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98|回复: 3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发展也需“拿来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7: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中西医之争:

  中医不仅是文化也是医学科学

  记者: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是按照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来进行训练的,但中医讲究感觉、经验,刚进入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学生该如何进行思维转换?

  高思华:这里我先澄清一个说法,以前大家有一些误区,说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样的说法应该说是不准确的。中医不仅仅是文化,它与西医学一样是医学科学,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西医学是以还原论思想为指导,主要以实验依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医学科学;而中医学是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主要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医学科学,并含有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中医也是需要逻辑思维的。除了一般逻辑推理外,中医把系统思维和人文、社会知识紧密交融在一起。这不存在思维转换的过程,应该说是互相融合、触类旁通的过程。

  中医与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观念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中医的关注点主要是“人”,目标朝向主要是维护健康,是如何让人的脏腑机能协调正常、人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是如何通过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西医的关注点主要是“病”,目标朝向主要是如何祛除各种细菌、病毒、毒素等致病因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过治病来维护健康。

  比如说,有人感冒了,西医希望能找到病原体,看是何种细菌或病毒,然后用药物来杀灭这种细菌或病毒。而中医关注的是病人在什么状态下感冒了,感冒后表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根据发烧、发冷、咳嗽、头痛等不同状态开出不同的处方,追求的是怎么能够把各种表现不一的失调状态调整为正常。事实上,当你的发烧、发冷、咳嗽、头痛等异常状态恢复正常后,病原体也就被消灭了。

  有人用西医杀病毒治感冒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认为中药处方一是没有杀病毒的药,二是一人一方,于是就说中药治病靶向不清楚,没有标准,无法重复,认为中医不科学,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之所以能够根据其不同表现对同患流感的患者开出了不同的药方,是有中医的标准的。评价其是否科学,不能够依据其与西医的观念和治法是否吻合,而应依据是否可以治好病。

  就好比说十八般兵器,用刀要砍,用枪要刺,若用刀的招式来评价枪或用枪的招式来评价刀,都是不合理的。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也不能用中医的标准来评价西医。因此我们对学生传授的也是如此,不管用什么思维模式和什么治疗方法,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人的健康状态。

  学子成才:

  合格的中医医生必须既精通中医又了解西医

  记者: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中医院的学生三分之一时间学中医,三分之一时间学西医,三分之一时间学其他,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高思华:这种说法不一定对,但是学中医的学生认真学好一定的西医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虽然中医主要运用宏观的系统思维,但也不排除观察分析和细微的研究,更不排除接受新知来创新理论和技术。

  中医最早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里面的关于解剖、营养代谢的论述,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认识已非常吻合。晋朝葛洪开创中药化学的先河。针灸用的针具最先是从砭石起源,后来逐步发展到骨针、银针、钢针、电磁针等等,说明自古以来中医学也是在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必须既精通中医,又了解西医,这样才能够和西医有沟通,和病人有沟通。现代人都是以西医的标准来认识疾病和衡量病情,患者来看病,首先问我得的是什么病、什么时候能好。如果你不懂西医,只对病人讲你现在是阴虚或阳虚的状态,怎么调整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你的病就好了,病人是不会满意的。所以,必须能把西医、中医的道理都给病人讲明白,再用中医的理论、方法给他治疗,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

  记者:既然有这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5年的时间里学生能不能充分掌握?

  高思华:5年的时间只能说打下了一个基础,奠定这个学生成为一名中医的基础,而并不是一出校门就是一名优秀医生了。我一直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个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然后再教给学生们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师傅领进门以后,就靠学生自身的学习了。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不能说哪个大学一毕业,就教出什么专家了。学生们应该在接受院校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后,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形成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

  记者:对于有意向报考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您有何建议?

  高思华:我建议一定要从专业兴趣出发。我希望学生们不要以考入什么学校为报名愿望,而要以自己所愿意从事的专业为报名愿望。如果想成为一名中医药人才,我非常欢迎大家报考。同时,学生也要为学好这个专业早打基础,对传统文化知识、中医药知识的了解,从中学阶段就要注意积累,多去涉猎。

  中医教育:

  医德为先,既继承传统又学习现代的东西

  记者:北中医的治校理念是“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这个理念的关键点是否落在“德”字上?

  高思华:医生是要和人打交道的,除了技术以外,一个医生基本的医德必不可少。能够不计得失、不计名利去给患者服务,能够不分尊卑,像对待亲人一样去对待自己的病人,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员工,都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记者:建国后的中医药教育走的是计划、量化、科班培养之路,很多人认为这压抑了中医教育原有的师承特色,您如何看待这种争议?

