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092|回复: 4

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提醒中医别滥用专科头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负责管制中医执业者的中医管理委员会目前只为中医师和针灸师登记注册,然而一些中医师却公然以“肿瘤专科”自称,中医管委会已发函提醒有关中医师不得滥用专科头衔。

  中医管委会回答本报询问时强调,它只注册一般中医师,不为专科中医师注册,它提醒注册中医执业者避免对外宣称自己是“专科”医师。

  一些病人和其他中医师之所以对这种滥用专业头衔的做法感到不满,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具有很大误导性,他们希望中医管委会能加强管制。

  尽管中医管委会已出面提醒遭投诉的中医师,但是市面上还是不时可见滥用专科头衔的例子。中医师王武昂受访时就表示,他对一些同业以“肿瘤专科”自称的做法有意见。

  他指出:“除非你能拿出证据说明你看过多少肿瘤病人、做过多少这方面的研究,否则怎么可以乱用肿瘤专科这样的头衔。行医要有医德,总不能因为只看过几个肿瘤病人就自称是专科,这会误导公众。”

  一名不愿具名的资深中医师就指出,一般公众对中医的认识有限,要是癌症病人因为这种误导性陈述(misrepresentation)而认定这些所谓“中医肿瘤专科”能为他们提供治疗方案,这将耽误他们接受西医的手术或化疗疗程。

就连一些执业中医师都对这些“中医肿瘤专科”所提供疗程的疗效有所质疑。有中医师就指出,事实上,很多向这些声称是中医肿瘤专科求助的病人所拿的药都只是一些像灵芝、人参、冬虫草等中药补品,究竟它们对肿瘤病人能发挥多大疗效,目前还未经科学论证。

  令一些病人不满的是,这些“专科中医师”通常没有明确标出这些药丸的成分,而且往往动辄就要他们支付几百元以至几千元的药费。

消协三年接22投诉

  消费者协会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来,它共接获22个针对中医师和中医诊所的投诉,当中主要是因为消费者不满中医收费过高、中医以高压手段迫使病人签署看诊配套等。

  黄楚崴(43岁,自雇人士)就曾带过患上第三期肺癌的父亲向两名自称是肿瘤专家的中医师求助。

  他透露,他是透过一份中医报刊看到有关这些中医肿瘤专家的介绍,而决定带父亲向他们求助。他说,这两名所谓中医肿瘤专家的收费都很高,其中一人给他父亲开的药,一星期的药收费500多元。

  他说:“当中包括药丸和药水,不过瓶罐上没有注明药物所含成分,我问柜台的配药员哪种药是治疗肿瘤的,她答不上来,只是说里头包含名贵的西藏虫草,是很补的药物,还说她自己不时也有拿来吃。”

  既然他对该名中医师存有怀疑,为何还继续上门求医长达五个月?黄楚崴说,这是因为当时他的父亲感觉吃了药后咳得没那么严重,所以他也就顺着老人家的意思继续带他复诊。他的父亲在被诊断出患癌的一年后病逝。

  黄楚崴认为,中医管委会应该加强管制中医对“肿瘤专科”这种头衔的使用,否则很多像他这样的消费者会被误导。

  在自己的网站上自称为“中医肿瘤专科”的中医师张磊认为中医公开列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并没有错,他指出,即使中医师不以自己的专长自称,“病人或多或少也会根据你擅长医治的病症给你归类”。

  针对外界质疑他在肿瘤科方面的临床经验,张磊指出,他持有国大分子生物学理学硕士学位,他声称自己当时就是研究癌症方面的药理学。

  在马里士他路“世界中医院”执业的院长何业美也在该院网站上自称有“超过20年治疗肝病及癌症的具体临床经验”。

  被问到她是否有这方面的专业资格时,她指出她自学中医以来便跟着中国的肝病和肿瘤专家学看诊,加上她过去十多年来累积了为肿瘤病人看诊的经验,所以她认为自称肿瘤专科没有什么不妥。

  她指出,市面上也有许多其他中医自称为肿瘤专科,若中医管委会不允许中医师用这样的头衔,当局应该解释原因。

  

自称“专科”是否误导 受访中医师看法不一

  中医师在诊所招牌上或在对外宣传文案中以“专科”医师自称,这样的做法是否具有误导性,受访中医师看法不一。

  中医师公会会长黄进来受访时指出,现在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中医师以专科医师自称的情况,主要因为现在有关当局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准则鉴定谁有资格成为专科医师。他认为,负责管制中医执业者的中医管委会或许可以设定一个标准规范中医师对这个头衔的使用。 

  事实上,中医管委会已在2006年制定的“中医执业者道德准则及道德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注册中医师执业地点的招牌只能包括中英文名的商标,不得介绍设备、专长或人体器官。另外,中医师也只能在名片上使用注册针灸师或中医师的头衔。

