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60|回复: 2

中药产业现代化背后的三大争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4 19: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贵、川、粤、冀等中药材主产区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虽然国家近年来推进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他们对国家中药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仍存有困惑,业内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广泛争议。

  产业化能否管理“一刀切”

  中药行业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谈及中药产业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措施,有利于提升中药产业的管理水平,但中药产业纷繁复杂,这些政策措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为“一刀切”也产生了一些怪现象,让他们很困惑。

  困惑一:是药材资源还是农副产品?

  随着中药材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种植和替代品研究正在大力推进。目前,我国逾1/3的中药材已实现了人工种植,而且种类还在增多。中药材种植归于农副产品领域,在市场供求影响下,“多了是草,少了是宝”,常常陷入“价践乱采、价升滥种”的生产怪圈。“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将药材与农副产品相区分,参照粮食管理办法出台最低收购价等保护措施呢?”

  困惑二:中药材是否该全进饮片厂加工?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中医配方和中成药投料必须使用GMP达标的饮片厂生产的饮片。河北美威中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军举例说:“以山楂为例,按药典要求原料鲜果必须在饮片厂加工制成饮片。实际上,大多数饮片厂都是从产地农户手中收购初加工的山楂,然后进行包装制成饮片。因为鲜山楂容易腐烂,如果全送到饮片厂后再加工,30%的山楂要烂在路上。”业内人士认为,实施GMP标准应该区分种类,对工艺要求不高、容易腐烂的药材,应该允许由产地药农就地初加工成饮片,药监部门加强管理即可。

  困惑三:中成药能否按照西药管理?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说,我国中药管理是按照西药标准设置准入门槛,要求中药新药明细化学结构和组分,这不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的特点。药效学实验以动物实验结果为依据,与中医治疗疾病以证为主的病理机制和疗效判断均不符,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中药临床效果,忽略了中医药千百年来临床实践的事实。“中医著名的处方(经方)在日本可以不经过药理毒理试验就能制成中成药,为什么在中国则不行?”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院长高巍说,院内制剂就是过去的秘方,是中药的精髓,但按照如今的《药品管理法》,很多制剂都无法生产。“我们医院有一种用了几百年的祖传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药黑膏药,是用松香和桐油来炼制。但是《药品管理法》要求,药品原料是必须达到药用标准和食用标准的原料,这个药也就无法作为院内制剂生产了。”

  现代化会否沦为“去传统化”?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学的理念重新诠释中药,按照西药的方式生产中成药,使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变。然而,与一些业内人士座谈时,“中药西制”、“废医存药”等一些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让他们感到很困惑,他们担心现代化成了“去传统化”。

  困惑一:“中药西制”就是现代化?

  河北安国市药业发展局局长杨青说:“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搞清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分离出单质,再走向化学合成的道路。但中药讲究配伍,而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便秘就用含大黄酚的药物,心衰就用含强心甙的药物,这样的中药西用是脱离中医临床实践的。以银翘散统治四季外感的失败以及日本小柴胡汤治死人等,就是违背中医辨证论治方针所造成的恶果。”

  困惑二:做强产业能否“废医存药”?

  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郑进说:“中医中药是相辅相成的,药为医用,医因药存,两者具有较强依附关系。在如今的管理体制下,医药分家,而且有重药轻医的趋势,导致中医近年来发展缓慢,人才断层现象凸显。没有好中医,如何开出好药方,如何研发出好中药呢?”

  国际化是否应削足适履?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中药出口大幅上升,一些企业还在努力探索与国际标准接轨,让产品以药品的身份进军欧美市场。然而,这些探索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争议,他们普遍认为中药应该打造“中国标准”。

  困惑一:“优质原料”为何常在外国人手中?

  据统计,占世界中草药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和韩国,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是从中国进口。杨殿兴说:“去年我到一家在华的日资制药企业考察,公司主管说"我所有的药都是中国最好的药"。哪里出的药好,他就上哪里去采购,像川贝母、长白山人参,质量最好的药材都集中在这家企业。他们把中国优质的中药饮片出口、加工一下,卖到国际市场价格比原材料要高出3~5倍。虽然中药材像农副产品一样自由流通,但如此优质的材料,国家为什么不能收购储备呢?”

  困惑二:国内还未做强,是否应该大力鼓励“走出去”?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中药材经营的企业,河北长安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占敏说,我国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但是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下,西药在医疗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如今绝大多数的中医院都西化,安国市2009年中药出口额1200多万元,但安国市中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中药销售额仅50多万元。国外门槛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的潜力更应该挖掘。”

  困惑三:“走出去”是不是就应该坚持欧美标准?

  四川省科技厅社会科技发展处处长杨品华说:“目前一味地追求中医药国际化,但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医药源于我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走出去更应该制定出台自己的标准。目前,中外双边、多边中医药协议达40多个,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中医药相关协议。但我们仍面临着中医国际化人才缺乏、中医药信息与现代语言尚未对接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中国标准才容易被国际认可。”


记者:叶建平 吉哲鹏 李忠将 陈冀

来源:新华社
发表于 2011/6/24 2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越做的大,越没有中药可用。。。
发表于 2011/6/25 06: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合时宜的政策什么时候能废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