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841|回复: 8

中药材进入第四轮涨价 四大因素推高药材价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3 14: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经济之声报道,近段时间以来,中药材又进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周期。种植面积减少,反常气候的影响,总体需求量增大以及游商炒作等四大因素导致中草药价格发飙狂涨。相关部门已在着手制定解决办法。

3月份以来,中药材价格又进入新一轮的涨价高峰,价格翻跟头、一天一价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大型中药材集散地的销售也是一路飘红。老百姓感觉吃不消,商家抱怨伤不起。这已经是2009年以来中药材价格第四轮普遍性上涨。下面是药材经营商反映的情况:

记者:您那的具体价格(党参)是在一个什么价位呢?

药商1:小的一公斤40多块钱

记者:以前没这么贵吧?

药商1:没有

记者:以前有多少钱呀?

药商1:以前一公斤才5、6块钱,翻了好几番。黄芪现在一公斤20都块钱,以前一公斤才5、6块钱。每天都在涨。

记者:每天都在涨?

药商1:恩。

记者:党参价格是多少?

药商2:一斤是60。

记者:这么贵呢?我记得以前没这么贵吧?

药商2:以前便宜,以前是十几块钱

记者:为什么突然间涨这么多?

药商2:是呀,这个药突然间就涨了,货源比较紧张嘛

太子参都涨了几倍,太子参最低也要290块钱,一开始是从几十块钱涨到一百多、二百多后来涨到三百多。

药材价格之所有一轮又一轮、换着趟地疯涨,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前几年药材长期低价的打击,短时间难以恢复。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副主任蒋二国:

蒋二国:多年的低价造成生产没有及时的恢复,很多药材都是一个两三年、三五年的周期,它的产量在短短的一年两年的时间里面都不可能恢复。

目前野生药材原来越少,人工种植比例逐步扩大,中药收入低,再加上种植成本提高,挫伤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而粮食作物行情较好,导致部分药材种植面积减少。

此外,倒春寒、春雨、干旱等天气频繁出现,东北、西北、西南等中药材主要产区在反常气候中受较大影响。

蒋二国:去年我们的西南大旱,今年北方又连续干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影响,造成大部分药材单产下降,种植面积虽然提高了但是它的单产下降。

来自需求方面的原因进一步助长了药材价格上涨。清热解毒、感冒等药材价格节节攀升,而保健意识增强,健康观念提高,中药材在保健、食品、日化等诸多领域应用愈加广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种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引来了许多投机商的看好。中草药属农副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也不像小麦、玉米等大宗商品产量大,炒家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够控制单一药材的价格,游资进入中药材领域,囤积药材进行炒作相对容易。

至于价格拐点将会在何时出现,很多人预计是今年七八月份。不过,蒋二国的估计有点保守,他认为今年还看不到:

蒋二国:价格回落,可能要在明年去了,通过我们的一个监控的数据来看,中药材价格在今年还看不到一个回落的趋势。

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如果再不加控制,行业发展将置于一个严峻的境地,甚至会影响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相关部门已引起重视,正在制定解决的办法。


记者:黄耀伟

来源:中广网
发表于 2011/5/13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价还怕假货
发表于 2011/5/13 15: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价格还在其次,最主要的应该狠抓中药质量。
发表于 2011/5/14 0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中医水平太差了,几乎大部分药汤喝到病人肚子里都没有发生作用!
发表于 2011/5/14 08: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价格涨了,但疗效依然较差。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6: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涨价10年来最快最猛


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发布了《2011年4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在所监测的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升价品种有399个,占总量约74%。其中,涨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五加皮、太子参、白前,涨幅均超过了40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伟表示,中药材现在正处于10年来最快的涨价时期。业内人士称,近年中药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又引来不少游资炒作,形成了又一股助推中药材涨价的力量。

由于不少中药材生产周期都达两三年,有业内人士担忧,去年和今年部分中药材主产区的干旱灾情可能还会影响明后年的价格。炒家囤货如得不到有力打击,可能让一些中药材价格在采摘上市期不降反升。

中药材涨价进入高峰期中药变成“贵族药”

“由于价格上涨比较厉害,一付煲汤的药就得四五十块,最近来开药煲汤的人都比以前少了。”广州五羊新城一药房销售人员说。眼下,各大药房20元以下的药方已不多见,有些中药从原来的几十元一服上升到上百元一服,原本以“简、便、廉、验”著称的中医药变成了“贵族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也表示,2009年以来中药材一直在持续上涨,2011年3月以来进入第四轮高峰。

