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gxx051204

中医理论真的是太粗糙了,博大精深有木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06: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ixiangwanqian 的帖子

你不是学医的料,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发表于 2011/8/16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学中医可能感觉最难的是其理论体系,象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医易同源,中医的理论基础其实出自易经和天道运行,但这一块没基础者感觉很难,尤其是在阴阳五行被认为是迷信糟粕的“大气候”下,很多人也先入为主的不愿学阴阳五行,但恰恰这是重中之重,是基石,是梁柱,不懂这些怎么建好这座大厦呢???
    另外,只学医案,不重视理论学习,可能会治疗一些病,但你永远不会辨证治疗,成不了大医!!!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0: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也有同感,真理越辨越明,在中医这,我是越辨越晕的,当然这与中医本身无关,恕我无知,各家学说众说纷纭,我就看不出五行和六经辩证之间在伤寒论是怎样统一的。看医案也是最快的看病方法,因为有是证用是方嘛。如果初学单纯用阴阳五行辨证肯定就乱死了。
发表于 2011/8/17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杏林求真 的帖子

我就是一业余    不需要通过看病谋生    谢谢你的提醒    不过   我的认识估计比你要深得多    抱歉
发表于 2011/8/18 0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ixiangwanqian 的帖子

呵呵
发表于 2011/8/18 05: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庄野医 于 2011/8/18 05:08 编辑

有啥吵的,内讧啥?有些人治疗疾病疗效就是好,但是不善表达,那他的经验如何传扬?有的人说起理论一套一套,治起病来却胸无定数,但你也可以从他言中得到启示。这两种人从来都有,而且会一直有!

经方肯定要学,但学习是学什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习其思想。举个简单的例子: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难道非要用麻黄桂枝才能治人?  我老家农村的,感受风寒,熬碗姜汤,加三五个连续小葱头和红糖,喝完被子捂出汗,啥事没得。 有次我和我老婆(怀孕8个月了),到华西医院复查,傍晚出去感受风寒,后半夜全身酸痛无力,吹风就疼,走路都要扶,二天早上急急忙忙到华西妇儿院挂急诊,挂了号医生说要到专门的急诊科挂号,跑来跑去挂了号排了两个小时才看到病,医生不敢用药,输了三只Vc,安慰剂,屁用没得,去问主治大夫,支支吾吾,后来人都不见。回到酒店,我找块老姜,一半擦督脉,风池,太阳,曲池,一半在电热水壶里熬了喝,喝了捂被子,半小时不到,出身大汗,一下就好了。

中医,很好的东西,不要搞得神神秘秘,高深莫测的,古时大家终其一生写了多少书?现在所谓某些大家,治疗了多少病人,又治愈了多少病人?书倒是写的不少,快成了资料汇编了。

发几句牢骚,各位海涵。
我等大多数人成不了大家,但可以努力成为不被现在某些所谓大家蒙的人!
发表于 2011/8/19 0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祖国医学当然一直能继承发扬下去!一定有人懂的

发表于 2011/8/19 0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有精华有糟粕,糟粕是怎样产生的?糟粕是未悟道的人臆想出来的,违反自然规律,无法被实践检验的“道理”,学习中医理论多看古圣贤的经典著作总不会离道太远,看不得道的人吹嘘,那些“道理”包装得再好,总然是违背自然规律,无法被现实检验,又或包装得好的,内中有少量真理,检验时必然会有应验有没办法应验,这个可要考知识基础和辨识能力。糟粕的东西虽然看着美丽,但要舍得丢弃。古今往来,求索真理的人前仆后继,不断继承认识并发现道理,但同时也不断发展制造糟粕,有时连自也难分辨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这是脱离大道的结果,道在人心,其心不正,其理必歪,有多少心量则有多少道理,心争则理亦争,心贪则理必浊,心洁则理必清,这是必然规律,随时可印证。
发表于 2011/10/20 16: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1、肾虚所致膀胱气滞,才有尿急、尿频、尿痛,腰腿膝酸\软痛,头晕胀痛,入睡困难、多梦或嗜睡、易醒等,甚则有烦躁易怒、思维不清晰、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脏病必涉腑、腑病必连脏,这才是脏腑阴阳相表里的真正含义。
2、中医辨证,在于如何把患者的诸多症状辨清辨明为在肝、在脾、在肾,或在肝脾、肝肾、或肺肾或心脾,简而言之,患者的问题绝不会超过中医五脏中的两脏,如何把诸多症状辨证为一脏或两脏,这即是“中医整体观”的真正含义。而现实中很多中医辨证牵涉诸多,甚则五脏齐全,这也恰恰与“中医整体观”原旨相悖。
3.很多顽固性泄泻,其病在少阴而非太阴,“肾司二便”,但大多中医提到腹泻、便溏只考虑脾胃。这个论点也适用于肠炎类疾病。
4、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但大多数的“失眠”,无外乎入睡困难、多梦或嗜睡、易醒等,而“卧不安”所指,为整夜的失眠不能入睡。

举这几个例子是因为在论坛里有比较典型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我会提到中医理论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仅提此几点与诸位同道共勉之。

中医之所以疗效不确切,“吃即有效,停即无效”,在于两点:1、辨证不准;2、药性不明、药量不确定。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0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cf_000 发表于 2011/10/20 16:12
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1、肾虚所致膀胱气滞,才有尿急、尿频、尿痛,腰腿膝酸\软痛,头晕胀痛, ...

谢谢,总结的真好,中医提高疗效首先要提高辩证的准确性,仲景并没有教我们怎样举一反三,他的辩证思路应该是隐晦的,而他的方子像一个整体,并不是单味药功效的加和,随意的拆分都会影响到疗效,中医应该是糟粕大过精华的,辩证的思维、药物的配伍、药量的大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丢掉糟粕,将精华整理出来制定成统一标准,也会改善中医现在的被动局面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