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828|回复: 21

《白云阁藏本难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1 1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s196 于 2011/3/31 17:18 编辑

偶然购得一本黄竹斋老先生撰述,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陕西分会、陕西中医研究所于1981年出版的《白云阁藏本难经会通》,与通行本相异甚多,整理成电子版,发上来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白云阁藏本难经》

第一难
难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可决五脏六腑生死吉凶,何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以呼吸为一息,脉行六寸。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平人一日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水下百刻,周于一身。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复会于寸口。故寸口者,为五脏六腑之始终,生死吉凶,皆可决之也。
第二难
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居也。从关至鱼为寸内,阳之所治也。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第三难
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之太阴、阳明,足之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
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在上部。
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可也。
第四难
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大而散者,心也;浮短而涩者,肺也。
肝肾俱沉,何以别之?
然:沉而弦者,肝也;沉而实者,肾也。脾主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滑、长,阳也;沉、短、涩,阴也。
所谓一阴一阳者,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所谓一阳一阴者,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之顺逆也。
第五难
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相得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此轻重也。
第六难
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按之实大者,为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者,为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第七难
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脉耶?将病脉也?
然:皆王脉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后,已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阴三阳之王时日大要也。
第八难
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即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第九难
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抑将在脉耶?
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第十难
难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
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证之虚实也。
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
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
证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三实三虚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难
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气绝者,果何脏也?
然:吸者随阴入,呼者随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气绝者,肾气先尽也。

第十二难
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西方者,肺也,肝实则肺虚矣。
南方者,火也,木之子也;北方者,水也,木之母也,金之子也。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泻南方,补北方者,欲令金能平木也。
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第十三难
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已。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当浮大而散;色黄,其脉当中缓而大;色白,其脉当浮短而涩;色黑,其脉当沉濡而滑。此谓五色之与脉,当相参应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短而涩,若中缓而大,此为相胜,死不治。其脉浮大而散,若沉濡而滑,此为相生,虽病不死也。
五脏之脉亦当与皮肤相应,假令脉急,则人之皮肤亦急;脉散则人之皮肤亦散;脉缓则人之皮肤亦缓;脉涩则人之皮肤亦涩;脉滑则人之皮肤亦滑,其不相应者病。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第十四难
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
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之脉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数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脉沉细者夜加,浮大者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原气,故知不死。   


第十五难
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经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极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其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其气来实而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平;盈实而滑,如循长杆曰病;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曰死。故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其气来盛去盛,是谓太过,病在外;来不盛去反盛,是谓不及,病在内。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平;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故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是谓太过,病在外;毛而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死。故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来如弹石,是谓太过,病在外;去如数,是谓不及,病在内。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平;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病;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死。故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长夏之脉何如?
然:脾脉浮,反者为病。其来如水之流,是谓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是谓不及,病在内。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平;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病;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曰死,故长夏脉微缓曰平,缓多胃气少曰病,但代无胃气曰死。长夏以胃气为本。
无胃气奈何?
然:脏之真脉见也。春脉不弦,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夏脉不钩,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秋脉不毛,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冬脉不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长夏之脉不代,弱而乍疏乍数也。

第十六难
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有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守一法,各是其是,何以别之?
然:皆是也,持其脉须别其证。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善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利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第十七难
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当得肝脉弦急而长,其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病若吐血,若鼽衄者,脉当浮细,其反得沉紧脉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者,大便当结,脉当浮大,其反得沉细脉,手足厥冷者,死也。
病若腹大泄者,脉当沉细而微,反得紧大脉者,死也。
其病之不治自愈者,得相生之脉也。其连年月不已者,虚故也。

第十八难
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并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此为外关,阴乘阳之脉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此为内格,阳乘阴之脉也。
故曰:覆溢者是其真脏之脉,得之者不病而死也。   

第十九难
难曰:脉有逆顺,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谓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子脉在关上,女子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脉为逆,女得男脉亦为逆。
其为病也,何如?
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外,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第二十难
难曰:经言脉有伏匿,何谓也?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若涩、若短,此为阳中伏阴也。
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若滑、若长,此为阴中伏阳也。   
故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难
难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何谓也?
然:形病脉不病者,非真不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脉病形不病者,亦非真不病也,谓脉数不应息数也。

第二十二难
难曰:经言脉有是动病,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为是动病;邪在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谓气先病也;血滞而不濡者,谓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为所生也。

