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仲圣行文,呕吐为先,半夏之用多在于呕,本证主诉头晕,呕吐在后
仲圣论痞,多在脾胃,小半夏加茯苓汤治浊阴不降(本)而至膈间有水、清阳不升,小半夏加茯苓汤降浊阴治本之法也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予之理解,病位主要在脾,脾主升精失司,水停心下而治目眩,苓桂术甘汤升清阳治本之法也
仲圣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泽泻 味甘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泽泻汤治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本)之眩冒,重用泽泻降浊,佐以白术升清,仲圣言心下有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周扬俊谓:“宗气不利,阳不得升,阴不得降”,肾为气之根也——仲圣借支饮喻理也,非支饮之重证)而眩,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似与肺、脾、肝、肾有涉,本经治水之药,唯有泽泻“养五脏”,舍泽泻取谁?心下有水,而心不受邪,盖心为君主,心具火德,无水气凌心之支饮轻证,泽泻甘寒,一名水泻,其泻肾消水之意具矣,降浊可任之,白术苦温,升清可任之,何必用桂、附
真武汤治肾阳虚衰、水邪泛滥之证,于此证明显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