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9 19: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2/2/9 20:30 编辑
回复 angryfu 的帖子
经方本来就是五行的规矩组成。原于五味合化。比如苦+甘=咸,经方不是药物功效的加和。四逆汤从五行命名就是小泻脾汤。
理中汤从五行来看就是小补脾汤,所治都是脾土。但是方向不同。这个用现在的中医理论就根本无法解释。但事实上,这确实是中医诞生之初的本来面目。这一套组方的理论即便是孙思邈在写千金也没有提及。考古籍只能在敦煌遗书《辅行诀》有幸得以一见。
古代中医也就是唐代以前的中医没有这么多理论,纠缠理论的东西,没有用,搞到最后,自己都糊涂了。总结学习别人使用经方的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临证能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整什么五运六气啊,阴虚阳虚的理论啊,这些就是浪费时间,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一个人清楚,早就失传了,现在的内经的五运六气部分是王冰自己写进去的,真的五运六气的内容早就遗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