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92|回复: 4

野生中药材资源严重透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9 15: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在我国一些中药材产区调研了解到,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各地不断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许多野生资源开采严重“透支”,部分物种消亡或濒临灭绝。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野生资源人工种养的研究,并不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养规模和水平,但大多数地区仍处于“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滥用化肥和农药引发重金属、农残超标等现象严重,中药产业发展遭遇“源头之困”。

  野生资源陷入“开采怪圈”

  记者调研时了解到,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医疗、保健等方面用药需求量猛增,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已面临很大压力。目前,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特别是名贵物种陷入了开采的恶性循环,即“越采越贵、越采越少、越贵越采、直至消亡”的境地。
  
大量采挖不仅造成了资源枯竭,且价格还越采越贵。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扬生超说,如野生中药材重楼,具有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的功效,其生长周期大约要10年。l0年前,重楼大多有拳头般大小,现在还未成形就被开采,如今的“个头货”很少见,且价格也从20世纪末的每公斤几元钱,涨到目前每公斤200多元。
  
重楼等野生中药材现状只是目前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一个缩影。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到70%。贵州省科技厅中药办主任项志宏说:“在贵州,一些原来资源较为丰富的物种现已面临濒危,像野生石斛、天麻、山慈菇等药材现已很难采集到,麝、穿山甲等药用动物就更难寻觅了。”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种.动物入药没有植物应用广泛,但历史同样悠久。穿山甲、虎骨、犀牛角等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但却和野生动物保护规定相矛盾,而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活熊取胆汁更是引起各界的质疑。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博士介绍,动物入药的发展受动物种群大小制约,如禁用动物入药会造成大量药方消失,但入药又会对保护动物种群造成影响,一些珍稀药用野生物种更是濒危,连物种的保护都面临挑战。麝在这一点上具有代表性。
  
蒋学龙说,《全国中成药处方集》记载的2621种处方中,以麝香为配伍的有295种。20世纪60年代我国估计有野生麝250万只左右,年产麝香2000公斤左右,由于过量捕猎,至1999年到2001年,全国麝资源储量下降至六万至七万只。而我国医药行业年均消耗麝香约1000公斤,这相当于每年需有10万只成年雄麝在产香。麝香入药的需求是导致野生麝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

  “家庭种养”暗藏质量隐患

  2002年,为保证中药材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我国实施了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AP)。从目前情况看,虽然许多地方建立了中药材GAP基地,但整个中药材生产仍然处于一家一户的“家庭种养”状况。受劳动力短缺、生产观念等因素影响,滥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中药材经常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质量问题。
  
河北省安国市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安国药业发展局局长杨青说:“从源头上看,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大规模小群体’的种植,家家户户‘散兵作战’,不仅种子质量无法保障,种植过程也难保规范和科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敏介绍,根据2009年中医药大学对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国内中药材市场的抽样调查:当年生的小茴香、紫苏、荆芥等和多年生的黄芪、甘草等发芽率在60%到70%,野生的防风、黄芩等发芽率仅40%至50%,有的甚至才30%至40%。
  
种子不合格影响中药材产量和质量,而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四川省江油市是俗称“扶阳第一药”——附子的主产区。记者在江油市太平镇采访时看到,双胜村45岁村民李明菊正独自一人在田里为附子施肥。李明菊种植了两亩多附子,由于她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外读书,生产主要靠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只能多施化肥”。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绿色中药办公室统计,我国被进口国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中60%以上是被“绿色壁垒”阻挡。河北省安国美威中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军举例说:“去年我公司从宁夏购入50吨枸杞,计划出口德国,但没想到竟然只有两吨枸杞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检测。”

  把好中药产业发展“第一关”

  中药材种养被称为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针对目前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过度开采和人工种养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
  
一是摸清家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厂州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焕魁建议,尽快启动开展新一轮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起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和调查制度及技术规范,并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是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及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介绍,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万余种,商品数量的60%来源于野生资源。四川省近年来开展川贝母、羌活、猪苓等野生药材人工种植研完,目前人工栽培川贝母品种已进入2010版药典,种植基地也于2010年9月通过了GAP现场认证检查。
  
三是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给予中药制药企业和农户相关补贴,进一步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项志宏说“虽然目前部分中药企业参与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种植基地建设,但其种植规模大多小而散。
  四是加强对品种选育和病虫害防治等中药材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云南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育奇说,解决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提倡用生物农药来代替化学农药、用有机肥代替化肥,还应加大对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的项目支持。


记者:叶建平 李忠将 孟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于 2011/5/9 2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曾自试比较野生生甘草与种植生甘草其味、其效真有天壤之别!
发表于 2011/5/10 16: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源有限,少开发什么国际市场,国人还不够用,外国人懂中药怎么用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09: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野生品种被挖绝  药材涨价考验中药企