  高思华:从实际情况讲,如果没有院校教育,就不可能大量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而就教育本身而言,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规律、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操作规范,院校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培育人才做出贡献。

  当然,对中医人才培养来说,师承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创办的中医药教改实验班和岐黄国医班,就是融院校—师承—家传教育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招生和国家统考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取一些有中医家学渊源或具备成为一名优秀中医潜质的学生,在院校教育的同时,融入师承、家传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一对一地学习名师经验、参与临床实践。

  记者:中医的传统派认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是对传统中医的颠覆,您认为我们应该培养现代新中医还是传统老中医?

  高思华:中医虽然是传统医学,但是传统的东西并不只是古老的东西,中医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人们有一些误区,好像只要一说到手术,就不是中医的范畴了。其实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前,中医内、外、妇儿科都有,所有手术也都是中医的外科专家做的。不管《三国演义》中的开颅和刮骨疗毒是真实还是虚构,至少现在发现的宋代外科手术器械优于西方国家,说明那个时代的中医外科学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

  说到底,像CT、核磁、显微镜等等,本来都不是西医的东西,都是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被西医拿来运用,中医为什么不能拿来运用呢?中医只有不断学习现代的东西,才能不断发展。中药原来只有膏丹丸散,现在冲剂、胶囊、颗粒剂、注射液、滴丸等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都说明中医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我们要培养与时俱进的中医药人才,能够把传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会贯通,给民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

  大学特色:

  厚基础、重实践,培养中医药领域优秀人才

  记者:近年来,许多特色大学纷纷向综合大学转型,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这方面有没有打算?

  高思华:衡量一个大学优秀不优秀,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有多么优秀,在于学校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北中医是行业特色大学,其价值应该在于培养了多少优秀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对人类健康服务做出了多大贡献,而不在于拓展了多少招生门类和有多大的招生规模。北中医不会为了提高招生数量,扩大经济效益,而去做中医药以外并不专长的事,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多少年来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同样,看待一个大学排名,不在于它培养出来多少人,而在于培养了多少有贡献的人。现在许多大学排名,有些指标我赞成,有些指标我不敢赞成。应该说,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院校在一起排名是没有可比性的。我想,不管排名多少,我们都会立定脚跟也就是培养中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

  记者:与同类大学相比,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特色是什么?

  高思华:每一个大学都有长处,我们都在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北中医办学理念是“厚基础、重实践”,且注重让学生早实践和反复实践。我们不仅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有深度、有广度,更特别注重搭建国内合作的大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办好大学服务。如我们与解放军301医院、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军队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以及北京各中医医院等都有合作。另外,我们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国外学校在合作办学上取得的探索?

  高思华:北中医从1956年就开始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留学生最多的时候占到在校学生总数近20%。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医学越来越理解和欢迎,与我校合作办学的国外大学和机构也越来越多。比如,我们与英国门德萨斯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医本科学位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生物科学与中医双学位教育、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合作开办了针灸硕士学位教育、在日本设立分校等等。我们也经常应邀派遣教师到国外进行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学生交流合作项目。

  校长名片

  高思华,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科学家。2007年12月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高思华先后留学日本和英国,对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气化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有独到见解,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脾胃病、内分泌失调、月经病等内科和妇科疑难病症。

  采访手记

  莫让中医人才链断裂

  初冬的北京,寒意袭人。

  北中医操场边,大学生们正在排练校歌,歌里这样唱道:“走进了学府,我们认真求索;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

  歌词引人深思。

  漫步在北中医校园中,记者自然地感受到现代医学殿堂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点滴对接。

  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兴起和人们对于何为健康的思考,中医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回升,但仍亟待更为公平和准确的认识。其关键点之一,在于眼下我们的医学认知与医疗体制,如何保证青年学子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学以致用,能有良好的后续发展,而不至于让学子们成为一名中医的愿景因此黯淡,让中医人才链从此断裂。

  正如高思华校长在采访时的感慨:要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要传承优秀文化,这一切单凭大学单方面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记者:曹崧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于 2011/12/10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来的已经够多了,还想拿来啥呀???
发表于 2011/12/11 00: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贡献主义。。。当然没人愿意莫名其妙的贡献。。。想牛顿,爱迪,瓦特,爱因。。这些人怎么·有点发现就破不及待的想发表呢,尽其想人皆知呢。。搞不懂,,,最反感一天悟什么的东东。。。。
发表于 2011/12/11 0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牛顿,爱迪,瓦特,爱因。。】这些人完全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有成就的。。当然的我并不认为外国就比这的月亮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