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梁知行

董飞侠先生方剂运用专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14: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体会

董飞侠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3枚组成。本方所治咽喉不利之证,乃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逆上所致。方中重用麦门冬为君,以其甘寒之性,滋养肺胃之阴,且清虚火。以半夏为臣,意在降逆止呕化痰,其性虽燥,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独取其善降肺胃虚逆之气,且又使麦门冬滋阴润燥而不腻,两药配伍,相反相成。故喻嘉言谓“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症,于大补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擅用半夏之功,古今未有之奇矣”。佐以人参补中益气,与麦门冬配伍,大有补气生津之功。甘草、大枣、粳米补脾益胃,使中气健运,则津液自能上输于肺,于是胃得其养,肺得其润,此亦“培土生津”之意。正如《医门法律》中言:“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故胃气充盛,则能生津养肺,肺自能将津液内洒陈于脏腑,外输布于皮毛。药仅六味,主从有序,润降相宜,既滋肺胃,又降逆气。
  临床应用本方应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对于虚热肺痿、咳唾涎沫者,是为正治之方;对于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亦为恰当之剂。
  一、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
  严某,男,38岁,因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并恶心、呕吐、尿少二天入院。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低血压休克期)。西医经过抗感染、抗休克、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渐进入恢复期,尿量恢复正常,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均恢复正常,而患者仍感恶心,用西药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邀余会诊,诊见精神萎靡,恶心,干呕无物,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系热病重伤阴,胃阴不足。给予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芦根15g、生地10g。每日一剂,连服三剂后症状缓解,精神、食欲明显改善。
  二、妊娠呕吐
  任某,女,25岁,2002年3月12日初诊。从末次月经算停经60日,呕吐食少3日,尿检HCG阳性。呕吐物多为水液夹有黄绿色液体。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滑数。证属妊娠恶阻,因呕吐频繁,所以胃阴已伤。治以益胃生津、平冲降逆。药用麦门冬汤加竹茹、茯苓各15g。浓煎频服,一剂每天。三剂后呕吐止,可进食稀饭及菜汤,原方加减续服三天后,饮食、二便如常,停药后呕吐未作。按:患者呕吐已久,水谷不入,胃气已虚,阴液受损。故用麦门冬汤益气养阴,加竹茹、茯苓降逆止呕,恰合病机,故能奏效。
  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感染
  柯某,男,56岁,1997年12月 23日初诊。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史六年余。现患者面色、口唇青紫,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心悸不安,双下肢高度浮肿,小便少,胃纳不佳,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此证为虚热肺痿,故治以滋养肺胃之阴,且清虚火,以麦门冬汤加入鲜竹沥、五加皮、茯苓、毛冬青,强心健脾利尿,使水邪下行,但得小便增多,胃纳健旺,咳嗽气喘自解。按:患者年老体弱。肺胃气阴不足,但忌过分清热,恐伤肺胃之阴,容易使病情突变恶化,对平喘利尿之药亦不可过多使用,以免导致元气外脱。
  四、慢性咽喉炎
  詹某,男,9岁,2003年4月8日初诊,因反复咽痛、咽痒、轻咳一年余就诊。多种中西药治疗后,效果不佳,来我院门诊要求服中药治疗。诊见:患儿咽喉微痛,干痒如有异物状,反复咳嗽,痰少难以咳出,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头晕乏力,体瘦,面色少华,舌质干红,苔少,脉细数。查:咽粘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辨为肺胃阴虚喉痹。治以补肺阴、益胃生津润喉。方拟麦门冬汤加川贝5g、玄参12g、蝉衣6g、薄荷6g,服药三剂后咽部不适已有减轻,痰较易咳出,食欲增加,仍予原方加桔梗9g、马勃包煎9g,服一周后,诸症皆除。按: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虚,气火上逆,咽喉最易受累。《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朱丹溪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所谓阴津得复,气火即降。
  五、牙龈炎
  宫某,女,45岁,农民,反复牙龈出血一年余,刷牙和吃水果时均出血,近一周来,出血加重,面色少华,颧红,烦躁易怒,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经血液科会诊排除血液病,诊断为牙龈炎。中医辨证为肺胃肾阴虚,虚火上炎,方拟麦门冬汤加地骨皮12g、生地黄10g、牛膝10g、生石膏30g、知母12g,药后牙龈出血明显减少,续服一周而痊。按;齿龈属胃,胃阴亏虚,虚火上炎,而导致牙龈血溢,血乃阴物,血出阴伤,方选麦门冬汤加清胃火、清肺肾虚火之品治之,药中病机,故病愈。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胃散治验三则

