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不懂就问

求教:《辅行诀》中与小阳旦汤(桂枝汤)相对应的小阴旦汤能不能治疗太阳温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懂就问 于 2011/12/30 10:40 编辑

《张氏医通》 > 卷十六 \ 祖方
桂枝汤(玉函):

阳旦汤(千金) 治冬温脉浮发热。项强头痛。

桂枝汤加黄芩钱半。

阴旦汤(千金) 治冬温内寒外热。肢节疼痛。中挟寒食。

桂枝汤加黄芩钱半,干姜五分。 阴霾四塞。非平旦之气。无以打开阳和。桂枝汤原名阳旦。打开阳邪之药也。千金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仍以阳旦称之。若兼挟寒食。再加干姜之辛温散结。以治中土之停滞。遂因之曰阴旦。与经络之阴阳,风马牛不相涉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程:

经方之中,代表性的清三焦的药是柴胡汤,补三焦的药,是《辅行诀》里的黄耆建中汤(不能说是《伤寒杂病论》的,这两个黄耆建中汤是不一样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黄耆建中汤,张仲景绝不允许黄耆出头,黄耆的量放得很少,可是《辅行诀》里它的黄耆是放得很多的。)



我们从《辅行诀》来看一下古代《汤液经法》的结构,这个结构看起来很美,怎么说呢?古方的世界里,我们说小阳旦汤是什么?就是今天的桂枝汤,它的药味是桂、芍、草、姜、枣,《辅行诀》里的小阴旦汤是什么?是芩、芍、草、姜、枣,所以桂枝,一个温开的药,跟黄芩一个凉性的药,行成一个对照。桂枝汤治疗的,是表面受到风邪;黄芩汤治疗的,是里面有风邪、会肚子绞痛的热性下利。如果桂枝汤在《辅行诀》里面再加一味饴糖,就是麦芽糖,它叫做正阳旦汤,这样的结构很像小建中汤,不过小建中汤的芍药有加倍,加饴糖的正阳旦汤,芍药不加倍,但意思是类似的,效果也差不多。

大阳旦汤跟大阴旦汤呢?正阳旦汤上面呢,如果芍药乘以二,有饴糖、再加黄耆五两之多,这个叫大阳旦汤,可能这就是古方世界真正的黄耆建中汤,黄耆放到五两这么多。如果是小阴旦汤,加上柴胡八两、半夏半碗,这就是大阴旦汤,也就是后来的小柴胡汤加芍药,所以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在古方的世界叫做大阴旦汤。以实际疗效来讲,大阳旦汤是最补三焦的,大阴旦汤是最清三焦的──这样的一个对比。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3: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阳旦汤是最补三焦的,大阴旦汤是最清三焦的──这样的一个对比”。
那么,小阳旦汤与小阴旦汤就是表面受到风邪与里面有风邪、会肚子绞痛的热性下利的对比。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3: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张氏医通》 > 卷十六 \ 祖方中认为:“《千金》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可见,小阴旦汤加入桂枝,也可治疗温病。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3: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加入黄芩,与桂枝汤加入葛根,在治疗温病方面有什么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6: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芩入肺经、膀胱经,自然可以解在表之邪。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6: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李杲:黄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张元素: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朱震亨: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片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本草新编》:黄芩,味苦,气平,性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无毒。入肺经、大肠。退热除烦,泻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气,解伤寒郁蒸,润燥,益肺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