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7/18 0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xx051204 的帖子
阴升阳降的情况也是有的---------这里说的情况是阴阳转换的层次的,阴极生阳或阳极生阴。平时所说的阳升阴降是单指阴阳的升降属性这个层次的。我一直认为中医是极其依赖中国古典哲学基础的,在哲学基础上通过实践经验总结抽象完成的人和自然的系统论。哲学,系统论是其基本内核和骨架,临床实践经验是其肉,三者缺一不可。系统论的意思是,中医从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出发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各个功能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影响,巨细无遗。就像我们常说航天工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windows操作系统是个系统工程一样。不是解剖上脏腑就是脏腑,中医是强调的功能系统而非仅仅是解剖的脏腑。
在这个功能系统之间其互相影响和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功能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有其哲学基础的。一气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到五行,五行到六气,六气到十二经,十二经到各种病症,从病症到治疗方法,这些变化的步骤中要么存在哲学逻辑上的推演关系,要么就是根据实践进行总结抽象和概括(我是这么理解的,呵呵)。把握了这些就把握了中医的本质,辅之以现在的科学技术,中医才会进步。其实我们现在的中医水平和明清之前的水平好不了多少。呵呵
因为儿子的关系,最近才开始研究,读了一个多月的四圣心源前三卷,想要整理一份这些关系图标,却没能完成,关键是没能力完全理清。或许有人整理过,为此我去过书城看了写现在中医学院的教材资料(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却发现许多教材都是凑数的东西,没什么价值。北京协和医学院编的一本供西医专业本博连读的中医学基础教材,编的还是比较严谨的,像个教材的样子。
四圣心源中的阴阳八卦应当是后天文王八卦。
个人以为,学中医理清这里面的关系,对于入门中医是很重要的,可惜,现在的教材啊。。。。。。
望有高人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