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苏曼 于 2011/11/22 15:52 编辑
五脏各有体味、用味、化味,而以用味为主,肝、心、脾、肺、肾的用味分别是辛、咸、甘、酸、苦。某脏三味之间的关系是:体味克用味,用味克化味,化味生体味。故某脏之用味、其夫脏之体味、其子脏之化味,三者相同。《辅行诀》以用味不足为虚,需补之,以用味过亢为实,需泻之,补泻都是针对用味而言。
肝德在散,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心德在软,以咸补之,苦泄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辛泄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德在收,以酸补之,咸泄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德在坚,以苦补之,甘泄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致津液生也。
其中“补”选择的是用味;“泻”选择的是体味,因为体味能克用味,“急食”选择的是化味,因为化味能生体味。因此只要了解本草的五味属性,就能用来补泻五脏。
此外,《辅行诀》中的方子有特定的组方规则,需要用到二十五味药精。所谓二十五味药精,就是五行中复有五行,便有五五二十五种药味,如火中土(咸中甘)、水中金(苦中酸)等等,如果能把各种本草填入这二十五格中,用药就能得心应手。
下面是我根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整理出来的大小补泻汤组方规则表(未及研究每味药的用量、各味药的比例):
| 君
| 佐臣
| 监臣
| 援臣
| 君援之使
| 佐臣之使
| 监臣之使
| 小泻汤
| 夫中我
| 夫中妻
| 我中子
|
|
|
|
| 大泻汤
| 夫中我
| 夫中妻
| 我中子
|
| 母中子
| 母中夫
| 子中妻
| 小补汤
| 我中我
| 我中母
| 夫中妻
|
|
| 妻中我
|
| 大补汤
| 我中我
| 我中母
| 夫中妻
| 子中子
| 子中我
| 妻中我
| 母中夫
|
注:我即本脏的用味,夫即克我之脏的用味,妻即我克之脏的用味,母即生我之脏的用味,子即我生之脏的用味。小泻汤三味药,大泻汤六味药,在小泻汤的基础上,加子脏小泻汤之君为君之使、佐臣为佐臣之使、监臣为监臣之使。小补汤四味药,大补汤七味药,在小补汤的基础上,加子脏小补汤之君为援臣、佐臣为援臣之使、监臣为监臣之使。
其实,此表或《辅行诀》中的“汤液经法图”并不实用,真的按照图表索药组方就过于机械了。所以个人认为,《辅行诀》最大的价值在于完整揭示了五味对五脏的作用,校正了《内经》的传抄错误,对临床用药大有启发。
首发: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810ac0100vn8d.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