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7/16 00: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意一生 发表于 2011/7/16 00:37
慢慢消化,,。。。。普行决的补泄跟传统的补泄都不同,虚实也不一样。。。我也只体会了一点泄肝,, ...
补泻学说有三种:1、五味作用补泻学说,实证不离辛苦咸,虚证不离酸与甘。
2、阴阳药味补泻学说,辛甘淡补阳,酸苦咸补阴。此两种固定不变,都能理解,广泛应用临床。
3、五脏苦欲补泻学说,不容易理解,临床少见有卓越的系统见解,
金代张元素,(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明代廖希雍,近代岳美中(当代名老中医医案)有过简单的论述应用,但都不对,
黄元御论述也不太对,
张仲景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论述,流传至今,但论述不够透彻,后人难以理解。
正如陶云方义精妙,非俗浅所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