董飞侠

  平胃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对湿浊中阻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尤为合适。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升脾气,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安中降胃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治湿先顺气,气顺湿自消,治胃在运脾,脾运胃自健”之义,共奏脾升胃降,平运胃气,调中治安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怠惰嗜卧,体重肢痛,常多自利等症。笔者临床运用平胃散较多,现摘病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食郁发热,高热惊搐
  黄某,男,8岁,小学生,2000年 6月2日就诊。患儿不规则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恶寒、食少三天多,曾服抗生素及退烧剂等。服药后热退身凉,翌日,日晡时及夜晚又见发热同前。病儿就诊时已发热3日(体温38℃左右),恶寒,头目昏眩,脘痞腹胀,胸膈痞闷,口腻,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烦啼不安,入暮惊搐频作,苔白腻,脉浮滑数,指纹青紫,已透气关。舌苔厚腻微黄,脉滑带数。证属湿浊中蕴,食积发热,热极生风,而至壮热惊搐。小儿脾胃娇嫩,食郁而发热,治宜分解湿、热、食邪,使湿化食消,热邪自退。治宜运脾和中,导滞清热。药用苍术、厚朴各9g,陈皮、枳壳各6g,大黄、甘草3g。服上方1剂后神烦稍减,呕吐亦缓,便通热退,食欲转佳。继续服第2剂,得畅便一次,量甚多,之后面赤退,气粗平,酣然入睡,此后即不再痉搐而病愈。

  二、饮食不香,夜不能寐
  张某,女,48岁,下岗工人,2001年2月1日初诊。2月前因下岗心情不好,饮酒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发作,先后服用丽珠得乐、法莫替丁及中药等均未见效。之后出现夜不能寐,服安定等药仍不能入睡,甚或彻夜不寐,头昏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口淡无味,神疲无力,大便稀溏,舌苔白厚腻,脉滑。此为饮食所伤,脾胃升降失职,湿浊中阻,上扰神明,神不守舍而致不寐,治宜健脾化湿,和胃安神,以平胃散加炙远志10g、酸枣仁15g、石菖蒲15g,水煎服,每晚临睡前服1剂,连进3剂,呕恶止,腹胀除,饮食增,夜寐达8小时以上,后以保和丸调理一周,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三、痰浊中阻,眩晕频作
  王某,女,42岁,农民。以眩晕耳鸣频作,于2001年5月3日求治。该患者于5月1日晨突然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旋转,目不敢睁,恶心呕吐,不敢活动,治动症状加重,当即到附近的诊所就诊,诊为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给静脉输液治疗(用药不详),经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特要求中医治疗。初诊视其卧床闭目不敢动,形体肥胖,面色萎黄,神疲懒言,询之头重昏蒙,口淡不渴,食少纳呆,肢困纳呆,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数。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乃为湿困中焦,脾气不升。治宜燥湿运脾。方用平胃散加白术10g、藿香10g、半夏10g、白蔻仁4g(后入)、茯苓10g、甘草6g、生姜4片。嘱忌食生冷瓜果。服药3剂,症状完全消失,纳食正常。一月后随访,未再发作。  

  四、体倦乏力,脘腹胀满
  詹某,男,38岁,干部,2001年3月 2日就诊。病者感冒后近1周来,脘腹胀满,纳差呕逆,嗳气或矢气后则腹胀减,体倦乏力,舌苔厚腻,脉缓而有力。证属气滞湿阻中焦,胃失和降。治宜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佐以宣肺渗湿。吴鞠通曰:“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湿化则胀消,因此,此案用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意在宣畅三焦气机,气畅则湿化。用平胃散加杏仁5g、白蔻仁10g、薏米仁30g。服药3剂,舌苔变薄,呕逆止。再3剂诸症悉除。

  五、体会
  平胃散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张景岳云:“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因此,平胃散的运用指征,应以“有湿、有滞、有积”为依据,尤当以湿重为前提。
  平胃散的运用,贵在辨证,临床必须全面观察,具体分析,要抓住湿滞脾胃的主要矛盾。若兼表证者可加苏叶、细辛等药物疏解;兼腹痛气滞者加川楝子、元胡、枳实等;兼食积者加焦山楂、神曲;兼呕者加旋覆花、半夏、茯苓;兼大肠湿热者合葛根芩连汤;兼痰湿者合二陈汤;兼寒湿者加干姜、肉桂。本方药味多从辛、从燥、从苦,故对阴虚火旺者,当慎用或禁忌,以免伤阴灼液。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14: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炙甘草汤临床应用五则