第二十三难
难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合三丈。
手三阴之脉,从胸中至手,合二丈一尺。
足三阳之脉,从头至足,合四丈八尺。
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合三丈九尺。
两足蹻脉,从足至目,合一丈五尺。
督任二脉,各长四尺五寸,合九尺。
共长一十六丈二尺,此经脉之度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络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次注足阳明、太阴,次注手少阴、太阳,次注足太阳、少阴,次注手厥阴、少阳,次注足少阳、厥阴,次复还注手太阴。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络脉十五者,谓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阳。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及督之长强,任之屏翳,脾之大包也。
经曰:明知终始,阴阳定矣,此之谓也。     

第二十四难
难曰:手足三阴三阳之气绝,何以为候,可知之不?
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者也。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于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荣,则筋缩急,筋缩急则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毛先死也。丙日笃,丁日死。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也。壬日笃,癸日死。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志先死,死则目暝也。
六阳气俱绝,则阴与阳离,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出而不流,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第二十五难
难曰:经有十二,五脏六腑但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
然:此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之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经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第二十六难
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其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
然:络有十五,所以沟通阴阳者也。太阴之络别走阳明,阳明之络别走太阴;少阴之络别走太阳,太阳之络别走少阴;厥阴之络别走少阳,少阳之络别走厥阴;阳督之络别走阴任,阴任之络别走阳督;脾之大络别走诸阳。
故阴络不独拘于阴经,阳络不独拘于阳经也。

第二十七难
难曰:脉有奇经八脉,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
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任,有督,有带。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入而不还。十二经不能拘之,故脉奇经八脉也。其受邪气畜,则肿热,宜砭而泻之也。

第二十八难
难曰:奇经八脉,何起何止,可以晓不?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入舌,而络于目。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阴蹻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脉者,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脉者,起于诸阴之交。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灌溢诸经者也。阳不能维于阳,则怅然失志;阴不能维于阴,则溶溶不能自收持也。   

第二十九难
难曰:奇经之为病,何如?
然: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
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任脉为病,苦内结,男子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阳维为病,苦寒热。
阴维为病,苦心痛。
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第三十难
难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膈上者,何也?
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通行经络,营周于身,故令心肺在膈上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一难
难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第三十二难
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何在?可晓以不?
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之膈,及胃上口,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
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其治在脐下一寸。
故曰:三焦者,传导之府也。

第三十三难
难曰:肝青属木,肺白属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故何也?
然:肝者,非真木也,乙、角也。庚之柔也,大言阴与阳,小言夫妇也。释其微阳,吸其微阴,其意乐金。又行阴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
肺者,非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也,大言阴与阳,小言夫妇也。释其微阴,吸其微阳,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肺得水而浮也。   
肺熟而后沉者,辛归庚也;肝熟而后浮者,乙归甲也。各归其类也。   
第三十四难
难曰:脏惟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
然:腑独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第三十五难
难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
然:言六脏者,肾有两脏也,左为肾,右为命门。
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焉。
五脏各有一腑,三焦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   

第三十六难
难曰:经言血独荣于五脏,气独荣于六腑者,何也?
然:阴脉荣于五脏,阳脉荣于六腑,内温于脏腑,外濡于腠理,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而不复溢也。   

第三十七难
难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不?
然:五脏者,上关于九窍者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三焦之气通于喉,喉和则声鸣矣。
其中邪奈何?
然: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荣也,故曰关。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荣也,故曰格。
阴阳俱盛,不得相荣,名曰关格。不得尽其命而死也。

第三十八难
难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皆可晓不?
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
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
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
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
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
是五脏声、色、臭、味也。   

第三十九难
难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和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
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第四十难
难曰:五脏各有腑,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
然: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远也。   
诸腑者,皆阳也,清净之处也。今胃与小肠、大肠、膀胱,皆受不净,其故何也?
然:经言,胃者,水谷之腑也;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胆者,清净之腑也。诸腑者,皆非能清净者也,小肠者,心之腑;大肠者,肺之腑;胆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小肠为赤肠,大肠为白肠,胆为青肠,胃为黄肠,膀胱为黑肠,下焦之所治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难
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精,夜不寐也。

第四十二难
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及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故令面耐寒也。

第四十三难
难曰:肝独有两叶,以应何也?
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之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令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第四十四难
难曰:七冲门何在?
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第四十五难
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
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椎,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间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第四十六难
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
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第四十七难
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
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五脏之气相干,名厥心痛;痛虽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名真心痛。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第四十八难
难曰:一脉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第四十九难
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
然: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房则伤肾,是正经自病也。   
五邪奈何?
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
然:其色当赤也。经言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色当赤也。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何以知伤暑得之?
然:当恶臭也。经言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也。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
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经言脾主味,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当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何以知伤寒得之?
然:当谵言妄语也。经言肺主声,入肝为呼,入脾为歌,入心为言,入肾为呻,入肺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涩。
何以知中湿得之?
然:当喜汗出不可止也。经言肾主液,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入肾为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不可止也。其病身热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
此五邪之法也。  

