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23|回复: 0

中医为何遭遇“冰火两重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14: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社区“国医堂”门庭若市,中医一附院等中医专科医院的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各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却是冷冷清清、日渐萎缩。这是记者近日走访各医院中医门诊时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其简、便、效、廉的特色为患者所信赖。同为中医,为什么却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境况?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出路在何方?记者近日对本市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

  现象篇

  火

  社区“国医堂”门庭若市

  走进南开区华苑医院的“国医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业务”好红火——各个治疗项目都有不少就诊者,医生们更是繁忙而有序。

  “我们的专家诊室虽然限号65个,但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专家常常会诊治80名患者甚至更多。” 华苑医院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本市从2008年开始推行社区“国医堂”建设。南开区华苑医院辐射人口为5.6万多人,老年人占16%,其中有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对于慢性病,中药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因此很多中老年人十分认可“国医堂”和中医养生健康理念。

  不仅是华苑医院一家,本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的“国医堂”都很受老百姓欢迎,门诊量明显增加。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本市城区已建成33个“国医堂”,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开展了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现在这些“国医堂”的门诊量均不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门诊量的30%,中医药门诊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今年内,本市还将在城区7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起“国医堂”,并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国医堂”建设。

  火

  中医专科医院一号难求

  比基层医院的“国医堂”更火的是中医专科医院。天津中医一附院的门诊大厅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很多患者是起大早赶来排专家号的,有的患者为了挂到专家号,更是凌晨半夜2点多就来排队。

  该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目前的年门诊量已由过去的100万人次增加到200万人次。近3年来,每年日均门诊量以5%的速度增长,目前日均门诊量超过一万人次,最高达11100人次。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以前该院门诊1楼挂号处前总是排起长龙,有的外地患者因为挂不到专家号而望号兴叹。为了解决患者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该院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电话预约挂号、分楼层挂号、分时段挂号和诊室预约挂号等多种形式来解决门诊挂号排长队的现象。

  为突出专科医院的品牌效应,该院也成立了自己的“国医堂”,与基层医院“国医堂”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同,该院的“国医堂”出诊的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或者是各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专家出诊自然受到患者的欢迎,目前每天到该院“国医堂”就诊的患者达500余人次,其中专家个人门诊量最高达日诊患者80余人次。

  冷

  综合医院中医科举步维艰

  “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寒士’。”某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一位医生这样形容中医在该院的地位和生存状况。

  记者在本市多家综合医院了解到,有些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患者数量远远少于西医科室;有的中医科只能看门诊,没有病床不能收患者住院;有的中医科虽然有病床,但其实是内科的备用病床,住的都是内科住不下的患者。从总体情况看,综合医院中医科不仅无法与中医专科医院相比,在本院中的规模、实力、地位、作用与其他西医科室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据介绍,目前本市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既有门诊又有病房,可以为患者提供综合的系统治疗;第二种是大门诊小病房,医生主要以门诊为主,只保留数量有限的病床;第三种是将中医大夫分派到其他科室,中医大夫除了出门诊之外,根据专业方向在分派的科室为住院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总体来说,这三种模式的中医科都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

  分析篇

  患者反映:

  小病图方便 大病重品牌

  中医的诊疗方式简单便捷,治疗费用也相对低廉,深受患者的欢迎。但是,同是中医科,境况为何却冷暖各不同呢?

  从一定意义上说,“冷”与“暖”是一种市场现象,是患者的选择结果。

  记者在综合医院随机采访了不少患者,这些患者都认可中医治疗的效果,但如果只是腰酸腿疼的小病,他们会就近到家门口的“国医堂”治疗,如果确实社区解决不了他们也更愿意到中医的专科医院,毕竟那里的专业全、专家多。患者到综合医院看病更多的还是为了看西医,为了各种大型的检查设备,看病很少会奔着综合医院的中医科。

  方便、廉价是“国医堂”的突出特点。华苑医院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国医堂’的所有项目都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推拿20元、针灸10元、穴位拔罐每个穴位2元。低廉的费用不仅节省了医保资金,也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中医针灸诊室每天还要挤出时间入户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做治疗,非常受患者的欢迎”。