董飞侠

  炙甘草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综合历代医家看法,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有:一、补阴为主,如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本方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二、补血为主,如以清·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三、气血双补,如以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四、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笔者认为其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有鉴于此,笔者将此方应用于久病杂证,凡病机符合者,疗效颇佳,列举一二。

  一、冠心病
  田某,男,56岁,2000年5月3日初诊。诉阵发性胸痛、气短近一年,伴有心悸、烦燥、失眠、饮食减少、口干苦,二便尚可,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细结代。西医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予扩血管西药效果不明显,求治我院。脉证合参,辨证为气血虚弱,兼夹瘀血,予炙甘草汤加丹参15g、栝楼30g、檀香3g。服药一周,胸痛、心悸减轻,结代脉显著减少。守方继服二周,心悸已愈,结代脉偶见。嘱原方再服一个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带脉。按:炙甘草汤补气血虚弱,而对兼夹实邪之虚实夹杂证,需加丹参、栝楼、檀香宽胸,振奋心阳,活血化瘀,故能奏效。

  二、更年期综合征 
  张某,女性,50岁,干部。于1998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主诉失眠伴有烦躁、潮热,头晕、心悸、多汗、乏力二月余。近二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头晕健忘,症状逐渐加重。近期感面部发热,伴气短、乏力、腰酸、心悸、便干等症状,舌质淡红、少津,脉细弱而数。证属气阴两虚,虚阳浮动。治以滋阴益气,方用炙甘草汤加仙灵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0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9g。上方服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后以炙甘草汤为主,随症加减,调理一月后症状消失。按: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闭经前后,是因天癸将竭、冲任亏虚、精血衰少所致,初以阴虚火旺为主,久则气阴俱伤,阴阳失调。本患者是气阴两虚、阴阳失调症状均见,故选用炙甘草汤加二仙汤调理,既补气阴,又调整阴阳,故症状明显改善。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郑某,男,55岁,干部,1999年12月3日入院。患者一个月前患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经过抢救治疗,心肌梗塞恢复满意。但患者心率缓慢,40~45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阴性。偶有胸闷发作,口服消心痛可缓减,舌质紫,脉沉迟。证属心阳虚衰、心血瘀阻之症,予炙甘草汤加用附子6g、细辛3g,服药两周后心率提高到65次/分。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患者属心阳虚衰,予炙甘草汤主治。但加用附子、细辛药物更助其力,故效果明显。据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附子有增加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所以加用附子。

  四、失 眠
  龙某,女,33岁,1998年5月3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下岗而导致夜间恶梦、心烦失眠、彻夜不寐、全身麻木、记忆力减退、心悸多汗、午后低热、畏寒怕冷,小便淡黄,大便日2~3次,舌质淡,苔黄白少津,脉细无力。曾在西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属阴阳失调、气血两亏之证,予炙甘草汤加栀子10g,浮小麦30g,大枣三枚。服药一月,经过配合心理治疗,疾病痊愈并重新恢复工作。按:患者气血本虚,加之突受心理打击,恐则气下,惊则伤心,故阴阳乘错,诸病丛生。炙甘草汤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补其气血素亏之体,可见此方有辛甘维阳、甘润养阴、调和营卫之功。

  五、持续发热
  甘某,男,65岁,1998年3月6日初诊。不规则中等发热伴有咳嗽一月余,经西医排除伤寒、风湿、结核,疑似支源体肺炎,各种西药治疗皆无功效。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发热时间无明显规律,自汗,恶风,四肢酸楚冷痛,烦躁不寐,咳嗽,心悸,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大。诊为阴阳俱虚,营卫失调,拟炙甘草汤加桂枝5g、白芍10g、生姜5片、大枣6枚。服五剂,热退,一般情况可,守方共服三周,未再复发。按:此证持续发热,营阴内损,卫阳外伤,中气不运,痰浊内生,虚劳渐成,故以炙甘草汤调和补养,共济阴阳。加白芍、桂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阴平阳调,阴阳调和,故发热愈。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宫牛黄丸临床新用

