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44|回复: 3

孙朝宗临证试效方【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0 06: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2:39 编辑

孙朝宗临证试效方

一、
脾胃病方
大广化汤方:木香10、陈皮10、枳实10、黄连8、吴茱萸3、苍术炭10、防风6、苏叶6、香附10、郁金10、瓦楞子10、紫草6、炒杏仁6、炒桃仁6、山楂炭10、醋炙元胡6、醋炙五灵脂6、炒白芍10、甘草6、生黄芪10、大黄炭10、生姜6、(切片)。
1.胃脘痛(胃窦炎)
表某,38岁,1991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10年,几经治疗病将愈。旬日以来,又绵绵作痛,不欲饮食,经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目前,脘痛喜温喜按,心中嘈杂不安,寐劣多梦,精神萎靡。有时呕恶,背部亦觉掣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时干时稀,有时灰黯,扪之上脘处有压痛,叩之胀满,按脐部,有漉漉水声,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根部灰腻。
予大广化方,连续服药15剂,胃气始得降下,续于原方去白芍、桃仁再服15剂。月余(11月28日)复作钡餐透视,胃窦炎基本消失,十二指肠溃疡尚未愈全。仍予前方加减隔日服药一剂,至1992年6月17日钡餐透视,胃及十二指肠无异常发现。
2.王某,36岁,1993年8月3日诊。患浅表性胃炎已半年余,曾服逍遥丸、胃必治、快胃片等其病减而未瘥。目前,胃脘痞胀不思饮食,胃中反酸,胃灼热感,每逢阴雨天病重,晴天病轻,脉弦滑,舌淡瘦小,苔白滑。
与大广化方连服7剂,腹胀减轻,反酸亦轻,饮食增加,病叶已显小效,但未增任何不适之感,仍步原方化裁。断续服药月余,病若失,停药观察,至10月中旬,胃中又有反酸、痞胀之感,原方化裁,偏重温通,继服药20剂,11月20日经医院胃镜检查,胃炎基本消失,不过有时尚觉胃脘痞满不适。大广化方3剂,磨为细末加胆南星适量,装入胶囊,每日服3次,每次6粒。长期服之。1994年3月21日,又作胃镜检查,提示,胃炎消失。食欲正常,嘱停药。
3.宋某,男,40岁。患浅表性胃炎。目前形体虚弱,精神委顿,面色苍白不华,不欲饮食,胃脘绵绵作痛,大便经常溏薄,四肢疲倦,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腻。属中气亏虚,胃气寒滞之证,治当调补中气,祛寒化滞,大广化方加减。
木香10、陈皮15、良姜6、姜黄10、吴茱萸5、炒枳壳10、增夏15、防风10、海螵蛸15、紫苏10、苍术10、生地炭20、砂仁6、元胡10、当归6、山楂炭10、生黄芪10、甘草10、
上药以水4杯,文火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辛辣、油腻及甜酸之品。
治疗经过:连续服药12剂,仍胃疼不瘥,大便稀薄,仍守原方,苍术炒炭,加白术炭、了皮炭、桂枝炭、黑良姜炭续服。连续服药18剂,大便稀薄愈,腹疼已止,形神渐旺,脉亦不若前甚,舌质已转红活,苔亦不若前之腻滞,嘱继续服药,每服3剂,休息1天。又继续服药26剂,体质明显好转,经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痊愈。
4.周某,男,55岁,1992年7月6日诊。胃脘痛,迄今年余,脘腹痞胀,绵绵作痛,甚则呕吐酸水,泛泛不欲食,四肢倦怠,懒于动作,形体逐渐消瘦,大便经常稀薄,小便清长,前在某医院作钡透视提示:轻度胃溃疡。脉象沉细,舌质淡白,舌苔薄白,根部罩灰。
寒郁中脘,气滞痞痛,……治当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恐一时难复,治当缓图,宗大广化方意。
木香10、良姜6、姜黄6、吴茱萸5、海螵蛸15、陈皮15、半夏15、苍术炭10、白术炭10、防风6、紫苏梗15、炒元胡15、白及10、炒枳壳10、云苓15、黄芪10、炒香附20、黄连5、甘草10、
二诊:上方连服6剂,诸证均减 。仍守原方继进。
三诊:原方加台参10、继续服之。
四诊:服药30余剂,溃疡消失。但脉尚弱,予香砂六君丸、人参归脾丸,嘱服药两个月,以资巩固。
养荣败毒饮方
太子参10、黄芪10、炒白术10、甘草10、生地炭30、炒白芍15、黄芩10、北沙参15、知母10、陈皮15、炒枳壳15、半夏15、蒲公英15、紫草15、杏仁10、川楝子10、萹蓄10、槟榔10、内金10、炒麦芽10、桃仁6、当归10、焦山楂10、大黄6、
上药以水4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3次温服。忌食辛辣、臭腥、黏腻之品。
主治:湿热胃脘作痛(各型胃炎及胃、肠溃汤,属于湿热郁蒸型者)。
在临床经验中,治胃不可过于滋柔,又必加以运降行气,疏肝之品,一应胃宜降则和之旨;在某些程度上,若发现胃病,口干口苦,舌红有瘀者,又必加入化瘀解毒之品,方克有成。
1.