第五十难
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一难
难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子母相传,周而复始,故言间脏者生也。

第五十二难
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也。   

第五十三难
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见肝之病,知当传脾,故先实其脾,无令受肝之邪,故曰上工;中工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治其肝,故曰治已病也。

第五十四难
难曰:脏腑病发,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痛不离其处;腑病者,仿佛贲响,上下流行,居处无常,故以知脏腑根本不等也。

第五十五难
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
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积者,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也;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左右无有穷处,其痛常移易也。
人病有沉滞,有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当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积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行肉上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伏结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或有积聚,脉不伏结;有痼疾,脉不浮结,是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皆死证也。   

第五十六难
难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可晓以不?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疒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因肺病传肝,肝当传脾,适季夏土王,脾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也。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因肾病传心,心当传肺,适秋金王,肺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也。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疒单),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因肝病传脾,脾当传肾,适冬水王,肾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也。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以春甲乙日得之。因心病传肺,肺当传肝,适春木王,肝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也。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不时。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而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因脾病传肾,肾当传心,适夏火王,心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也。   
此是五积之要法也。

第五十七难
难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大肠泄,小肠泄与大瘕泄。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注泻,食即吐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腹中痛。
此五泄之要法也。

第五十八难
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
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拘何经之动,各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之则死,下之即愈者,何也?
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即愈也。   
寒热之病,候之奈何?
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皮肤痛,唇舌齿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第五十九难
难曰:人肠胃长短,受水谷多少,各几何?
然: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小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   
脏腑之重量各几何?其形状奚若?
然: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   
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     
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主藏志。   
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   
胃重二斤十四两。
小肠重二斤十四两,左回叠积十六曲。
大肠重三斤十二两,当脐右回叠积十六曲。
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   
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   
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   
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
喉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   
肛门重十二两。
此脏腑各部之重量数及形状也。  

第六十难
难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常存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行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平人不饮食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故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一难
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也,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察其病。切而知之者,诊其寒热,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第六十二难
难曰:脏之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所以腑之井荥有六者,与三焦共一气也。

第六十三难
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谓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也。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月数始于甲,荥合始于井也。


第六十四难
难曰:《十变》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庚者,乙之刚也;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第六十五难
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第六十六难
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奚谷);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邱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五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故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所止为原。凡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之也。   

第六十七难
难曰:五脏募皆在阴,俞皆在阳者,何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而俞在阳也。

第六十八难
难曰:五脏六腑,各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井荥俞经合之所主病也。   

第六十九难
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当自取其经也。

第七十难
难曰: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也。
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者,何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而内之阳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一难
难曰:经言刺卫无伤营,刺营无伤卫,何也?
然:刺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卫无伤营,刺营无伤卫也。   

第七十二难
难曰:经言有见始入,有见始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始入者,谓见气来至,乃内针也。有见始出者,谓见气行尽,乃出针也。

第七十三难
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第七十四难
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也。
五脏之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臭臊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此针之要妙,在于秋毫也。

第七十五难
难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见人者,有不欲见人者,证各不同,病在何脏何腑也?
然:欲得寒而欲见人者,病在腑也。腑者阳也。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脏者阴也。阳欲得寒,阴欲得温故也。

第七十六难
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又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第七十七难
难曰: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可晓以不?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第七十八难
难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肝肾之脉绝于内也,而医者反实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之脉绝于外也,而医者反实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第七十九难
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所谓迎而夺之也;补手心主井,所谓随而济之也。虚之与实,实之与虚者,濡牢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为有;气来濡虚者,为失为无。故曰,若得若失,若有若无也。

第八十难
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迎随者,必知营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从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者,必知病之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必在阴阳也。

第八十一难
难曰:经言无实实,无虚虚,无损不足,无益有余,是脉耶?抑病也?
然:谓病也,非谓脉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也。假令肺实,故知肝虚,用针不补其肝,反实其肺,此为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也。中工之所害也。
发表于 2011/3/31 2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wone 于 2011/3/31 20:40 编辑

难经.rar (31.5 KB, 下载次数: 133)

刚整理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错误什么的。
发表于 2011/4/1 23: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下载了,功德无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