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64|回复: 0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柴胡加芒硝汤(第四十二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16: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柴胡加芒硝汤(第四十二方)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消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这个方子,前面小柴胡汤论述了一番。
胸胁满而呕====小柴胡证。只要有胸胁满而呕,就应该用小柴胡和解,这是治疗的顺序,只有少阳解除警报,才能治疗他经。
日晡所发潮热===阳明证。但未结实,不是承气汤证,所以下不厌缓,阳明无死症,还是要谨慎,不能妄投下剂。
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柴胡证,一是不能下,二是丸药下的后果要更严重一些。丸药没有汤药的涤荡之功,所以热去实留,反而为阳明结实创造了条件。
潮热者,实也====此实非承气汤之实,乃指实证热证而言。这个时候仍然应该和解少阳,所以小柴胡汤。
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此处出现一个“外”字。我们说三部,表里半表半里,不过看原文,还真的没有半表半里的说法。只有148条说“半在里半在外也”,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张仲景最早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想伤寒论本身只是提了里外,不过这个问题,非我等爱好者所能识别,中医大家都有自己很好的见解。但是这里说是“外”,是传抄错误,还是解的什么“外”?如果从气机的角度看,大概小柴胡汤,遇到这样的症状会出汗,从外解。不过这个“外”字还是值得研究!!!
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注意“后”字,这是治疗顺序,先===小柴胡汤解外,后====柴胡加芒硝汤主之,这是正治。为什么加芒硝呢,因为里有实,但是还没有像承气汤那样实,所以加一点芒硝,芒硝是粉碎机,把快要结聚的食物粉碎。
那么这个病直接用柴胡加芒硝汤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芒硝也有下的作用,而且寒凉,会把病引入太阴。所以先用小柴胡汤解外,在用小剂柴胡汤加芒硝,还是怕有少阳,但是计量减少了。
这个方子引出一个重要问题:还是伤寒论的计量问题,这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从这个方子也可以反推伤寒论原方计量。
从计量看:这个方子是小柴胡汤的三分之一,很明显大枣由12枚,变为4枚。以下结论:
1、半斤===8两、1两=24株。这个印证了。柴胡二两十六株,三倍正好是半斤。
2、半夏1升===40克。我以前用容器量过半夏,好像是50克左右。小柴胡汤里面说半夏半升,大家不知道是多少克。这里半夏20株的3倍是60株,也就是60株===半升,这样换算正好是40克,与我测量接近,误差可能与半夏种类质量有关。
3、1两=15克(约)。如果用15克换算,这里半夏大概是12克多一点。如果用通常认可的1两3克换算,这里半夏大概是2克多一点,这管什么用呢?
4、奉劝初学者不要随意加减。看看小柴胡汤和加芒硝汤,就可以知道,经方计量是多么严谨,难道你比张仲景还要智慧?都说中医之秘,在于剂量,张仲景明白的告诉了剂量又不相信。减了三分之一,大枣就变成4个。观现今医案,药量减了,大枣不减!
5、小柴胡汤作用不显的原因:柴胡剂量太小,小柴胡汤的原方本来是半斤,120克,现在说劫肝阴,过50克都很少。说是千古名方===小柴胡,我看是千古奇冤====小柴胡。
6、不仅在中医,生活中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大家您可以讹传讹,结果把错误的变成正确的,大家坦然接受。如果有谁恢复原来面目,就会大惊小怪,以为怪异。就算是不敢给别人这样用药,自己病了可以有机会试验吧,但是又有几人?经方剂量问题不解决,经方疗效问题就不会解决!!!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1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