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177|回复: 19

略谈当今中医学子最缺的三种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3 1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辛辛一得 于 2011/5/23 10:25 编辑

略谈当今中医学子最缺的三种思维
                 薏苡仁 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5/13
作为一个科班出生的中医学子,在探索中医的路上尝试了许许多多的交通工具,从经方时方到单方验方,从针灸推拿到特色疗法,从周易八卦到五运六气……最后发现,自己离中医还是那么遥远,系统的学完规范化的教材之后,发现自己连感冒都不懂治疗。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没有老师告诉我,教材也没有说。
你就慢慢悟吧,中医不是那么容易学的。人家某某名中医六十岁才入门呢。
中医,真的那么难学、难悟吗?还是自己太蠢了?
不,我相信自己不是蠢蛋,蠢蛋能考上重点大学吗?
我也相信中医并不难,不是说大道至简吗?难道中医能比大道还难?
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一直鼓励着自己,坚持着对中医的执着。
在学习了七年中医后的某一天,有一颗苹果终于砸中了我的头,于是我开窍了。
在《老子》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核心的话,那便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句话被后世道家总结为“道法器术”,成为道家看待世间万物的四个层面,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这四个层面。从宇宙的诞生,至生命的结束,无处不体现着“道法术器”。以世界来讲,“道”是万物化生的规律(如阴阳),“法”是体现万物化生变化规律的现象(如升降浮沉),“器”是产生现象的世间万物(如水火),而“术”则是“器”遵循“道”而体现出来的具体规律(如火升水降)。以中医的治疗而言,道法器术对应的便是理法药方。理便是损有余,补不足,以恢复阴阳平衡,即是道;汗吐下消是法,是药物阴阳偏性作用于人体阴阳偏性后产生的象;药物是器,是具体的工具;方是术,是药物阴阳的比例组合。
原来自己犯了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
自己一直在治法方药方面折腾,殊不知这些都是在最低的层次,我一直努力的想找到中医的真理,尝试了各种各样交通工具,但是我连中医在什么方向我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该走哪一条道路!
学中医,我们缺的不是对方药的学习,而是缺乏理法的研究呀!中医的根在何处?中医的道在何处?切勿方向不明,舍本逐末,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中医的理在何处?法为何法?这些才是当今中医学子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理有生理之理,病理之理,药物之理,方剂之理,这些理并不是教材上拼凑的各家之理,而是要正本澄源,从阴阳五行六气入手,能够“自圆其说”,有效指导临床应用之理。连自己的不相信、不理解的理,能够为自己所用吗?
这便涉及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先有了规律还是先有了事物,是先有五行还是先有五脏,是先有道还是先有物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医的理论就永远解释不清楚。
为什么?
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感到中医理论的模糊和杂乱,便很极端的钻到实用主义的道路上,学习医家的经验,干脆就只学其验方,至于其理论则抛至一边。以至于自己没有理法,而致力于“方证对应”的应用。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能够“方证对应”的病,用了挺有效,还不错,但是不能对应的,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还是借助老子的话来帮助我们的疑惑。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有人说无中生有,便是唯心主义,那么请问,有之前是什么?本来就无的,为何生出了有?
其实老子已经很客观的告诉了我们,“道”这个规律,便是先于“有”,先于“物质”而存在的,正是由于“道”的规律,自然便从无诞生了有。
《老子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更具体的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先于物而存在,是道促使了无中生有,有本于一气,道之阴阳促使其一分为二,产生阴阳的属性,阴阳离合的道,又促使阴阳之间不同量的相合,阴阳相合,便产生了第三者,而第三者同时具备了阴阳的属性。这种阴阳离合而产生第三者的规律,也便是生成万物的规律。
那么五行是如何产生的呢?还是离不开阴阳。之前说了,阴阳相交便产生了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就是有阴有阳,进一步分的话,便有三种情况,即阴阳相等、阴多于阳、阳多于阴,那么五行便出来了,阴为水,阳为火,阴阳相等便是土,阴多于阳即是金,阳多于阴就是木。
万事万物都是在这种阴阳五行的规律下发展变化的,所以你说是先有五行还是先有五脏?五行的思维是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吗?中医的理论是单纯经验的总结吗?不明白这些,中医的理论真的就成为各家胡说了!
第三个问题便是缺乏“一气周流”这个圆的思维。
按照阴阳五行的规律,人体产生了脏腑气血,五脏以应五行,气血以应阴阳。
阴阳相交,乃成先天之精(二生三),精中有阴阳,精子分裂,以成有形之体(三生万物),阳升而化火为心,阴降而化水为肾,肾中有阳,心中有阴,肾中之阳气蒸腾肾水上升,心中之阴液携带心阳下降,心肾相交而生中土,土中有阴阳,即湿(脾)土、燥(胃)土,脾土左旋而上升,化生为肝木,肝木左升,则生心火;燥土右旋而下降,化生为肺金,肺金右降,则生肾水。心包三焦者,阴阳之通路也,心包者(膻中),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乃君(心)火下降之通道,君火之降名为相火,相火下降,藏于肾中而为肾阳;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乃肾水上升之通道,肾水上升,藏于心中而为心阴。此六气之所成也。
人之出生,赖外界之饮食以生长,是以中土为后天之本,故曰“中土斡旋,左升右降,上下相济,一气周流”。此人体生理之系统,人体之圆也。
学中医者,若能从道法器术、阴阳五行、一气周流这三方面入手,则可认定方向,识得捷径,驾驭工具,早登岐黄之门。
粗浅之识,望有助于中医学子。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正。
发表于 2011/5/23 1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中医的关键是要抛开科学,相信气道,相信神,并能“悟”,还要抛开世俗,能明心见性,必须有很高的修行,而非西医背好操作手册、使用说明就能行医了。
发表于 2011/5/23 11: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理,说得就是中医的辩证吧。
发表于 2011/5/23 18: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中医先学理,有理才能有法。
发表于 2011/5/23 2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道,就不知老兄临床效果如何。道可以理,话可以说,就是用到人体上又是怎样一回事。
发表于 2011/5/24 0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明理(中医系统),再学术(药方)。赞同。
发表于 2011/5/24 09: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最讲取类比象,是象数思维,而非逻辑思维。科学大多属逻辑思维。二者不是一条道上的。
发表于 2011/5/24 10: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七年中医后”能悟出这点“道道”,出于中医学院的就算不错的了!
发表于 2011/5/24 11: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道、易本是一家,多谢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本澄源中医治疗的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