  不过,一些中医业者指出,由于这只是指导原则,没有法律约束力,除非中医师严重违反准则,否则中医管委会一般不会对他们采取纪律惩处行动。

  跟中医制度不同的是,西医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鉴定考试,才能称为专科医生。完成五年医学本科学位课程的医学院毕业生必须在医院实习至少一年(housemanship),才可申请接受专科培训。新进医生通常需要接受五六年培训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科医生。

  中医师黄种钦认为,问题出在我国目前的中医体系还未建立起一套专科医师的培训和鉴定制度。他认为,或许日后可以借鉴西医制度的做法,也为中医制定这样一套制度。

  针对一些中医师在诊所招牌上注明自己专治疗肿瘤科的做法,黄种钦说,他不认为这会具有误导性。他认为:“这只是注明这名中医师看病的范围,并不代表他是这方面的专科医师。”

  黄种钦认为,病人决定给哪个医师看病通常是看这个医师的口碑,要是病人对这些“专科医师”的医术有所怀疑,那他们或许应该在上门求诊前先向其他中医师探听了解。

  根据中医管委会2009年年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共有2421人注册为中医执业者,其中有1209人同时注册为中医师和针灸师,994人注册为中医师以及218人注册为针灸师。


记者:林慧慧

来源:联合早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7: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文远:公众应举报以展开调查  中医师自称“专科”不道德


卫生部长许文远指出,卫生部属下中医管理委员会还未设立一个注册“专科”中医师的制度,所以目前任何自称为专科的中医师显然是在误导消费者,他吁请公众举报这些案例供当局展开调查。

  虽然中医管委会过去已发函提醒有关中医师不得滥用专科头衔,但是市面上还是有一些中医师自称“肿瘤专科”。

  针对这样的现象,许文远说:“那我们必须加强管制……显然的,要是他们不是专科,但却自称专科以收取专科医师的收费,这样做肯定不对,而且具误导性。”

  许文远也是三巴旺集选区议员。他昨早是在出席三巴旺分区属下K区居委会的多元种族元旦庆祝会后,回答本报询问时这么说。

  他强调:“中医管委会已清楚表明,我们目前还未设立注册专科中医师的制度,所以中医师怎么可以自称是专科?要是每个人都以专科自称,这将误导消费者,我想这样做不道德。”

  本报日前报道,一些中医师滥用专科头衔,公然以“肿瘤专科”自称的做法,引起一些病人和其他中医师不满,他们认为一些癌症病人可能被这些所谓的“中医肿瘤专科”误导,耽误接受西医手术或化疗疗程,所以他们希望中医管委会能加强管制。

  负责管制本地2400多名中医执业者的中医管委会当时回复本报询问时指出,它只注册一般中医师,不为专科中医师注册,它提醒注册中医执业者避免对外宣称自己是“专科”医师,但是它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会对违例的中医师采取什么行动,以及它将如何防止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

  虽然中医管委会已在“中医执业者道德准则及道德指导原则”中指出,中医师不可以在诊所招牌介绍自己专长,或者是在名片上使用“中医师”或“针灸师”以外的头衔,不过就如一些中医业者指出,这些只是指导原则,没有法律约束力,据他们过去的观察,除非中医师严重违例导致病人受害,否则中医管委会通常不会针对滥用头衔这类的违法行为采取纪律处分。

  针对中医管委会是否会效仿西医制度,为中医师进行专科注册的问题,许文远在受访时指出,他认为这不是在短期甚至是中期内可以落实的计划。

许文远认为,虽然当局过去10年来给中医师进行注册,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但凡事还是应该循序渐进,目前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新加坡中医的专业水平。他说,目前本地中医师还是参差不齐,应该先打好基础,才考虑设立中医师注册专科医师的制度。本地西医专科注册制度,是用了30多年才完成的。
  许文远透露,其实目前本地中医界对于要不要设立这样一个注册专科医师的制度还未达成共识。他说:“有很多中医师认为我们不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因为他们认为中医跟西医的差别在于前者把病人当成一个整体来医治,要是中医师成了专治某个器官的专科,这似乎违背了中医治疗整体的原理。”

  他指出,当局在推行西医专科制度时得到的经验是:过度走向专科制未必受病人欢迎。“很多时候,病人会觉得医生太专,在看病时只照顾到一个器官,无法照顾到病人的整体。”

  许文远说:“就如邱德拔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我,要当一个好医生,你必须照顾病人的整体健康。当你成为好医生之后,即使专攻某个专科,你还是懂得照顾病人的整体健康。”

  许文远也指出,当局的另一个顾虑是收费的问题。他说:“我们担心一旦人们挂上专科的头衔,自然就会征收比非专科更高的看诊费,这对消费者是好事吗?这些都是很实在的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卫生部需要慎重考虑。”

  代表本地1500名中医师的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长黄进来告诉本报,由于当局并没有设下一套明确的认证准则说明谁有资格称为专科医师,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中医师以专科自称的情况。既然现在当局表明立场,不允许中医师使用这样的头衔,公会将就此课题开会讨论,并考虑发信给所有会员提醒他们不得违例。


记者:林慧慧

来源:联合早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7: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访“专科医师”:除非中医管委指定 否则将不撤换招牌


