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ixing妙善

伤寒杂病【每日学习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伤寒病,挺过发汗后,病情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腹部胀满疼痛的症状,说明邪热已经传里成为阳明燥实证,应当急下,宜大承气汤。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8: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腹满没有减轻的时候,即使有时略觉缓解,亦微不足道,说明这是燥屎内结的里实证,宜用大承气汤下之。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四十。(用前第二方。)

阳明与少阳合病,并且有下利的见证,脉症相符的,治疗起来是很顺利的。如果脉症不符,治疗起来可能不很顺利。假如下利由于宿食所引起,又见到滑数的脉象,说明脉症相符,用大承气汤泻下宿食,下利也会自然停止。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257.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方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

病人没有表症和里症,已经发了七八天的高熟,虽然脉象浮数,但因大便鞭结,可以酌用下法,假如已经用过下剂,还是出现数脉的,说明里热未去,热邪合并于胃,就会消谷善饥,到了六七日后,又不大便,说明已不是阳明里实证,这是内有瘀血的缘故。可以用抵当汤来下其瘀血。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5: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假如脉数不解,同时下利不停的,那末必作协热下利,兼夹脓血,这就不是抵当汤所能治疗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5: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发汗以后,全身发黄,这是因为病人素有寒湿的缘故,发汗后,虽然在表的寒邪已去,但是在里的寒湿未除,脾胃为寒湿所困,色见于外而发生黄疸,这与湿热郁蒸的阳黄症不同,所以治法亦不同,不能攻下,只有温阳化湿,才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07: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四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伤寒七八日,身黄好象橘子的颜色一般,小便不通畅,腹部微觉胀满,这是湿热蒸郁的阳黄证,可给茵陈蒿汤来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07: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方四十三。
    肥栀子(擘,十五个)甘草(炙,一两)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病,由于湿热蒸郁不化,以致全身发黄,并且有发热的见证,可用桅子柏皮汤清其郁热。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四十四。
    麻黄(去节,二两)连轺(连翘根是,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二两)甘草(炙,二两)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病由于瘀热在里,以致全身发黄,症状属于表实的,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散热利湿来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7: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主在半表半里,凡病邪在少阳阶段,常出现口苦咽干,两目昏眩,和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