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学者经过八年的跨学科研究首次破解传统中医针灸的止痛原理,研究发现针灸是借针刺产生声波讯号,启动细胞的钙离子流动,产生胺多酚物质达到止痛效果。
据香港媒体报道,有关研究是由香港大学医学院前院长林兆鑫、香港应科院前行政总裁杨雄哲,以及港大医学院助理教授李耕共同进行,过去八年他们最先利用猪、牛肉做测试,其后在老鼠、兔子身上做针灸,最后进行人体测试。
杨雄哲表示,他们利用了磁共振摄影技术,成功发现针灸时因震动会产生横切声波,并由肌肉充当传导体把声波在体内传导。当声波到达细胞后,会打开细胞壁的钙离子通道,令钙离子能与白血球互相作用,产生胺多酚,发挥止痛的效用,而这副“止痛药”不会上瘾也没有副作用。
杨雄哲指出,进行临床研究时,分别于志愿者小腿的外丘穴及非穴道的肌肉施针。结果发现,当针刺在穴位时,其形成的横切声波能传递到6至8厘米深;但当针刺在非穴位时,其传递距离只有不足一半。以往外界一向认为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神经产生疗效,但未能解释为何能有持久效果,这次研究则证实横切声波同时会启动细胞内钙离子流及钙震荡,达到频率放大效应及记忆能力,令针灸后效果可维持1.5小时。
李耕指出,可以利用针灸达到调理人体内的平衡,对防止衰老有作用。在美国一些大城市,近年兴起用针灸方法影响人体荷尔蒙分泌,成功将女性更年期延后,达到保持青春之效,不少踏入中年女性对此趋之若鹜。
林兆鑫则表示,以往针灸因为没有科学理据支持,西医并不相信其疗效,但这次证实针灸绝非另类疗法。日后可继续循横切声波及钙离子通道等方向,就特定疾病、疗效或穴位作针对性研究。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在中国已有逾3000年历史,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虽然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却仍被西方医学界视作另类疗法。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