然而,目前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昨日记者走访广州清平药材批发市场发现,大部分的中药材的价格已趋于稳定。该市场不少档口的老板都表示,最近确实有一些药材价格上涨,但目前总体上来看,药材价格已经基本稳定。

上涨的药材中,主要是以参类为主。三七、田七等药材的价格则比较稳定,而作为常用品的金银花价格甚至还有所回落,每公斤价格下跌30元左右。

另据了解,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近日正组织人员进行中药材价格走势的调研。虽然目前尚未完成正式报告。

成本高企种药没吸引力供不应求成涨价主因

中药材价格整体上涨的背后推手是什么?业内人士普遍分析认为,供求关系趋紧是主要原因。

“以前农民工种药材20元/天,现在50元/天都找不到人来种。”广东一力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京平告诉记者,由于人工成本上涨,目前中药材种植业积极性并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供应。

专家介绍,中药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或动物,鉴于中药材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炮制的火候也因此不同,加之中药材的取材可以是植物的根、茎、叶,乃至昆虫矿石,所以很难对中药材的加工进行统一的机械化操作。

相对于更多是依靠流水线和集约化生产的西药而言,中药材手工操作的特点就需要大量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最终推高了中药材的市场价格。

“去年西南大旱,今年北方又连续干旱,造成大部分药材单产下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二国说,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及气候异常也导致了中药材的减产,减少了供应量。作为中药材的主产区的西南地区,因为天气影响多种药材减产,其中大旱导致当地三七、半夏的收成减少七成以上。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伟分析说,随着各地城市化、保护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的实施,可用于药材生产的土地逐年减少,客观上造成了药材产品的短缺,推动了价格爆发性上升。

而与供给短缺相对的是,养生文化兴起,对中药的消费需求大量增加。这是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例如用于煲汤的北芪,价格便从去年的20多元一公斤涨到了现在的40多元一公斤。

游资炒作推波助澜新药材上市未必能压涨价风

由于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眼下中药材的供求矛盾愈发突出。以金银花为例,除作药品之外,在食品、啤酒、凉茶、果汁、牙膏、化妆品中都有使用,常常被生产企业抢购,导致供不应求。而供不应求的局面又引来不少游资炒作,形成了又一股助推中药材涨价的力量。

中国中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称,中草药属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再加上药材产地单一、收获季节集中,因此炒家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控制单一药材的价格,这就导致一些游资进入中草药领域,囤积药材,低进高出。

“最近涨得比较厉害的人参,其中80%的都是被人囤积起来了,真正流入市场供人们消费的只有20%。”广东省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陈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游资炒作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陈总表示,不少商家的囤货,导致了部分药材的货源短缺,价格上涨。例如三七的成本价是每公斤10元,而现在却被炒到了300多一公斤。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游资炒作是导致中药材价格虚高的另一原因。他称,去年以来太子参价格一度曾上涨8倍,金银花涨幅超5倍就是游资炒作的结果。

商务部19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本年新药材即将上市,近期商家开始积极清理库存,药材市场供应增加,“预计后期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有下降空间”。

对此,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赵敏表示,三七目前的价格高达360-370元/公斤,处于历史高位。尽管马上就是三七的采摘期,但他们却很担心新货上市价格不下降反而上涨“像太子参、麦冬等药材,之前都供应增加但价格依旧上涨,很可能有炒家在操作。”

-专家建议:建中药材储备库抑价格剧动

我国中药行业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就无法完全以纯粹的市场经济手段来稳定、平抑药材价格,只好借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但这种手段是以牺牲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的,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对行业造成恶性循环。

对此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恩建议,要建立中药材储备库。有关部门应依照国家对粮食储备管理的模式,建立中药材储备库,这对平抑药价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管理上,储备库实行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的双重机制,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联网。在运作上,按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建设、产权两制的原则,即政府划出地方,拿出规划范围,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建设,产权、使用权实行政府和企业双重机制。

此外,还应建立补偿机制。从规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中药材产地要结合本地的特点做好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药农在中药材丰收时从获得的利润中缴纳一定风险金给政府部门或专业合作社,歉收或行情不好时给予相应补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伟称,要解决“两头苦”。“一个是患者用药苦,还有别让药农苦,我们现在也要考虑在流通环节要加强管理。”


记者:牛思远 杨云琴

来源:南方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0: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你命”


从50元到500元只花一年时间,中药材太子参价格成功翻上了跟斗云。这种多为治疗小儿发热之用的寻常药材陡然成了“贵族”,眼下在号称中药材价格“晴雨表”的清平市场已是一夜参贵。

  当然,疯狂的不仅太子参。麦冬、三七,甚至大多“老广”常拿来煲汤煲凉茶的甘草、淮山,都争相驶上了涨价的高速道。对于一直依赖中药“简、便、验、廉”优势的老病号们来说,这不啻是“药你命”;而对于近年逐步向暖的中医药界而言,不啻于当头一棒。

  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而2011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与此前三次相比,这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猛的涨幅。而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二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表示,中药材价格今年还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

  到底是谁在推动中药材疯狂涨价?自然灾害造成歉收、游资炒作推至虚高,还是中间商暗中牟利?这种疯狂还能疯多久?

