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与炁化 黄帝内经讲的明白:“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炁,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炁生浊,热炁生清。清炁在下,则生飧泄;浊炁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用这个理论分析一下点滴与炁化。 ⑴、西医治疗方法就象程咬金的三把斧:点滴、药物和手术。西医治病就是用这三样。也就这三招倾倒很多人,很多人为西医叫好:电台,媒体各种宣传都用上啦!好在哪里啊?病人也认识不到,只有医生自己心里明白:我们这么大的医院,怎么这个病治不好呢?为什么动不动就是死人啊?抢救也是白费力,这是为什么啊?怎么回事呢?这就是他们没有真正懂得治病的道理。什么叫治病的道理啊?慢慢看吧! ⑵、举个例子:一般乙肝患者体内炁都呈阴性,病重的人体内炁也呈阴性,什么叫做炁的阴性?就是由炁体炁转化为液体炁,由液体炁再转化成有形体的炁,这个过程也就是炁聚在一起了,这个就叫炁的阴性。如肝硬化:先是肝脏里有魂炁,肝藏魂吗,魂炁是炁体炁,当肝脏没有炁机啦,炁体炁没有啦就剩下液体炁啦,这叫“炁聚”,这时肝脏没有炁体炁输出,就像皇帝内经说的:“阳杀阴藏”就是这个意思。 ⑶、炁化的温度: 炁化时的温度需要37度到40度。我在给病人治病的过程中,有的体温最高达42度!“热极生寒”:炁化除病炁的时候就冷,冷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发热,发热到一定程度又开始冷,这样要反复好多次。身体一次比一次好,最后没有什么感觉了,病就好了!这就是说炁化时的温度要高出身体正常时温度。 ⑷、治病的原则是炁化: 把体内的病浊炁炁化掉,病浊炁没有啦,病就好了。可是西医的点滴怎样呢?点滴的温度是室温15度~20度,身体正常温度为36.5度,点滴温度和身体的温度差20—15度之多。一个人整天点滴,滴入身体内的药液就算是2000毫升,体内温度至少降1度,就是不降也要用身体的热量来保持体温。这样不但不升高体温,还要用身体的能量保持体温,消耗了身体的能量,这样做岂不是“瘸子屁股两拧”吗! ⑸、点滴使身体温度降低,炁化需要身体温度升高,两者正好相反: 假设炁化的温度平均需要40度,那么点滴的温度要比40度低的很多,药液温度是室温15~20度,病人炁化时的温度平均是40度的话,这样药液的温度比炁化时的体温低了25和20度,炁化需要升高体温,点滴却要降低体温,正好两拧! 死人身体是凉的;有病的人身体需要的是温度,有了温度就能炁化,炁化就能消除疾病;点滴是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升高体温,这样与身体炁化的要求正好相反。《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寒炁生浊,热炁生清”。看到了吧“寒炁生浊”啊。身体要是冷的话,浊炁特别多!为什么我老家楼里有两位年纪青青不到40岁的乙肝患者,在家里还好好的,一到医院几天就死啦呢?乙肝患者肝内的炁本来就是阴性的,对炁化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点滴消耗体能,岂不是反作!这样做也会增加体内浊炁,浊炁多堵塞炁脉,病情加重“阴阳反作”了,必死无疑! 所以我说点滴要慎用,或者把点滴加温到36.5—40度,再点滴比不加温的效果会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