董飞侠

  安宫牛黄丸为吴瑭《温病条辨》方,是中医治疗高热症的“瘟病三宝”之一。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栀子、雄黄、黄芩、珍珠、冰片、麝香组成。主治瘟病高热、神昏,中风、口眼歪斜、筋脉牵引、痰痫壅盛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安宫牛黄丸具有明确的解热、镇静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均具有复苏及脑保护作用,能对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并能显著延缓阵挛发作、明显对抗惊厥和降低死亡率。这表明该药对大脑皮层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生命中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安宫牛黄丸不仅具有和传统中医治疗相关疾病一致的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还发现该药尚具有保肝作用、抗炎消肿作用,对高血压有明显降低作用、镇痛作用。现代临床将其应用于肺炎、乙脑、上感、中毒性菌痢、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兹总结如下。

  一、病毒性脑炎
  詹某,10岁,小学生。高热、抽搐、昏迷三天。患者三天前因感冒后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征阳性。血常规:WBC12×109/L,中性粒细胞65%;脑脊液:压力高,外观清亮,静置24小时后无菌膜生长,细胞数在150百个,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略高,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西医予抗感染、降颅压、控制惊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吸氧、吸痰、保留胃管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中医会诊后予安宫牛黄丸鼻饲,每日1丸,分2次鼻饲管注入,24小时热退,吞咽反射出现,神志转清,36小时抽搐停止,一周后病情基本控制。后调理半月出院。按: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用,历代医家广泛用于治热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证。

  二、肺性脑病
  黄某,男性,70岁。既往先后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心病二十余年,近三年每因冬天病情加重。患者三天前无明显诱因而咳嗽加重,咯黄痰,并出现昏睡,急诊人院。诊见表情淡漠,嗜睡、呼之能醒,口唇紫绀,颜面汗出,皮肤潮湿,双肺散在干罗音,双肺底闻及大量湿罗音,心音遥远,HR102次/min,律齐,腹膨隆,肝脏肋下大三指,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舌质紫,苔黄而腻,脉沉滑;血气分析示PaO:65mmHg,PaCO:55mmHg。中医诊断:肺胀(痰蒙神窍);西医诊断:肺心病,II型呼衰,肺性脑病。治疗给予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心衰等。经治一周病情无改善。并且昏迷加重。立即给安宫牛黄九一丸,温水化开鼻饲,六小时后清醒;又经内科积极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出院。按: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心主血,主神志,心肺同居上焦,在气血及精神活动方面相互为用。该患者乃系肺病及心,痰蒙神窍而出现精神症状,故可予开窍醒神的中药安宫牛黄丸。

  三、精神分裂症
  甄某,男,35岁,下岗工人。1998年6月7日因单位破产下岗致思想矛盾,心情不定,狂躁不安,打人毁物,兴奋不寐。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狂病,证属痰火扰心。治以泻火涤痰,予安宫牛黄丸口服一次/天,一次一丸,并内服温胆汤加郁金10g、远志6g、制礞石15g、白矾0.5g治疗。连服三天后,言语错乱明显减轻,精神亦明显转佳,原方继续服用一周,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的作用,对于辨证为痰火扰心之狂证加减应用,可获得较好疗效。  

  四、脑梗塞
  蒋某,男,65岁,1998年10月16日初诊。突然昏迷,左侧肢体偏瘫一小时。诊见:神昏,左半身不遂,喉中痰鸣,呕吐暗红色涎沫一次,舌暗红,苔黄,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年,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西医经头颅磁共振(MRI)诊断为双颞叶、左顶叶脑梗塞。予吸氧、溶栓治疗,神志仍未清。邀中医会诊,四诊合参,治宜清热开窍,涤痰熄风。用安宫牛黄丸,每日一丸,分三次溶化鼻饲。三天后患者神志清醒基本能对答,以后活血化瘀中药内服调理一月出院。随访半年,生活能自理,能做简单家务劳动。按:以安宫牛黄丸治疗奇难杂症,在病机方面都突出“痰热”二字,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五、恶性组织增生症
  林某,女,23岁,工人,1998年9月15日诊。反复发热4月。患者于4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40℃,无畏冷、寒战、皮疹。于一周前发现嗜睡,伴发热,热型同前。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骨髓像示:网状细胞比例增多,拟“恶性组织增生症”,予“地米”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日趋加重,未及多日,则出现神昏谵语,小便失禁,经抢救无效,动员出院,安排后事。当晚其家属前来我处咨询中医有无办法。诊见深度昏迷,并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察其舌红少津,诊脉细数有力,此乃热久入营,证属热厥。急当凉开,予安宫牛黄丸二丸,分二次鼻饲。时至天亮,热减神清,小便自主,次日上午体温恢复正常。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月后痊愈出院。按:此属大病热盛伤及气阴,应用安宫牛黄丸驱邪而不伤正,挟正而不恋邪。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安宫牛黄丸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状况,减少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炎性因子的释放,对系统炎症反应起到了一定的阻止作用;同时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的降低也减轻了机体细胞的受损害程度。安宫牛黄丸具有明确的解热、镇静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均具有复苏及脑保护作用。
  另外,应用安宫牛黄丸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和服用时间。由于安宫牛黄丸中的朱砂和雄黄分别含有毒性成分硫化汞和硫化砷,一般情况下不宜大量或长期使用。安宫牛黄丸的使用应根据病情不同、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决定用药剂量和时间。对于成人病情危急、体质较强者,用量可加大,用药次数亦可适当增加。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14: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夏泻心汤应用