  文/图 本报记者邱瑞贤 实习生肖桂来

  在广州市清平中药材批发市场,眼下想买太子参,往往难碰到热情店主。

  市场:

  疯狂的太子参

  其实在中药材界,太子参一向低调。在2010年初之后,一系列价格狂飙,让这种寻常药材一下子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太子参价格可谓与时俱进。“太子参以前每公斤很少超过100元,2009年底的价格甚至只有20~30元,2010年初涨到50元左右,随后就像坐了直升机,去年一年就翻了近10倍,现在已经快500元了。”一位在该市场采购药材的行家坦言,价格上涨以日计算的太子参就如让人心惊肉跳的“妖股”,现在他已经不敢贸然“加仓”,“价格高得离奇,很不正常啊。万一砸在手里怎么办?”

  根据广东省价格检测中心的数据,去年7月初,太子参价格仅为82元/公斤,只一个月后,8月初已达到了180元/公斤。而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清平中药材批发市场了解到的最新价格是:460元/公斤。

  在一个铺位前,老板一听要太子参,货都懒得拿出来:“现在你买不买?不买就不用看货了。”过了一会儿,该店的伙计才从里屋的货架上拿出几个塑料小包。“很多店都没有货,不瞒你说,我们拿货价就不低,卖得自然也不便宜!”小伙随口开价:“240元一斤。”

  价格:

  过去涨几角现在涨百元

  涨价榜上,疯狂的不仅是太子参。在清平药材市场经营的店主王增告诉记者,中药涨价潮已持续一段时间,他店里大部分的中草药价格都是稳步增长和太子参相比,三七涨得也很“扎眼”。“原来三七的价格是0.2元/克,现在已经涨到0.66元/克。”作为一种被认为有补血功效的药材,三七在中药材界受到的关注度很高,“因为它用途很广,很多药方里面都必须用到这味药。”

  “三七在药材界出名,最主要是在去年西南地区干旱时因为歉收,三七忽然大面积缺货。一年里价格简直涨疯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剂科药师洪笃云说。在中药界,很多人认为,三七的涨价,拉开了中药材第四轮涨价潮。

  在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非典”期间后,这第四轮的涨价来势汹汹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到180%。其中28%的中药材涨幅超过51%,2%超过300%。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品种等位列涨价榜首。这也是,近十年来涨幅最猛的一次。

  “连级跳式涨价”,专营宁夏枸杞生意的店主小李如此总结过去一年中药材的价格变化。“在一年里,卖几块钱的甘草,爬上了数十元的陡坡,有药材店已标出每斤30元。”而在他印象中,参类药材也涨得吓人,年前不足百元,现在已涨到了每斤250元左右,“过去涨价一般是几角几元的涨,现在是上百元地涨”。

  行业:

  涨不了价的“伤不起”

  “从2009年9月份到现在,不过一年多,我们医院开了三次药品价格招标会。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洪笃云2005年进入药剂科工作,在他的记忆中,2005年至2009年5年期间,一共也就开了三次招标会。

  “如果是个别品种的价格调整,我们就与配货经销商开小型招标会行了,但是这一年以来,每次都有数十个品种的药材配货经销商跟我们说,原有的价格做不下去了。”为了防止经销商的小动作,负责采购的洪笃云本人跑到了清平市场去看价格,“那里是中药材价格的晴雨表,我一看,发现真疯涨了。”

  “入货价调整了,但药价不敢频繁调整,因为都是老患者,常年服中药,涨了几分一角,他们都会很敏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流失。”洪笃云感到很无奈。

  “不少患者反映药价越来越贵,我们尽量回避涨价过猛的。比如金银花太贵,我们就选蒲公英、野菊花等,同样清热解毒。但即便如此,单张处方平均价格已从去年的83.59元/方上升到了102.7元/方,涨幅15%左右。”荔湾区中医院院长沈坚华说。

  “中药饮片还好,可以随行就市,中成药有很多都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限价,所以企业比较受伤。”在大德路的一个药房,一位销售人员这样说。中药材价格的狂飙,目前确实未“降临”于中成药在大德路一家药店,以三七、白芍、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某知名品牌中成药价格为10元/盒,另一品牌同类胶囊则仅售15元/盒。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常用药价格基本平稳,“记得涨过5角,也已经很长时间了。你看一下这个药的价格标签就知道了,还是半年前的旧标价”。

  幕后:

  “干旱只是炒作概念”

  年近花甲的孙大爷在清平中药材批发市场做了近三十年中药材生意。“这年头,人工越来越贵,房价在涨,药价也涨”,他认为这是“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不过“涨这么快,还是头一次!”