  品牌效应,则是中医专科医院的竞争利器。大病、重症特别是疑难杂症患者,更依赖专科中医医院,认为那里的科室更齐全、专家更多。天津中医一附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到医院选择中医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一方面是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则是患者看重中医中药在很多领域的独特优势,特别是针灸等诊疗手段,具有西医不可替代的独特疗效。

  与方便、廉价的“国医堂”相比,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因为身处综合医院,很多医保方面的规定也必须参照对医院的整体要求,比方说来做针灸、推拿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治疗多次,不可能让患者每次来都排队挂号,两全其美的办法是一次性把一个疗程的号都挂出来,可结算系统不允许这样做。“所以,这么多年来医生们干脆就不收挂号费,宁可自己减少收入也方便患者。”某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一位医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

  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病症”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普遍存在规模小、功能萎缩、中医西化等三大“病症”。

  首先是“发育不良”。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无论从医护人员数还是病床数,都与西医的科室根本无法相比。而且中医科的设备往往还停留在过去走方郎中三个指头一个脉枕的水平,与其他科室动辄几十万元的设备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大的悬殊,决定了中医科在综合性医院中只能处于点缀的地位。

  其次是功能萎缩。中医药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内、外、妇、儿、骨伤、针灸、推拿、眼、耳鼻喉、肛肠等各个专科,并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和方药。但现在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 一般只有几位擅长内科、儿科、妇科的医生。另外,由于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只处于从属和配角的地位, 很少能完整地观察一个病的全过程,往往只看到疾病的一个阶段,病情略有改善便无法跟踪继续治疗,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总结经验。

  再次是中医西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能够坚守中医阵地,坚持用中医的方法诊疗疾病的已经为数不多了,相当一部分中医已经部分西化或全盘西化,有的医生的西药处方量超过中药的处方量,西药的处方金额超过中药的处方金额。长此以往,纯粹的中医越来越少,一部分中医变成中西医结合医,更有一部分不是根据中西医的特点有机结合,而是生硬地将中药、西药合在一起用,只能称为“中西医凑合”。

  虽然这些“病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医院普遍实行的经济核算制度,对这些“病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中药虽然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由于中药的价格低廉,医生的诊费又低,中医科的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一台小型手术的业务收入往往超过一个中医师一个月的业务收入——资金自然被投入到能为医院创收的科室。在奖金分配上,中医科在综合性医院往往是垫底的,这就造成中医人才的流失。由于中医科医生担心一些小专科面太窄,病人太少,业务做不上去,大都不愿向小专科发展,又造成小专科后继乏人。

  对策篇之一

  确定优势

  “全”“专”结合

  市卫生局中医处陈子震处长介绍说,中医科是综合性医院不可或缺的科室,对于提高综合性医院的诊疗水平,促进中西医的融会贯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医科在综合性医院中的规模、实力、地位、作用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有差距的,有些医院从收入等方面考虑对中医科的力量进行了压缩,综合医院中医科由于得不到重视普遍存在规模小、功能萎缩等问题,不仅综合实力无法与中医专科医院相比,又受限于大医院的位置不能像基层医院那样只围绕常见病下功夫。综合医院的中医科要发展,不仅要从专业领域确定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专长,也要结合本院西医特色专科定位下功夫。医院也要重视中医工作,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让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市卫生局在抓好中医专科医院建设和社区“国医堂”建设的基础上,今后将把提升综合医院中医科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搞好,争取到2015年创建20个综合医院标准中医科示范单位。全市各综合医院要在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中医药科室进行重点建设,使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他科室同步发展。同时还要确定医院中医专病、专科的建设方向,中医专病要规划并培育出1个以上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医专科要规划并培育出2个以上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每个病种应至少有2项有明显疗效的特色治疗方法。综合医院要把中医科发展成为带有全科性质的临床科室,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这样才能吸引患者。

  对策篇之二

  树立品牌

  走精品路线

  对于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医大总医院中医科唐方主任认为,综合医院中医科医生不可能像中医医院的医生那样有明确分科,而是必须在打下全科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有所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应该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病种全、病源充足、大部分诊断明确的优势,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病征结合”的模式,打造中医名医和知名专科。专科设置主要结合患者的需求、医生的专长、科室的发展、医院的规划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在发展特色专病专科门诊的基础上,逐步创出中医科的精品,树立品牌,培养推出在天津叫得响的名中医和名专家,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

  
记者:徐杨

来源:天津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