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体外药敏试验发现,本方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单味主药黄芩、黄连对HP亦具有明显药敏作用。该方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缺氧作用。据临床研究报道,本方对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胃脘痛、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疮等消化道疾病、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以及泌尿、生殖、呼吸、循环、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在此举医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浅表糜烂性胃炎 患者高某,女,45岁。因胃脘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伴有嘈杂泛酸,进食后加重,胀满、嗳气,纳谷无味,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厚。电子胃镜检查可见胃底、胃体处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点,大便隐血试验(+)。予解痉、消炎、抑酸治疗无效。后用半夏泻心汤水煎服,连服3剂后疼痛消失,大便隐血(-),继服2周剂后好转出院。

  

  二、慢性肾盂肾炎 黄某,女,37岁。1999年10月6日初诊。慢性肾盂肾炎病史5年,发热伴有颜面、双下肢水肿1周。现恶寒发热,T38.6℃,腰痛伴腹痛,尿频量少,尿痛,有灼热感,色黄,口渴欲饮,但饮不多,恶心,呃逆,纳差,疲乏懒言,舌质淡,苔黄白腻,脉弦滑。尿检白细胞(+++),蛋白(+),红细胞少许。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中医诊为水肿。此乃湿热蕴结中焦所致。治宜和胃降逆,清热利湿。方用半夏泻心汤加苏叶10g,竹叶15g,土茯苓15g,薏米仁30g,车前子15g。每日1剂。药后惟感纳差,精神欠佳,他症消失,复查尿常规在正常范围。后以补益脾肾之药调理善后。笔者认为辛开苦降法的应用不拘泥于此,通常达变可治多种病证。本例水肿与半夏泻心汤所治之症虽异,然病邪遇郁,气机闭阻,升降失调,清浊不分之病机则相同,故应用半夏泻心汤以通闭泄结,调理气机,升清降浊,使气机畅,清浊别,诸逆平。

  

  三、慢性结肠炎 邓某,男,52岁,农民。2001年9月3日初诊。患者患泄泻30余年,经结肠镜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著。病人五更泄泻,大便稀溏,每日3~4次,稍进油腻则加剧。曾服四神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痛泻要方、乌梅丸等,见效甚微,或服药时见效,停药辄复。详问病情,除泄泻外,伴见倦怠乏力,精神疲惫,饮食甚少,过食则胃胀不适,腹中冷痛,夜寐不宁,平素常患口疮,厌食生冷油腻之物。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证属脾虚失运,寒热错杂。治宜健脾补中,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补骨脂10g、五味子6g、炒白术、炒山药各15g、焦三仙各15g。水煎服3剂后,纳谷略增,精神好转,腹胀消失,腹痛亦减,仍感倦怠乏力,大便每日2次,第1次已成形,第2次仍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原方继进5剂。精神较好,饮食增进,口疮未再发作,夜寐安稳,舌脉正常。要求调方,巩固疗效,继以保和丸以调理善后而愈。

  

  四、美尼埃综合征 张某,女,40岁,自诉眩晕症6年,病情发作时天旋地转,目不能开,开则呕吐,喜卧静睡。西医诊为美尼埃综合征,多次用西药治疗,能暂时控制病情,但容易反复。近日因冒雨劳动而发病,刻下眩晕喜卧,动则加剧,目不能开,伴有呕吐,倦怠懒言,少气乏力,自汗,纳减便溏,头晕及四肢倦怠沉重,贪睡,不思饮食,舌红苔薄黄腻,脉弦。证属湿热痞阻中焦,治宜辛开苦降,祛湿通络止眩。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天麻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服1剂眩晕止,2服纳食香。继服1月,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7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