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酒酒影子

我好矛盾,到底该听谁的?相反的中医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18: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半夏和附子完全可以同用。很多药师认为半夏反附子,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这两味药都是常用药,同用的几率很高,伤寒和金匮中就经常同用。我也经常同用,从未发现任何问题。

可以参见网上的一些相关论述: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5434643.html

http://www.zysj.com.cn/yianxinde/7/70365.html

发表于 2011/6/1 18: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園度 的帖子

呵呵 在这里能拦上点生意不也很运气?
发表于 2011/6/1 18: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先得把你这种夏天皮表热冬天冷这种症状去掉。再来解决痛经什么。你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升阳散火汤即可,最近我用此方治好好几个想你这样的人下载篇文章让你看看,看了你就不为难了。
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
——升阳散火汤浅识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升阳散火汤作为治疗内伤发热名方,为李东垣“深达‘火郁发之’之义”(《医方论》)的杰作,是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一法的代表方剂。但令笔者诧异的是,古今历代医家善用此方者极少,方书中多见有关本方方论而少见绝佳医案者即为明证。翻阅《实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中医内科学》两书,竟然没有升阳散火汤的身影。
升阳散火汤的由来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方药组成:“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以上各五钱),甘草(炙)、柴胡(以上各三钱),防风(二钱五分),甘草(生)(二钱)。右件?咀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此方也载于《脾胃论》中。在《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两书中更名为柴胡升麻汤。四书中对于主治病症的文字表述稍有出入,药物次序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论》所载方中柴胡用量为八钱,而其他书中柴胡用量为三钱。
升阳散火汤“散”什么“火”
本方主治“郁火”,在这一点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似无歧义。但火如何郁?郁火由何而得?则众说不一。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古方八阵》中指出:“东垣升阳散火汤,治胃虚血虚,因寒邪郁遏阳气,以至肌表俱热如火,扪之烙手。此火郁发之之剂也。”认为郁火因于“寒邪郁遏阳气”。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指出:“此方治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而不得解散者。”认为郁火因于“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费伯雄在《医方论》中直言“郁结之火”,而不言何由而郁。李畴人在《医方概要》中指出:“火郁多在肝胆之经,以木盛能生火,而二经挟相火……”又将郁火置于肝胆之经。
从李东垣原文分析,本证之成因于“血虚”、“热伏地中”、“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因于内伤而非外感,因于内虚而非邪实。况从方名分析,“升阳”在前,“散火”在后,所治为“火证”,治法为“散”,“散火”的手段是“升阳”,也就是说,通过升阳以达散火之效。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是李东垣根据《内经》“藏气法时”理论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依次写作而成。升阳散火汤见于“暑伤胃气论”这部分内容中。也就是说,也许李东垣制方本意为通过升阳散火以纠正体内气机该浮不浮的状态。那么,体内为什么会出现气机该浮不浮呢?根据原文,我们可以找出成因有二:一是因“血虚”致“热伏地中”;二是因“胃虚过食冷物”致“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成因之二较易理解,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过食冷物,影响气机升浮,致阳气郁滞而化为阴火。而成因之一较难理解,“血虚”何以会引起“热伏地中”呢?难道血虚引起虚火内生转而被郁?从所用方药组成来看,这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考李东垣在书中多处提到“血虚”,李东垣笔下的“血虚”是在内伤的基础上胃气(脾胃之气)虚所导致的,是“中焦受气取汁”不足的结果。也就是说,所谓的“血虚”是以气虚为前提和以气虚为主要表现的,如此理解即符合李东垣的用药“血虚以人参补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血虚”致“热伏地中”仍然是由于气虚无力升浮而致阳气郁滞化为阴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升阳散火汤所治之火是由于脾胃气虚,无力升浮,或者在此基础上过食冷物,进一步损伤和抑遏阳气,致阳气郁滞于脾胃所化之阴火。
方  解
方中选用升麻、葛根、柴胡、羌活、独活、防风,此六味俱属“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之“风升生”类药物,以助阳气之升浮,以解阳气之郁滞。正如《医方集解》中所写:“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同时佐用人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元气,针对气虚无力升浮而设。佐用生甘草泻已成之阴火。至于白芍药,《汤液本草》中说:“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能停诸湿而益津液”,“补中焦之药”,对诸风药之升浮有佐治之功,对人参补血虚有佐助之用。
与补中益气汤的比较
李东垣治疗脾胃内伤诸病总的治法为“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阴火”(《内外伤辨惑论》)。从组方所体现的治法来看,本方与补中益气汤方主要区别在于本方是以升阳为主,补中、泻阴火为佐;补中益气汤是以补中为主,升阳、泻阴火为佐。从病机分析,本方证主要矛盾在于阳气郁滞而不得升浮外达,补中益气汤方证主要矛盾在于脾胃气虚下流而不得升浮。从病症表现看,本方证症状主要表现在四肢和肌表,而补中益气汤方证症状表现于周身表里。
(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2月2日第4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09: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让我知道了不少知识,尽管由于自己掌握的有限,很多我还是一知半解,茫茫然然,我还是决定继续吃少阳先生的药下去,而且已经有人推荐了我网上的药店,解决了现实中无法配药的难处。也许这是个侧面反映了中医的尴尬之处吧,古人留下的很多方子,现在却认为是不可行的,甚至是危险的,我看了下以前看的医生,都是生石膏、炙鳖甲、南北沙参、丹皮、乌梅、青蒿等品种,与现在的几乎相反,当然自己也不能马虎,毕竟是药都有三分毒。
发表于 2011/6/2 0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看了下以前看的医生,都是生石膏、炙鳖甲、南北沙参、丹皮、乌梅、青蒿等品种
滋阴泻火,寒凉伤正。若无顾护中焦脾胃之药,只会越吃越坏。
发表于 2011/6/2 2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补中益气汤证,何必那么复杂?原方即可。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继续吃少阳先生的药方,已经解决了医生不肯写处方的问题,今天第一天,正在服药。
发表于 2011/6/3 2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艾灸肚脐眼附近的穴位,容易得妇科囊肿。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2: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肚脐不是神阙吗,话说艾灸神阙有很多好处啊,我艾灸也都是在腹部为主,竟然会容易得妇科囊肿?这个有依据吗?
发表于 2011/6/5 16: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quanma 发表于 2011/6/1 11:21
当用温经汤 暖血补血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2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