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zqhwsl

道家秘传 《黄帝内经》,不同于世传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2 07: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11/5/22 21: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用opera浏览器下载的,下载后把6个文件都重命名为rar文件,然后只解压文件1就成功了。全是繁体字的文言文,不好看懂,要有耐心奥,。学医没耐心不可想象
发表于 2011/5/23 15: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申道长的古文字可能要出书,紧密关注一下吧。
发表于 2011/5/23 18: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三申道长准备讲“黄帝内经”、“九真要内篇”、“九常纪”汇编成书,准备流传天下,大家关注哦
发表于 2011/5/25 1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开的都没有读懂。
秘传的还是继续密吧。
发表于 2011/5/25 12: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
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
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
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亦有非應。常有亘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且夫病病,始攝養也。生養也,此常也。
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攝之道蒙也”。
                                                                          甲乙
故經曰:‘道,生唯一。一,生唯二。二,生爲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气以爲龢’。是以宇宙一也,天地陰陽二也,齊之人物之生三也。
故‘逹;道無形’。而,天地運行,有序。‘逹;道無名’。而,萬物生息,爲紀。‘逹;道無亟’。而,立陰陽,爲萬物,之綱紀。
綱者,綱領也。紀者,規律也。實,乃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萬物之砥柱,立極之源泉也。故有言:積气,以負鵬。言天,乃陽之所象也。積水,以載舟。言地,乃陰之所凝也。則,天爲陽。而,地爲陰。
其顯也,則。‘陽動而陰靜,陽升而陰降’。‘陽主生,而陰主長’。‘陽爲衝龢,陰爲柔順’。‘陽燥陰濕,陽表陰斂’。‘陽躁陰寒,陽生陰成’。陽清陰濁,陽長陰藏。往陽,至陰。數陽,遲陰。抱陽,負陰。內陰,外陽。淡陽,濃陰。
故曰:‘陽者,生气之母,陰者,形象之根者’矣。
若(髟付)!陰陽之變化,有方無端。嗟乎!彊弱;盛衰之應驗,隨時化變。
是以熱極,而生寒。寒極,而生熱。熱散,而寒凝。火升,而水降;反此曰病。何謂耶?逆陰陽,之質性,內變生焉。

2
《陰陽》二
2009年01月23日 星期五 06:19
甲丙
故經曰:“順;四時之變,勿違勿逆。承;天地之沖龢,應順應虛,則養生之道成矣”。
故曰:‘陰藏於內,而陽之守也,陽在乎外,而陰之使也’。
清陽實於四肢,濁陰歸乎六府,內化而益,外化而實。陰陽相守,天地交化;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故治,必求於本。求其本,則能除末。故日形衛,陽在外也。
月形營,陰在内也。陽化(气火),陰成形。寒氣生,濁。熱气生,濕。
濕氣清下,則生肢痺。清气在下,則爲飱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
故陰陽反作,病有從逆。故水爲陰,火爲陽,陽化(气火),陰歸味。
味歸形,形歸气,气歸精,精歸化。
故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傷形,气傷精。精化爲气,气傷於味。
陰之味出下竅,陽之气出上竅。
故味厚者,陰。薄,爲陰之陽。气厚者,爲陽。薄,爲陽之陰。味厚泄,薄則通。
气厚則發泄,味厚則發熱。壯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壯。壯火食气,气食少火。
壯火散气,少火生气。
故多(重)寒則熱,多(重)熱則寒。陽閉生熱,陰閉生寒。寒則蝕形,熱則蝕气。
气蝕形,傷爲痛。形蝕气,傷爲腫。風勝則,動。動,則爲風。熱,則爲腫。
腫,爲鬱成。燥勝,則乾。乾,爲津衰。寒勝,則浮。浮,爲積涎。
濕勝,濡瀉。瀉,爲火焱。
故喜怒傷者,血气。寒暑傷者,形骸。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气上侵,滿脈去形。
喜怒不節,譬若寒暑過度。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故申。而言曰:重陰,其象必陽。重陽,其象必陰。
冬傷於寒,春必温病;春傷於風,夏當飱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
長夏傷於濕,冬必欬嗽;秋傷於燥,冬必涎喘。
故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别臟腑,端絡經脉。會通六合,各從其經。
气穴所發,各有處名。經臟絡腑,屬有所部。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布逆從,各有绦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
外内之應,皆有表裏。人之能常,得之程一矣
以上为原文,不是很懂,能讲一下吗
发表于 2011/5/25 15: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11/5/25 16: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oni 的帖子

知道了。俺也是新手
发表于 2011/5/25 16: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有书出来请告诉一声,否则眼睛还真有点儿受不了。
发表于 2011/5/26 0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分享 黄帝内经距今年代久远 难免错脱遗漏 的确需要不同版本互参印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5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