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wanbingzhensuo

中医舌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舌诊的研究资料

舌诊的研究资料

舌为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是由很多横纹肌组成的一个肌性器官,外表被有特殊的粘膜,尤其舌背粘膜是组成舌苔的重要部分。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映灵敏,故机体的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的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反映出来,有如观察机体内部疾患的“镜子”。近年来,中医舌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舌诊的资料日益增多,兹将现代研究简介如下:
   1.舌质变化的因素
   (1)淡红舌:除正常无病之人外,多见于轻病或发热病之初起。由于舌粘膜下层及肌层中血管及血运十分丰富,使舌肌呈红色,透过一层白色半透明带有角化的粘膜面,形成了正常的淡红舌质。
   (2)淡白舌:多与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减少、血流较缓慢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贫血,或蛋白质缺乏,尤其是蛋白质缺乏为明显。此外亦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内分泌机能不全,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不足尤为明显。
   (3)红绛舌:与毛细血管扩张,血液量增加,血液浓缩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发热,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脱水,维生紊缺乏,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以及昏迷等。
   (4)青紫舌:多见于肝胆系疾病及心脏病患者,可能与静脉郁血或缺氧而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关,此外亦多见于癌肿患者,如食道癌高发地区的某公社进行普查时发现,食道癌患者的舌质多见暗青暗紫色,虽舌质暗青暗紫者不一定是食道癌,但舌色正常者即可排除食道癌。
   (5)舌体胖嫩;主要是因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造成的。若因水肿或肌张力降低,舌质增大或松弛,压在齿缘上,则舌边出现齿痕。
   (6)舌质干燥:是由于唾液分泌减少或伴有唾液含水量降低所致。是临床失水的最好指标,是任何原因引起失水的最早表现。高热的病人,如中毒性大叶性肺炎和急性肠炎失水患者,均有舌面干燥,口腔内失调现象,这是因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样分泌减少所致。又如阴虚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付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使唾液浆液性分泌减少,代之以粘液性分泌,改变了唾液的质和量,故见舌质干燥。
   (7)舌面光滑:是因舌的粘膜上皮萎缩造成的。
   (8)舌上裂纹:是舌乳头融合而造成的裂隙,有人认为它与舌粘膜萎缩有关。
   (9)舌上芒刺:系丝状乳头向草状乳头转化,同时由于粘膜固有层血管充血扩张,而致蕈状乳头肿胀、充血而成。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舌苔变化的因素
   (1)白苔,正常人可见薄白苔,发热病初起或疾病恢复期也可见之。是由于舌的丝状乳头分化。在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完全角化和角化不全的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以及渗出的白细胞等,就形成正常的薄白苔。病理性白苔,是丝状乳头增生、角化增剧、或病中舌体少动,角化物脱落减少等因素形成的。
   (2)黄苔:黄苔的形成是由于丝状乳头增生,角化增剧,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细菌的作用等所致。常见于发热、炎症感染等,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代谢失调和消化系功能改变及舌苔局部细胞代谢障碍、口腔腺体分泌异常诸因素有关。
   (3)灰黑苔:是因丝状乳头增生更甚,出现棕黑色角化细胞,或黑色霉菌滋生所致。其形成因素较为复杂,如高热较久而又脱水,毒素刺激、慢性炎症,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长期使用多种广谱抗菌素,扰乱口腔内微生物正常拮抗关系,使霉菌得以乘机生长等,均可使舌苔变黑.此外,亦可见于吸烟过量、口腔不卫生者。
   3.舌象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1)感染性疾病: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多在人体抵抗力极差的情况下发生,正气不足,故舌见光剥无苔。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之败血症,以实热居多,故多见黄苔。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势越重,舌质变红越明显,若并发败血症,则舌质多红绛干枯,因此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传染性肝炎,舌苔薄白者最多,白腻或白厚者次之,疾病向愈则舌苔恢复或接近正常,病情反复则舌苔长期不退。
   (2)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高度贫血者,舌质淡白,舌乳头萎缩。失水、酸中毒、血浓缩、缺氧,舌质呈鲜红或暗紫色。血少板减少,在舌质上出现紫癜。恶性贫血,出现平滑舌。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循环受阻,则舌色变紫,舌体胀大,舌下静脉曲张。
   (3)营养方面的疾病:消化系统障碍,往往可使舌苔增厚,这是由于上皮细胞营养受到障碍产生异常代谢的结果。慢性胃病或慢性腹泻的患者,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在临床上常可见到黄色或黄灰色的舌苔。体内消耗过多及代谢紊乱,亦可见到舌苔的显著变化,如各种发热病人开始多薄白苔,中期多干黄苔,糖尿病可见到干红舌等。
   (4)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内分泌失调,舌体即有异常反应,如肾上腺机能不全(阿狄森氏病),可见到舌面上褐色隆起或陷下的色素斑。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恶性肿瘤,或严重的肺、肝、肾等实质性器官的疾病)常见“阴虚舌”。
此外,癌肿患者之晚期,还可在舌上出现表浅的溃疡。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 体大小适中,柔和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舌”。正常舌象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生理变异因素有年龄、体质禀赋、性别、气候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裂纹舌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裂纹舌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胖大舌 :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补腰健肾膏、肾炎温阳片、肾炎消肿片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齿痕舌

齿痕舌 :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两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 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薄白苔

薄白苔 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

主病及相关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红清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

《辨舌指南》中说“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可汗(发汗法),……如麻黄羌活之类 ”常见的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若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头项强痛.无汗或少汗,脉浮紧,则可用散风寒解表的麻黄汤加减;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冲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白腻苔 :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主病及相关研究:
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腻,胸隔闷痛,心烦干呕;时欲饮水,水入则吐,此热因饮郁,宜辛淡化饮。”

厚白腻苔主病:主湿、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腻,治当温散寒湿,方选羌活胜湿汤。

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为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又复感外邪引发;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积粉。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方用达原饮。

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治宜温阳醒脾行水,方用温脾汤。

值得往意的是,热因饮郁,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并不现黄苔;然毕竟中郁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黄苔。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也可按证试用部分中成药。常用的此类中成药有:小青龙合剂、苏子降气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洋参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脉散口服液、冠心生脉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养心丸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苔燥裂舌 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关研究:
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

《舌鉴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误服温补,灼伤真阴,无黄黑色者,真阴将枯竭舌,舌上无津,苔已干燥,故不能变显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2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腻苔 :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

——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治宜清热化湿,涤淡导滞。

——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