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36|回复: 0

【一针灵】腹 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 08: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其为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可由腹腔内脏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致,也可由腹外器官的病变或全身感染、内分泌与代谢紊乱、过敏等全身疾病而引发。内、外、妇科疾病均能致腹痛,本篇所论仅限内科常见腹痛的治疗。
  
治法(一)
  【取穴】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双侧足三里穴。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毫升注射器吸入阿托品0?5毫克或小剂量维生素K3;再刺入穴位,得气后回抽无血,方可将药液注入。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9):562,1988。
  治法(二)
  【取穴】阿是穴。背部脊柱两侧的压痛点。
  【操作】在背部脊柱两侧寻找压痛点,实施划割法,加之拔火罐。或用毫针于压痛点行提插手法,进针须向内斜刺1~1?5寸,强刺激,留针30分钟。
  【来源】中国针灸,(4):46,1989。
 
 治法(三)
  【取穴】内关。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操作】用水针疗法。取双侧内关穴,每穴注入异丙嗪注射液0?5毫升。
  【来源】中国针灸,(3):167,1997。
  
治法(四)
  【取穴】地机穴。在阴陵泉穴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见图1。  
  【操作】取地机穴,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10分钟,留针30分钟。
  【来源】中国针灸,(增刊):251,1994。
  治法(五)
  【取穴】丘墟。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健的外侧凹陷中取穴。见图2。
  【操作】用2~3寸毫针快速刺入丘墟穴内,然后捻转,缓慢进针,针尖刺向内踝下照海穴。用小幅度捻转震颤手法。留外30~60分钟。
  【来源】针灸学报,(6):9,1992。
  治法(六)
  【取穴】上脘。在上腹部,前后正中线上,脐上5寸。见图1。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双腿略向上弯曲。术者左手固定绷紧上脘穴周围皮肤,右手持3寸毫针,经消毒后,从上脘进针,沿皮下平刺,直透中脘、建里、下脘三穴,反复捻转,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间歇行针至疼痛缓解或消失;然后大幅度捻转3~5次后,缓慢出针。
  【来源】陕西中医,(10):34,1984。
 
 古方辑录
  (1)内关穴《玉龙歌》云:“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标幽赋》云:“胸腹满痛刺内关。”
  (2)冲门穴《针灸甲乙经》云:“冲门治寒气腹满,……腹中积聚疼痛。”
  (3)公孙穴《八脉八穴治症歌》云:公孙治“脐痛腹疼胁胀”。
  (4)上巨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大肠病者,肠中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5)足三里《灵枢•五邪》篇云:足三里治“肠鸣腹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