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胖子 于 2011/12/30 13:41 编辑
(继续,接28楼,12月30更新)
脾胃虚弱小儿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近日看了几篇罗大伦博士关于小儿脾胃问题的文章,主要观点都与李主任的观点相同。同时也发现很多基本的观点却与目前大众常见的观点大不相同。所以把我认识到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1.孩子脾胃以及很多问题的最主要根源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是家长喂养观念的问题。
现在孩子吃得是太多不是太少,往往是营养过剩、饮食无度造成了问题,然后引发各种消化、排泄、感冒、咳嗽、发烧、睡眠等各种不正常的症状,导致很多疾病。很多人想尽各种办法治这些病,却没有改变导致疾病的原因,病治好再犯,或者越治越重就不足为奇了。
罗大伦博士说:“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李主任常说:“孩子的问题好治,大人的思想难治”。
希望孩子身体好、少生病,首先应该帮孩子建立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好的最基本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最晚9点睡。可是这不符合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的习惯,真做到难啊!
好的最基本的饮食习惯:饮食七分主食,三分菜,肉类少量。晚饭少吃、早吃。不吃一切甜水、冷饮、凉药(王氏保赤丸、小儿金丹、导赤丹、滞保定等),这些最容易伤脾。水果和生的蔬菜这些生冷食品,只能少量吃,多了也伤脾。
只有家长可以发现并去除孩子生活、饮食习惯的致病因素,这才是釜底抽薪之法,大夫帮不了忙。大夫只能治病,无法去除产生疾病的根源。致病因素减少了,偶尔生病,即使用西医的方法,症状没了,身体也能自我恢复。
2.重视孩子放屁和大便异常的问题
李主任特别重视小儿放屁与否。
特别提醒注意:放屁减少,就很可能是脾虚开始时的症状,千万别忽视。如果每两三天能放一两个,还算正常,再少就表明有问题了。
如果大便经常干,很少是简单的缺水问题,大部分很可能是脾虚开始时的症状。
常拉稀可能生的凉的东西吃多了,凉茶、冷饮和其它生冷食物,害人不浅。
当然,拉稀也有热泄,酸臭的热泄可能大,原因是胃热、积滞、不消化。
3.重视家长的焦虑和就医误区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生病家长哪有不心急的。但是家长这种焦虑往往是孩子康复的最大障碍。如果家长不能冷静思考,如何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调理方式呢?家长这种焦虑往往还会影响孩子以及家人的情绪,形成情绪上的恶性互动。 不管找中医或者西医,总有人期望遇到一位神医,几次用药彻底好,目前的环境几乎就是妄想。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确实是这样想的,包括我家里的很多人。这也是很多人就医的最大误区。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大部分时候不是病来如山倒,而是早就有预兆,只是被人们忽视了。 李主任是天津的知名儿科专家,而且是一位真正的良医。但是找李主任的同样有很多人认为效果不好,包括我一位好友。这一类情况通常有几个共性,不听医嘱,大夫不让吃的照吃,不从生活中找生病根源,还有寄望大夫几天就解决长时间积累的问题。 我在医院见到这样一对夫妇:第一次带孩子就诊,李主任给孩子看后嘱咐,从此不能吃水果、一切甜水、冷饮、凉药(王氏保赤丸、小儿金丹、导赤丹、滞保定等),饮食七分主食,三分菜,肉类少量。从诊室出来,孩子妈说“看来吃药这几天不能吃水果了”,孩子爸立即很不屑地说“什么?不吃水果还活什么劲呢?吃!”。然后二人交钱买药带孩子走了。我猜想他们会给孩子吃药的,但是很难有好效果。很可能他们以后会对其他人说“李主任看病没什么效果”。
(抱歉,时间有限,打字慢,待续)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