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12/26 19:52 编辑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汤(第一方) 学习方法 一、涉及桂枝汤条文,一一择出。 二、按照主之、宜、可与、不可与四类归类。 三、删除描述性、解释性词语,便于记忆。 四、不同条文进行比对,进一步归纳。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中风提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伤寒提纲: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一、涉及桂枝汤条文(25条) (一)主之条文(2)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归纳一:12、太阳中风,热自发,汗自出,恶寒,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而阴弱,阳浮者,阴弱者,,啬啬,淅淅,翕翕,为解释语或修饰语可简化) 归纳二:12、发热,汗出,恶风,脉缓,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结合太阳病中风提纲,归纳)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归纳:13.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头痛而恶寒,桂枝汤主之。 综上两条:桂枝汤主治之证共同症状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或缓,头痛或鼻鸣干呕。所区别者: 12条为典型太阳中风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13条不是中风典型症状,有头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12条冠以太阳中风,13条冠以太阳病,还是有细微差别。12条,讲脉缓,13条,未明确讲脉象,我理解,12条应该是脉浮缓,13条应该是脉浮,即太阳病提纲之脉,虽然浮,可能介于浮紧之间,不好辨别,总之是脉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2条和13条的区别就在:一是脉浮与脉浮缓;二是鼻鸣干呕与头痛,这可能与汗出畅否有关。当然,次数推测,并无实际观察。 因此,桂枝汤主之条目四要件可以概括如下: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凡见此四要件,当首先想到桂枝汤,然后再看有无鼻鸣干呕或头痛症状。 (二)宜条文(15):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归纳: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宜桂枝汤。(当以汗解,是说明治则)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归纳:太阳病,外证未解,宜桂枝汤。(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说明治则)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归纳:太阳病,汗复下,脉浮,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说明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治法错误;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说明浮为在外。) 小结: 一、42、44、45三条,可谓用心良苦。42条首先明确治则: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4条再次声明,外证在,不可下;45条庸医乱治,外证未解而下之,幸好外证仍在,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此三条,次第明确:外证在,先解外;外证在,不可下;外证在,庸医下,有外仍解外。解外则为桂枝汤。 二、中间插入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先师用心良苦,果然下了,怎么办,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要我看来,此条放在45条,更为合适,即原文的42.43.44.45,为42.44.45.43。这样,四个条文的逻辑关系为:怎么治、不能怎么治、误治以后两个结果,即45。43,外证在,桂枝汤;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三、何为外证?其实读伤寒论,真的没有表里半表半里的说法,经常提到的是外证、外、里、半在里半在外。特别是半在里半在外,可能真的不能理解为就是半表半里。当然这里有胡希恕老和刘邵武老等大家的解释,非我一个门外汉可以理解的,我姑且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一番。42.44均提到外证,到底什么是外证?45条透露了一点信息,就是浮为在外。如果这条联系43条,有提到了表,表未解故也。那么外证和表有什么关系?也许表比较浅,或许说的就是表皮,外可能要深一些,比如包括肌肉,也许和胡老说的表差不多,伤寒论之外证即胡老所言之表证乎?从43条,可以看出,表未解,则微喘,联想到肺主皮毛,表大概应该是皮毛。胡思乱想,呵呵呵! 四、总之,42.43.44.45,告诉我们,必须先解外,解外桂枝汤。何为外,脉浮也!!!!!!!!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归纳:自汗出,宜桂枝汤。(中间为解释语,观伤寒论全文,抑或不为仲景语)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归纳: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脏无他病===排除他时,卫气不和===解释原因,先其时发汗===治疗办法) 小结:53.54两条,再次指示桂枝汤用药指证:自汗出或有热。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归纳: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小便清者,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小结:56.57两条,分析了伤寒的两个变证:一是六七日不大便,二是半日许复烦,并明确了辩证依据:一是小便清;二是脉浮数。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归纳:伤寒,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宜四逆汤;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归纳: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宜桂枝汤。(此条重复,详加解释,抑或非原文)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归纳: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承气汤;脉浮虚者,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太阴病,脉浮者,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归纳: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后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归纳:吐利止,