尽管卫生部和属下中医管理委员会明确说明中医师不得使用“专科”头衔,但是市面上仍有中医师在诊所的门面和名片中自称为“专科医师”。

  这些“专科医师”受访时指出,至今还未接获中医管委会要他们撤换招牌的指示,除非中医管委会指定他们这么做,否则他们将继续使用现有招牌。

  设在明地迷亚路的“田农中医肿瘤科诊所”负责人龙田农中医师受访时指出,他曾在2006年接到中医管委会来函要他更换诊所名称,不过他当时回函指出诊所名称是早在中医管委会于2001年注册管制中医师之前就定下,所以不应要他更换。据他说,中医管委会后来没有追究下去,所以他也就没有做出调整。

  自称过去十年来已为近8000名癌症肿瘤病人看过诊的龙田农说,在招牌中使用“肿瘤科”是“为了突出我的专业”。他说,他正在修读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新加坡中医学院联办的博士学位课程。他认为当局不论中医师有没有这方面资格,一律不允许中医师使用“专科”头衔的做法不公平。

  设在牛车水一带、中华医学会属下“专科中医院”是另一家在门面上列出“专科服务项目”的诊所,驻院医师中也有两名自称主治“中医肿瘤科”。

  该院院长许振益博士在解释为何会使用“专科中医院”时指出,驻院医师全都来自中华医学会,每名会员都持有中医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在门面上注明专科服务项目,主要向病人说明个别医师“看病的偏向”。

  中华医院董事会主席及中医师公会秘书长丁珊瑚受访时指出,她赞同卫生部的立场,认为应该限制中医师对专科头衔,特别是“肿瘤专科”头衔的使用。

  丁珊瑚认为,市面上一些中医肿瘤专科的资格令人质疑。据她所知,有些中医师从中医学院毕业没多久就自称肿瘤专科医师,另外也有一些选择出国跟专家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回国以肿瘤专科医师自居。

  她指出:“可是很多病人不了解情况,特别是肿瘤病人,病急了就乱求医,从媒体宣传或广告听闻哪些医师是治疗肿瘤的就往哪边去。”

行内人士认为,中医肿瘤专科头衔最常被滥用。行内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看癌症病人最有利可图,反正就是把“死马当活马医”,看好了可让中医师名气加分,看死了也无需负责任。
要病人签配套

  不少中医师都指出,行内的那些害群之马就是看准癌症病人的弱点,所以选择投入这个可抬高收费的“专科”。

  本报昨天就接获三名病人和家属针对一名自称是治疗肝病及癌症专家的中医师投诉,他们声称这名中医师在他们初次看诊时,就要他们签下介于3000元到5000元的“医疗配套”,不过吃了药却不见疗效。其中一名淋巴癌病人甚至复诊不到两次就病逝。

  他们受访时指出,他们都是听电台节目介绍而找上这名中医师。

  其中一名病人余玉娟受访时透露,她是因为在更年期出现失眠问题而向这名中医师求助,没想到对方要她签下十次疗程、3000多元的医疗配套,结果每次配给她一些像是人参这样的中药,她在复诊五六次不见病情好转后,便要求取消配套退款。


记者:林慧慧

来源:联合早报
发表于 2011/1/22 10: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医生医术的高低,主要在于他对人体的整体认识和对理法方药的理解运用,而不是对某个疾病的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6: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文远: 未来五年探讨为中医师设专科注册制度

卫生部长许文远说,他将委任一组专人负责探讨如何在未来五年提升本地中医师水平,而为中医师设立一个专科注册制度将是小组探讨的其中一项建议。

  许文远也透露,要是本地中医师水平没获提升、依旧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他考虑给本地中医师进行分级管制:那些被证实属于拥有更高行医水平的中医师,会有更大执业空间,例如允许他们安排病人接受X光检验并为他们解读检验结果,至于水平较低的中医师,他们将继续受到严格管制。

  许文远昨天是在民情联系组主办的对话会上,针对其中一名与会者提问当局将如何处理中医师滥用专科头衔事件时,做出上述回应。

  本报几个星期前报道,一些中医师没有相关资格但却滥用专科头衔自抬身价,误导病人签订上千元医疗配套。新闻见报后在本地引起热议。而自从负责管制本地2400名中医师的中医管委会发表声明,提醒中医师不得使用“专科”头衔后,一些违例中医师相继撤网站招牌,不过管委会至今还未采取进一步行动,加强这方面的管制。

  昨天也有另一名与会者问起部长对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看法。

  许文远说,就连当初提倡中西医结合的中国都发现这样行不通。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教授告诉他,由于中西医理念不同,中西医结合“做不来”,执意推动到头来只会“两败俱伤、不三不四”。

  许文远说,这也是为何他更倾向于让中西医互补的做法,而事实上,当局在过去两三年来致力于将西医讲求的循证医学方法带入中医,透过临床试验和研究,让中医治疗结果有更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记者:林慧慧

来源:联合早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1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