胡某,男,48岁,1984年10月2日诊。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已七八年之久,饮食稍不注意则腹痛脘胀,常服干酵母、胃可必舒治疗。3月前,曾患痢疾,输液打针,内服小檗片、呋喃唑酮等,痢下虽止而又留有经常腹痛,大便时硬时溏不瘥,届秋以来,胃脘作痛较前为甚,去某医院镜检,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口服西药旬月不已,转来中医治疗。刻下脉象细数,舌红无苔,边有瘀血斑痕,口干口苦,精神萎弱,不欲饮食,脘腹胀满,掣痛不已,大便初头干燥,继则便溏,姑与养荣败毒饮调治。原方蒲公英加至25g,大黄加至15g。
二诊:上方连服6剂,每日大便泻下两次,其色灰褐,黏腻腥臭难闻,腹胀略减,疼痛略缓,其他症状如前。虑其病来多年,初服显效,再服无效者多矣,当灵活变动其方之量,继续进服,寻求生机,再定缓急之治。
太子参10、生地炭30、白芍15、黄芩15、蒲公英30、北沙参20、麦冬20、紫草20、内金20、萹蓄20、杏仁10、大黄炭10、炒麦芽20、知母10、陈皮10、赤石脂20、
水四杯,煮取一杯,再煮,取汁1杯半,日分3次温服。
三诊~五诊:上方连服6剂后,腹痛止,略感腹胀,精神好转,口苦止,仍感口干,食欲较前增加,但仍感纳后运迟。继服20余剂,舌仍红,略有薄苔,脉来不若前甚,综而观止,生机有望,仍宗前方,略作增减,缓图治本。
太子参10、黄芪10、炒白术10、生地炭30、北沙参10、麦冬15、炒枳壳15、半夏15、陈皮15、紫草20、内金10、当归6、焦山楂15、大黄炭10、萹蓄10、杏仁10、桃仁10、甘草10、
六诊~八诊:上药连续服药30剂,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食欲转馨,但仍不敢太饱,太饱则消化缓慢。口已不干,腹胀大减,可以安寐,大便成形,脉已和缓,余以上方为散剂,装入胶囊,每日饭后服6粒,长期调养。
2.苏某,男,48岁。1995年10月诊。患萎缩性胃炎数年,西药杂投寸效不显,以致形体削瘦,精神憔悴,面色苍老,少气懒言,腹痛绵绵,痞满不已,纳少运迟,寐劣多梦,大便数日一行,初头干燥,脉来细数,舌红紫无苔。予养荣败毒饮10剂,每日煎服1剂,日分3次温服,忌食酒肉,黏腻之腥臭之品。
治疗经过:患者连服10剂后,胃脘膨胀减轻,疼痛亦不若前甚,观其形体、精神,仍无起色,脉与舌象仍如前诊,仍予原方续进,每服3剂,休息一日,又断续服药30余剂,好转。仍与养荣败毒饮加大太子参、黄芪各一倍服之。继一个半月后来诊,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症状减大半,余拟原方加重大黄炭、生地炭,为散剂,装入胶囊,一日分3次,每次6粒。长期服之。一年后体重增加,基本痊愈。
石斛饮方
石斛30、麦冬20、生地20、元参20、白芍20、龙骨20、牡蛎20、砂仁10、