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 小结: 1、91.372.387三条,均有身体痛症状,说明“桂枝本为解肌”,有治疗身痛作用。 2、164.234两条,均为表未解,宜桂枝汤。 3、240.276两条,强调脉浮或脉浮虚,仍有表证。 (三)可与条文(4):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归纳: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归纳: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归纳: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存疑)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 归纳:阳明病,脉迟===1.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手足濈然汗出者,大承气汤主之;2.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与桂枝汤;3.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4.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四)不可与条文(4):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归纳:太阳病,下之后==1.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2.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归纳: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归纳:63、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条宜调整顺序)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归纳一:162、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此条宜调整顺序) 归纳二:63.162条可以合并为===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小结:不可与,为三种情况:一是下后,气不上冲;二是酒客,有湿热者。此酒客当是常饮白酒者,非现在饮啤酒者。常饮白酒,湿热;常饮啤酒寒湿,我的推测,呵呵;三是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二、各条文归纳汇总 (一)主之条文(2): 归纳一:热自发,汗自出,恶寒,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归纳二:发热,汗出,恶风,脉缓,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 归纳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头痛而恶寒,桂枝汤主之。 小结: 1、共同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或缓,头痛或鼻鸣干呕。 2、所区别者: 12条为典型太阳中风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13条不是中风典型症状,有头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12条冠以太阳中风,13条冠以太阳病,还是有细微差别。12条,讲脉缓,13条,未明确讲脉象,我理解,12条应该是脉浮缓,13条应该是脉浮,即太阳病提纲之脉,虽然浮,可能介于浮紧之间,不好辨别,总之是脉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2条和13条的区别就在:一是脉浮与脉浮缓;二是鼻鸣干呕与头痛,这可能与汗出畅否有关。当然,次数推测,并无实际观察。 3、初步结论:桂枝汤主治之条目要件有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凡见此四要件,当首先想到桂枝汤,然后再看有无鼻鸣干呕或头痛症状。 (二)宜条文(15) 42、44、45三条 归纳一: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宜桂枝汤。 归纳二:太阳病,外证未解,宜桂枝汤。 归纳三:太阳病,脉浮,当须解外,宜桂枝汤。 小结: 1、外证未解,宜桂枝汤。42、44、45三条,可谓用心良苦。42条首先明确治则: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4条再次声明,外证在,不可下;45条庸医乱治,外证未解而下之,幸好外证仍在,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此三条,次第明确:外证在,先解外;外证在,不可下;外证在,庸医下,有外仍解外。解外则为桂枝汤。 2、下后变证。中间插入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先师用心良苦,果然下了,怎么办,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要我看来,此条放在45条,更为合适,即原文的42.43.44.45,为42.44.45.43。这样,四个条文的逻辑关系为:怎么治、不能怎么治、误治以后两个结果,即45。43,外证在,桂枝汤;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初步结论。总之,42.43.44.45,告诉我们,必须先解外,解外桂枝汤。何为外,脉浮也!!!!!!!! 53.54两条 归纳一:自汗出,宜桂枝汤。 归纳二: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 小结:53.54两条,再次指示桂枝汤用药指证:自汗出或有热。
56.57两条
归纳一: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小便清者,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二: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宜桂枝汤。 小结:56.57两条,分析了伤寒的两个变证:一是六七日不大便,二是半日许复烦,并明确了辩证依据:一是小便清;二是脉浮数。 91.95.372.387.164.234.240.276八条 1、91.372.387三条,均有身体痛症状,说明“桂枝本为解肌”,有治疗身痛作用。 2、164.234两条,均为表未解,宜桂枝汤。 3、240.276两条,强调脉浮或脉浮虚,仍有表证。 (三)可与条文(4): 归纳一: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归纳二: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归纳三: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存疑) 归纳三:阳明病,脉迟,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与桂枝汤。 (四)不可与条文(4): 归纳一:下之后,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归纳二: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 归纳三: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 归纳四:1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
归纳五:63.162条可以合并为===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 小结:不可与,为三种情况:一是下后,气不上冲;二是酒客,有湿热者。此酒客当是常饮白酒者,非现在饮啤酒者。常饮白酒,湿热;常饮啤酒寒湿,我的推测,呵呵;三是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三、桂枝汤学习小结 (一)典型桂枝汤证的四要件:发热,汗出,恶风,脉浮。 (二)凡外证未解,均应当考虑桂枝汤。 (三)有身疼痛者,可考虑桂枝汤。 四.题外话 1.何为外证?其实读伤寒论,真的没有表里半表半里的说法,经常提到的是外证、外、里、半在里半在外。特别是半在里半在外,可能真的不能理解为就是半表半里。当然这里有胡希恕老和刘邵武老等大家的解释,非我一个门外汉可以理解的,我姑且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一番。42.44均提到外证,到底什么是外证?45条透露了一点信息,就是浮为在外。如果这条联系43条,有提到了表,表未解故也。那么外证和表有什么关系?也许表比较浅,或许说的就是表皮,外可能要深一些,比如包括肌肉,也许和胡老说的表差不多,伤寒论之外证即胡老所言之表证乎?从43条,可以看出,表未解,则微喘,联想到肺主皮毛,表大概应该是皮毛。胡思乱想,呵呵呵! 2.喘者辨。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以上五条: 1、说明,下后仍有用桂枝汤的机会,15条==气上冲者,可与;43条==微喘着,桂枝汤加,这是表未解之喘,但是临床如何区别呢?;162条===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为什么呢?也许从脉象看,没有浮脉,所谓无外证。 2、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是说,喘家得了桂枝汤证,需要加厚朴杏子,不加也行,但是效果也许会打折扣。 3、63.162条,两条从文字看,发汗或下后,均会产生汗出而喘,无大热症状,应当绝对禁止桂枝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