商务部新发布的“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国内中药材价格保持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仍有上涨空间。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枯竭是本轮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推手。随着各项成本的上升,中药企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难题正在凸显。若药企自建的种植基地不能尽快弥补缺口,行业将遭遇生存危机。

  负面因素逐步叠加

  在四川成都从事川贝母收购和经销的曹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药材资源量日渐减少,人工费也越来越高,虽然他们也发展了种植基地,但远不能满足需求。

  野生川贝母的挖掘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甘孜州、阿坝州、西藏拉曲、青海玉树等地,但目前也已在西藏拉萨、尼泊尔等地区进行挖掘。资源量的缩减及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川贝母等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松贝的价格由原来约每公斤1000元,上涨到现在3000元左右,炉贝今年的价格由原来每公斤400多元上涨到现在900多元。

  黑龙江大庆市板蓝根种植基地的王先生表示,今年来板蓝根的批发价从最低每公斤3.8元左右涨到了现在9元多。据介绍,这里的板蓝根产量占到全国市场一半以上。

  参与制定“价格指数”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李敏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中药资源枯竭等因素合力促成了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

  李敏表示,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攀升,使野生药材和人工种植药材的生产成本都大幅上升。此外,中药材资源有限,但社会对中药产品的需求却持续扩大。伴随中药产品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实现,社会对中药产品的需求继续放量,推动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

  行业发展受限

  由于药材价格上涨,部分经销商开始囤积货源。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安徽亳州一家大型药品购销店得知,该店可以为囤货的客户提供库房,该店负责人称,“全国各地在我这里压货的人很多,外地人有的为了投资不愿意拉走,就在这里保存。”其中当地产的“大众货”占据多数。记者了解到,这些“大众货”主要包括白芍、白术等需求量大的品种。

  李敏指出,我国已出台了GAP认证等一些措施规范中药业可持续发展,并倡导人工种植。但中药种植不同于农业种植,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使得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等超标。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用作保健的医食两用的中药材资源将更容易枯竭。

  山西襄汾中药材购销种植协会的石先生称,目前粉丹皮药材已经挖绝了,产业链开始出现断裂。广西一药材购销部负责人则告诉记者,玄参价格因为产地太少而不断上涨。对此,李敏认为,我国未来应加大对中药业的支持力度,中药企业发展种植基地应该得到支持。贵州百灵(002424)董秘称,公司目前建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但仍有部分药品需要采购。

  一家券商的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最近调研发现部分中药企业的成本不断高企,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中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已经凸显。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6: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生中药材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导致一个矛盾的局面,一面是治疗效果的需求,一面是环境保护的需求。如何实现二者平衡是个艰巨的问题。

  这两年,中药材涨价的报道越来越多,分析涨价原因,除了商家炒作、天公作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前天看到一则新闻:眼下正值新疆“沙漠人参”——— 肉苁蓉(俗称大芸)生长的“黄金季节”,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深入沙漠腹地疯狂盗挖,危害准噶尔盆地等地的生态环境。

  据当地派出所的介绍,每年四、五月份,在新疆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周缘,一些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疯狂盗挖肉苁蓉。肉苁蓉,又名金笋、地精,俗称“大芸”,其植株的肉质茎部分是名贵的补肾中药。因肉苁蓉独特的生长习性和一定的药用价值,故被历代医家称为“沙漠人参”。盗挖者挖走肉苁蓉后,相互依存的防风沙植物会因根部裸露在外,缺乏水分而死亡。

  套用保护野生动物公益组织的那句宣传名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如果没有药材交易,没有人对野生珍贵药材的极度渴求,怎会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和肉苁蓉面临类似问题的是我们熟悉的虫草。受商业利益驱动及市场非理性消费影响,我国”虫草热”已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野生虫草,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有研究比较,25年前,虫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高达20至46条;而目前大部分以前的密集分布区虫草种群已经灭绝,分布最密集区每平方米仅存1至5条。近年青海等原产地的虫草售价与30年前比较已经上涨千倍以上。

  曾不止听一位医生这样说过,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时候,哪有工业污染,哪有人口膨胀,哪有废水横流,那时的草药都是实打实的,纯天然无污染,药效也是实实在在。现在虽有药材种植现代化,虽建立了GAP认证制度,在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传统相对分散、无序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小规模中药材种植业。但药效是否能和《本草纲目》时期一样,那就未必了。还有医生直言野生中药材的药效源于天然生长而形成,人工种植药用价值肯定会降低,言语中对野生药材的无比思念。好药对医生来说,犹如好枪之于战士。这导致一个矛盾的局面,一面是治疗效果的需求,一面是环境保护的需求。如何实现二者平衡是个艰巨的问题。

  
记者:李劼

来源:南方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