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odsaveme 于 2011/8/4 10:53 编辑
三体的对应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呢?
同样是一个运动与变化构成的两个阴阳结构问题。我们用运动结构的形式作出如下关系表达:
三体同时旋转:A旋转、B旋转、C旋转;
三体同时翻转:A翻转、B翻转、C翻转;
三体同时更替:A更替、B更替、C更替;
三体不同时进行一种运动形式时:
A旋转、B翻转、C翻转;
A旋转、B更替、C更替;
A旋转、B翻转、C更替;
A旋转、B更替、C翻转;
……
显而易见,这种运动属性结构形式只有十五种。同理可以说明,变化的结构形式也是十五种。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整体内的阴阳变化结构数值是30。那么,两个整体的结构数值就自然为60了。所以,三体结构的阴阳变化结构数值可以确定为60一个轮回。中国的六十甲子概念的产生,就来自三体函数的结构原理与阴阳对立法则。
前面我们讲的是二元函数三体构成的函数性质。下面我们再讲一下三元函数。
三元函数,是三个二元函数构成的一个函数整体。所以,在每两个元素之间,都会产生一个二元函数三体。也就是说,三元函数一共有九个函数结构体产生。这九个函数体是三个二元函数三体问题。是一个标准三对三的数学结构形式。中国古代称之谓九宫学说。
在这种结构中,运动与变化出现了复杂的结构形式。线性维结构的形式有28种,面网络结构形式有36种,体散在随机结构有84种。而且出现了与量值结构对应的平衡运动、等向变化的轮回结构形式。比较有名的理论虽然在易经中没有阐述,但在其它民间流传的具体技术中却有很多痕迹。如天象中的二十八宿,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十进制数字中的位量轮回为9,算术中的余9验算法等。
九宫的图解是洛书,它所展示的稳定运动平衡状态与变化平衡状态,是多元函数运动与变化的普适规律。也就是说,阴阳和平衡状态是一个三元鼎足整体结构形式。只有在三元鼎足形成的整体中才能出现。阴阳平衡是九个函数体整体结构关系表述出的具体状态。
古代兵法中,有一个着名的阵法,叫九宫八卦阵。就是利用这种运动与变化的平衡关系,让敌人找不到进攻的薄弱环节。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也是对整体军事战略的一种全面分析后的具体应对方法。
从中医的基础理论结构来看,五行学说显而易见是一个五元函数结构形式展示出来的规律。也就是说,中医诞生的年代可能在历法诞生的同期或稍后。而伏羲与周公却把五行分列在八卦之中,非要把循环生克关系表达成非线性的卦爻形式,也就是说,易经无法表达中医学的完整整体概念。所以,它不仅仅失去了五元函数的规律结构性,涉及到三元函数的规律结构性也很少,只是用阴阳在说事,却无法表达阴阳再分的结构关系。尤其是对经络学说的注解,只剩下了阳明、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的线性认知,却无法用网络结构原理来说明其道理。把中医的许多基础理论内涵架空得似乎变成了是外星人来地球发明的理论一样。从而使中 医更加神秘化。
显而易见,挖掘中国古老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不能局限在为中国的帝王科学注释与翻译上,要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开拓。要注重基础数学理论的开发与创新。中国是数学科学诞生的故乡,但是,除了帝王伏羲画的八卦与帝王周公画的六十四卦与所注的系辞,哪有平民百姓的智慧流传于世?相反,我们再看看西方数学的发展史,又集聚了多少普普通通人的智慧与才华?所以,它兴起几百年,就发展到现在相对完备的程度。而中国的科学诞生了几千年,却只剩下了两个帝王的天子文化。是应该骄傲?还是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