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2 22: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11/23 08:33 编辑
回复 常明 的帖子
回答加附子的原因
《伤寒》、《金匮》两书是医圣张仲景于汉代“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所成,是中医临床学的奠基著作。晋唐时期,由于政治相对来讲比较稳定,经济、文化也很繁荣,所以这一时期的医学著作也比较多,有时也要向这些晋唐医书寻求答案。因为它们与仲景学术一脉相承,是对经方的继承和发展,晋唐距离汉代比较近,晋唐医家的用药也应该最能接近经方。《金匮》里面就收录有《近效》,近效里面治疗咽喉肿痛,不能出声,有一方我摘录条文如下
近效疗喉痹方。
大附子(一个刮去皮作四片)
上一味,以蜜涂火上炙稍热,即含咽汁,甜尽又取一片,准前含。如已作头,即脓出。如未作头,立消。神验。忌猪肉、冷水。
又若肿全盛,语声不出者方。
大附子(一枚炮裂削去皮切如豆)
上一味,含一块咽汁,半食间即瘥,乌头亦得。忌猪肉、冷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