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1 1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孫正春用走路治好癌症(熟年健康 10 )
文/陳紅旭(2011-10-31 02:56:39)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其它自愈效果分享
《医行天下》在台湾出版后不久,我收到一篇台湾读者发来的文章(见下文),由此我第一次知道了赤脚走路的好处,当即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拍打,而且拍打的正是全息反射区:足底。后来我到台湾举办的医行天下体验营讲课时,专门提到这封台湾读者的来信。课后有个人跟我说:给你写信的这个台湾人就是我!此人叫刘星宏。
从此只要温度合适我就赤脚跑步,并开始在医行天下推广赤脚跑步。北方的秋冬太冷,但夏季和初秋赤脚跑可以。在海南岛、东南亚举办体验营,一年四季都可赤脚跑。弟子们和部分体验营学员陆续响应,疗效也逐渐显现。赤脚跑步、走路的好处实在太多,我会把刘星宏对此的介绍登在博客。但究竟赤脚跑有多好,只有您亲自实践了才知道!
第一眼看到 60 歲的孫正春,就注意到他赤腳走路。
隨口一問,因為「赤腳走路很舒服啊」,走在滾燙的柏油路上,他輕鬆自如。17年來,一年四季,孫正春都是赤腳走在埔里的街上,山上或水邊。 4 年前退休前 5 天,孫正春從埔里赤腳走路到台北,只為在退休當天,可以參加林業試驗所為五五專案一同退休的同仁辦的感謝活動。
不止如此,孫正春還赤腳由埔里走到員林,從埔里走到墾丁,更從埔里經霧社福壽山、梨山、思源啞口走到宜蘭福山植物園,現在更每天風雨無阻,天天晚上與水沙連挖金隊隊員健走 2 小時,還是赤腳。可以說,他的後半輩子人生是「赤腳走路」走出來的第二人生。
當然,孫正春不會沒來由的赤腳走路,他用赤腳走路,以赤腳走遍森林與病魔搏鬥,重新贏得健康。「我的每一天最重要的工作,都是由好好款待這致命性的朋友開始。」他說,每天都由敲腳板功,走路及飲食調節,開始每一天,經過十多年與病和平共處的經驗,孫正春天天都得認真過,一刻偷懶不得。
43 歲時,醫生一句「是頷下腫瘤,下午馬上來住院,準備開刀」,改變了他的人生。那一天離開醫院後,他茫然的在田中走來走去,不覺間丟了鞋、赤了腳走。也寫了遺書,但不知何去何從。
因為困擾孫正春的,不單是頷下腫瘤的問題。在發現腫瘤之前,右耳旁已長了 3 顆很硬的淋巴腫瘤,總是在半夜 12 點時抽痛,全身冒冷汗,痛到無法言語;不止於此,他還有心律不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氣喘、頸神經壓迫、糖尿病、四肢劣澱粉沉積症、內外痔、便秘、大腿一排淋巴結每遇香港腳發作,大腿淋巴結也跟著反應,一顆顆突起,痛苦難耐,更糟的是睡不著。
未發現頷下腫瘤時,身體狀況早已百出,他一直到處在看醫生,也都吃藥控制著,病多了也不算什麼。過日子中本來就分秒都在忍受疼痛,也不太覺得多一種病有多嚴重,但內心深處其實最怕的是癌症,而當醫生公布新病情,孫正春十分恐懼的癌症終於來了。
整整一星期,亂步走在田中的孫正春不斷在思考,很神的是,在滿腦渾沌之際竟有一絲念頭湧出,「怎麼覺得腦筋有點變清朗,身體有變輕鬆的感覺!」唯一能想到的是可能是赤腳走在田中的影響。那一刻起,「何不走路去上班」,念頭雖起,真正走起來可一點不輕鬆。身體疼痛,心緒如麻,老是煩著:「腫瘤不知蔓延到什麼程度」,真是度「步」如年,每步都有如千斤重,但孫正春還是一步步走,由埔里走到山上的辦公室,12 公里,不能走也硬拖著走,一段時間後,單趟走3小時,當然是赤腳。
孫正春愈「走」愈明白了,由「強烈的感覺舒服」開始,是身體告訴他要走路釋放了體內的壓力,他說自己所做的事都是順應「身體的內部生病的障礙,所反射出來的一種需求」,而透過舒服的感覺吶喊出身體本身的需要,事實上,包括赤腳走路,飲食的改變及自創的18種健身功法,都是因為四肢活動隨意碰撞,因為覺得舒服而開始做、然後成了習慣,而後變成養生抗病的法寶。
持續走路 100 天過後,一切都不同了。
首先是去看告知腫瘤的醫生,醫生駡他為何當時不持續來看,他回答「實在生太多病了,搞不清楚狀況,」接著醫生檢查後,問:「孫正春是你嗎?」「是我!沒錯!」錯的可能是片子吧!頷下腫瘤找不到了,右耳後的3顆淋巴腫瘤也不見了。因心律不整心跳一直在一百多下的他,大概在走路 2 個月後的某一天,自己量,脈慢得自己也不敢相信,只有六十幾下。身體的感覺愈來愈輕鬆,再也不像以前,「只要一用力就昏倒」。
孫正春認為「隱藏在體內的疾病不是不見了,而是全在掌控中。」他將疾病視為「對身體是最要命的好朋友」,一點不敢大意,而他每天持續以正常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及足夠的運動量,讓「好朋友」也無法輕舉妄動。17年了,彼此相安無事。
孫正春說,他美好的一天都是在「好好款待這些致命的好朋友」之後,才開始森林研究及義工的工作,為了實際長年活動在「森呼吸」中,他自己在森林中架屋,這於他也是最好的養生工法。森林中豐富的芬多精、陰離子(又名空氣的維他命)及豐富的氧氣,的確都是預防未病最好的環境。
當然,飲食的改變及自創對免疫系統很好的運動,都與走路對身體有相輔相乘的效果。
知道頷下有腫瘤後,孫正春全盤改變飲食習慣,每天奉行「動、綠、奶」原則,「動」為足夠的運動量,「綠」是無污染的綠色蔬菜,「奶」為優酪乳,每天以優酪乳澆綠色蔬菜吃,沒多久,長年困擾的內外痔問題不復存在,他感覺全身都通了,「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說得一點不錯。
不只是孫正春,連孫太太也是埔里鎮上有名的「義剪」義工,她總是定期到養老院及醫院義剪,幫忙老人剪頭髮;她一度也有尿毒的問題,隨著學孫正春從走路、飲食及運動中,從抗病的夢魘走出來。而為了孫正春、也為了自己,陳梅香還到日本學針灸和經絡按摩,以改善身體狀況;夫妻倆從「赤腳走路」,走出了健康快樂的退休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