等。相当于现代医学臭汗症。 [源流考略] 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始载狐臭的治疗方法。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对其特殊臭气的病因进行了补充。该书“狐臭候”说:“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矢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则指出与遗传有关,在“狐气”一节中说:“狐气一名狐腋,此因父母有所传染。”清代祁坤《外科大成》认识到“诸药鲜能除根,故治法不乏。”总之,历代中医文献对本病的特殊性,作过许多客观记载,不过,局部药物治疗只能减轻臭气的散发,并没有根治的办法。 (杨思澍、张树生、傅景华《中医临床大全·第四章 外科·狐臭》)
[百度百科] 腋臭即臭汗症。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
[病因]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与多汗症伴发,常见于足跖和趾间部位,因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臭味。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在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现,到老年可减轻或消失。由于细菌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生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导致的臭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足部臭汗症常与足部多汗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夏天明显。腋窝臭汗症俗称狐臭,是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更明显。少数患者的外阴、肛周和乳晕也可散发出此种臭味。多数患者外耳道内有柔软耵聍。患者往往伴有色汗,以黄色居多。
[治疗]
轻者不必治疗,勤沐浴,勤换衣物、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伴有多汗症者以治疗局部多汗为主,如外用20%~25%氯化铝溶液等。1%聚维酮碘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局部湿敷或浸泡,可杀菌和减轻臭味。腋臭严重者可选择激光或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