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211|回复: 1

从六味地黄丸到定坤丹 中药同名泛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3 14: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用于滋阴补肾的经典成药,成方于《小儿药症直决》,因其历史悠久,效果卓著,适用症广泛等特点而在民间享有盛誉。也因此成为各家药企争相研发、制造、销售的品种。在市场上,除同仁堂古法制造的六味地黄丸外,至少还有数十家企业生产的相同名称或者相近名称的药物。炮制方法与适用范围略有不同,令患者在选购时往往因为缺乏中医知识而不知所措。但遭遇中药同名的远不止六味地黄丸一种,同名中药在药店屡见不鲜,甚至国家保密配方广誉远定坤丹都难免遭遇“李鬼”。(小编推荐:慈禧痛经服用定坤丹的历史考证)

  同名中药差异在哪儿?

  大多数中成药都为OTC品种,在药店即可轻松买到,相对来说,精通中医理论,善于辩证选药的人员较少。对于抱着节省医药开支,或者调养身体目的的普通患者来说,练就一双辨识同名中药差异的“火眼金睛”,则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中医,以汉方为经典,多以凶狠的经方汤药为主,至明代以后,逐步发展出秘方成药以及中医调理理论。现代中医成药,一般也为此三种来源。如金匮肾气丸及加减所得的六味地黄丸,属于从传统经方中经现代演化制造,便于服用的中药制剂;龟龄集、定坤丹等,则属于明清成药的秘方,如今多为国家保密配方,生产工艺不为外界所知,制造门槛相对较高;另外在市场上其他品种,除了清开灵、双黄连等近代中药提取制剂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养生类中药保健品。

  认清不同种类中药的区别,是在中药同名迷雾中,去伪存真的首要条件。现代中药提取物多为现代标准研发,成分固定,不同企业生产本身并无秘密与差异。而经方制剂以及秘方,则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尤其是历史及文化承袭原因,同名之间差距较大。

  分辨此类同名中药,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看历史、辩工艺、看批号、审价格。

  中医博大精深,无论行医还是制药,没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往往无法参透中医真谛;中成药制造工艺,是决定品质的最关键因素,现代医学至今无法参透中医奥秘,中药工艺至今仍以古为尊;中药疗效在现今被很多人误读,认为都是调理,这一看法也导致了中药保健品与中药OTC产品混杂,患者往往以食代药,在选购时,一定注意,如果对功效有要求,则以选购药字头批号为首选,才能保证服而有用;价格方面,则不应贪图小便宜,近些年药材价格疯涨,标榜选用名贵中药,同名著名成药,却价格低廉,要谨防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

定坤丹遭山寨 中药同名泛滥

  明清四大药店之一,比同仁堂历史还早一百余年的晋商传奇,山西制药企业广誉远,生产针对妇科,自补气血调经止痛的中药定坤丹。数百年来因疗效卓著,而在民间屡出传奇,也导致如今市场上模仿者众多。虽然主要成分貌似相当,但药物加减、工艺流程等核心制造工艺却因国家保密配方的确立,至今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品名甚至包装的相似,却也让不少患者未能分辨。

  中药命名制度规范迫在眉睫

  中药同名究其根源,无非一个“利”字作祟。中药的漫长研发过程和历史沉淀,在现今整体环境浮躁的情况下,在很多企业眼里,远不如仅仅换个包装与名称来钱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如此举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导致中药同名愈演愈烈。但是,任何以牺牲消费者利益的方式为自己换取回报的行为,都将难免在未来遭遇市场反弹,从而损伤企业甚至行业的整体利益。中药同名,正在成为威胁中医未来的潜在毒瘤。

  中医中药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根治中药同名现象,要从制度上入手,建立符合中医规律的命名及注册规则。对经方、秘方、养生方以及现代提取等类型的中医成药各自建立规则,不仅要让普通消费者看的懂,买的放心,更要在保护中医历史瑰宝秘方的知识产权基础上,杜绝盲目、低劣的仿制。同时对于中医中药目前普遍存在的调治不分的现象,也要加强药店导购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大众普及中医知识,避免产生中医不治病的误解。

  中药企业,包括诸多老字号在内,常常陷入其他企业同名自身产品,同时又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同名其他企业产品。如此恶性循环,几乎让全行业有苦难言。医药做为关系国民健康的特殊行业,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良性回归。中药命名制度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网  
发表于 2011/5/13 1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乱用中成药导致临床疗效降低、无效甚或出现副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由此而不信任中医才是最值得担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