  “中药涨价,和其他农产品涨价一样,虚高!”主营参类的药材店老板老于说,“价涨了,生意却不好做了。没人敢下手去买,卖不出就不挣钱!”很多人看到参类比较贵,都去找其他药。

  到底是谁在推动中药涨价?老于分析,今年太子参价格上涨,与其主产地福建、云南、贵州等地的气候原因导致减产有关。“如去年西南大旱,今年北方的连续干旱,这都使得大部分药材单产下降,从而物以稀为贵。”

  另一方面,愿意种植中草药的药农却在减少,“化肥、农药都涨,已经没人肯种中草药了!”老于说,他有一次到安徽采购药材,药农纷纷诉苦:挣不到钱,不如外出打工。

  “中药涨价在我看来四大因素,一是社会因素,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二是环境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加,洪涝、地震、干旱等都造成中药材减产;三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四是人为因素,中草药种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疯涨的价格却没有转化为药农的收益,而是越来越多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

  在洪笃云看来,前面两个因素都是后面两个因素的借口。“社会和环境因素可谓是涨价的诱因,给消费者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推高刚性需求,然后游资和中间商在其中推波助澜,造成疯涨。”

  “如2010年西南大旱造成的三七价格疯涨,其实不过是市场推手利用了干旱这个概念。三七确实歉收,但行家都知道,中药材本身就不是当年采收当年卖,一般都有半年至一两年库存量,名贵药材更有2~3年的库存量。大面积缺货肯定是有人大量囤货。”他分析。

  难题:

  定价“无标准”,涨价“无解”?

  由于属于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受气候、地理等环境影响较大,讲究“道地”属性,产地往往非常集中。一种中药材,主要产地只在几个县的区域内,因此控制上游种植资源变得相对容易。老于介绍,在目前500多种常用中药中,很多可能只需几千万元资金就能控制住产业链,即便像甘草这种用量较大的中草药,几个亿的资本也足以“控局”。

  而另一位行内药商则表示,中药材“买高不买低”,和楼市有类似规律。“150元一公斤不买,认为还能降降,降来降去,"降"到了170元一公斤。”

  “去年在三七疯涨时,国家出手了。”洪笃云说,当时有关管理部门找了几个囤货的大企业进行约谈,疯涨的三七价格才陡然被刹了车。“现在呢,这么多个品种都在涨,谁来出手?怎么出手?长久来说,还是要有政府指导价,中药材的价格不能毫无约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明确表示,中药材价格难题就在于这个指导价如何定下来。“定价标准就需要有质量标准,但是中药目前就缺这个。”在洪笃云看来,这也是一直困扰中药材发展的命门所在。

  “我们平常进货,往往依靠品相定价,因为中药材讲究配伍,每种中药材本身有几十个化学成分,往往是搭配产生疗效,这样很难给每种中药材一个明确的定价。比如虫草怎么定价的?看每公斤3000条还是每公斤4000条的大小来区别,但也不是行价,而是看买卖双方是否愿意承担。事实上从疗效上来说,两者差不多。”

  洪笃云认为,在投资者看来,中药材的投资价值和依然方兴未艾的普洱茶相似,这种“无标准”正是获利的空间。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于 2011/6/12 0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应当对某些中药材实行保护性政策和价格,应当有所战略性储备,虫草阿胶西洋篸老百姓可以不用,目前抗生素的滥用,超级病毒和病菌的流行和爆发,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金银花即便价格疯涨,也未必就能够满足需求,中医药的这点优势,如果国内外一起急需,恐怕临渴掘井来不及啊!
发表于 2011/6/16 2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的兄弟憨实啊 现在的神州大地 到处一遍涨声了得 幕后的推手在哪里呢 真的是产供销的市场吗 不是啊 真正的推手 就在你所指望的所在 终极推手 远在美利坚呢【记得金融危机尹始 有明白人就告知 接下来 必然是一片涨声哗然 因为历次金融危机的规律 莫不是穷国为富国买单 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买单 而后两者 最终也必然是要它们的百姓买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