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34|回复: 5

抛砖引玉——略说我读《伤寒论》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6 1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人之书我顶礼崇敬皆不能及,并不敢妄作点评,我略说皮毛之见,只为奉献一点心得,若能让有志者或有缘人得到一丝益处,将是我之荣幸!以下所述,不但能用到医学,更能用到其他很多方面,能受多少就看胸怀之宽窄了。
一、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其“实”,而不是其“名”。如今名家专家博士教授一大片,大多有名无实。如何来识别真伪呢?必须自己炼就一双慧眼。如何得慧眼?必须自己有真才实学。如何得真才实学?以圣人为榜样,勤奋不倦,日久必成。
二、文字语言只是表述思想的工具,而辞难达意——十分的思想,通过言辞最多只能表达十之七八、甚至不及一半。所以不能被文字困住,必须透过文字!才能体会圣人内心的深意——这也需要自己有水平,但水平都是积累锻炼出来的。生活中有的人能善解人意,能读懂人心,就是水平的体现。
三、伤寒全书中不用一句内经的原文,却字字与内经同理,句句开示内经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真正的精明通达!融会贯通,深入而浅出!并将之一一无私地开示与后人!这就是圣人!
四、从太阳第一篇到厥阴,是一个整体,篇与篇的次序安排,段与段的,乃至上句与下句,都是非常严谨有深意的,万不可断章取义。比如:要写某一方,先写一大段理,再说方——是教人先要明理了,然后才能开对方。连续几段都在一个主方上加减——为什么这样加?为什么这样减?圣人在为我们揭示加减之间暗含的人体气机变化也。先写很多地方禁用此方,接着又写必用此方乃至需要急用——圣人告诉我们务必慎重,亦要果断干脆;何时该慎重?何时应果断?禁用与急用的区别之间尽显活泼天机也……圣人的文笔之法,抑扬顿挫,又一气呵成!山峰路转,处处风光无限!
五、圣人虽早升天界,但透过其留下的文字,以我心来韵味圣人之心,就如同圣人面临,与圣人心灵交汇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还有很多难以尽述。以下拆解一段(红字为原文,我的为黑文)——
太阳中风 此处 先立名、后说脉症(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是写书之文法,体现其逻辑与体系);而临床时是先辨脉症才能后定名,所以读圣人书时先将此四字隐藏,换成‘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一句,然后读到‘干呕者’止,然后置身于其境如同写的就是自己,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自己得出‘太阳中风’的结论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是此证必用此方,圣人水平之高之精确也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口父咀是此方必用此药,且细致到每一种药的处理,足见圣人之精细也。为何要精细?因为圣人心系苍生、视病人如己也!读到此处能不感动吗?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煮药法、服药法,以得药力之强也,一一细说,体贴入微!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此证服此药必有此效,恰到好处,不可过之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药到而病除,病除药即止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药力未及,果断加之,非圣人之精明,谁敢如此?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病证未变,气机未变,无须迟疑!圣人一而再、再而三耐心仔细叮嘱,为何?只为一心救苍生也!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因为此等影响生气、影响药力的发挥,为什么它们会影响?是如何影响的?此中理微妙微妙,而圣人示之。至于此段包含的病理和药理,我不详细说了。
诊——证——因——法——方——药,整个治病的流程一一道出,步步精细,处处至诚至微,而皆合情合理,平常无奇!医理病理药理乃至临床实际乃至做人处事,众多精髓,书中无所不包,无不一一道明。可惜几人能懂圣人心?“用思精而韵不高”,医圣张仲景啊,何日我能到您之万分之一!
发表于 2011/12/26 1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是学习伤寒正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hdr 的帖子

只是一点心得,借以抛砖引玉啊、、、

发表于 2012/4/26 2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复兴中医之行 的帖子

很喜欢先生对伤寒的精细解读,正是我想找想学的东西!读书也要水平,到那个水平就能读懂、理解那种书!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23: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智者查其同 的帖子

是啊,圣人的水平我们还差得太远太远,一起努力,向圣人靠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