上8味,以水3杯煮取1杯,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胃热阴虚证,烦热口渴,头痛牙痛。肾阴不足,肝阳亢盛之头晕目眩,盗汗耳鸣心以及心悸失眠等。
方义:……应用此方时,又当活用,脾胃之阴不足者,多用石斛。心阴不足者,多用麦冬。肾阴不足者,多用生地。肺阴不足者,多用元参。肝阴不足者,多用白芍。阴虚虚阳僭越重者,多用龙牡,此又本方之通变法。至于临证加减之法,又存乎其人。例如心悸不已可加柏子仁,虚烦不寐者又可加酸枣仁、远志,便燥不利者,可加瓜蒌、火麻仁或大黄;阴虚劳热者,又可加龟甲、鳖甲、丹皮、地骨皮。心中虚热,状如流火者又可加丹皮、木通、山栀、毛根、细丹参、牛膝。以引火下行。头痛,牙痛,又可加桑叶、菊花、石膏、知母等。
3.王某,55岁。素患高血压病,以复方降压片、罗布麻片等治疗。甲戍夏热,届秋不迭,民病热者多,患者身胖汗出多,以致五内阴亏,口舌干燥,多饮凉水而渴不止,某医与六味地黄丸,不效。至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尿崩症,打针输液六七日,寸效不显。目前,口干,饮水多,出汗多,小便亦多,头目有时昏眩,心中悸惕不安,寐劣多梦,周身乏力,脉弦数,舌红少津。综合脉证分析,证属脾胃阴虚,肝阳僭越,阴伤及肾之候,拟石斛饮。以白芍为君,更佐龙牡、龟甲,药进3剂,口干减轻,饮水亦减,汗出亦少,继按原方迭服9剂,渴竟止,头目昏眩,口干舌燥,相继而瘥,心悸已平,夜寐已酣。后与石斛原方,小其制剂,断续服药1月,精神振作,体力好于往昔。
和胃生津汤方
太子参15、北沙参12、麦门冬12、生山药12、生甘草10、细陈皮10、砂仁壳6、炒谷麦芽各6、生姜片5、黄谷米25、
上11味,以水3杯微火煮米熟汤而成。日分2次早晚温服,忌食黏滑辛辣、腥臭之品。
功效:和胃生津,润燥降气。
主治:胃中津气不足所引起之口燥,咽干,纳呆难消,呃逆不降,大便干燥,胃中烦热,脉象细数,舌红少津者。
1.胃呆
陈某某,女,60岁,1976年12月10日初诊。患中风1年,卧床不起。近3月以来,不思纳谷,纳后呆滞于胃,久久不得消化。医予理气、消导、峻下之品治疗无效。有时呃逆,大便十数日一行,脉象细数,舌红少津。
辩证治疗:综观脉证,显属脾胃气阴两虚。治以和胃生津法。
处方:石斛25、竹茹12、生甘草6、砂仁3、水煎服。
上方连服6剂,胃苏思纳。
2.余治家村汶昌,乙丑仲秋,患肝胃气滞,医与大下之后,胃气顿衰,旬月以来,不思纳谷,甚则食之即吐,呃逆频作,形体显削,口燥咽干,反不欲饮,心烦少寐,大便七八日一行。脉细数,舌红少津。与和胃生津汤。生姜100g,捣如泥挤压取汁两汤匙,兑汤药,一次服药2~3汤匙,一日夜频服6~8次。3日后,呃逆不作,可食米粥不呕吐。连服上方10剂,饮食正常,形体显增,精神振作。
黑胡桃散方
胡桃皮1个,胡椒5~7粒,干姜2g,小茴香2g。
制法:将胡椒、干姜、小茴香,装入胡桃皮内,外用泥土封固,放入灶内煨之,以封泥焦黑为度,去泥土,刷净,胡桃呈黑黄色为度,轧为细末,每服4g,日2~3次,白水或米汤送下。
功效:温中散寒,暖胃止痛。
主治:胃气虚寒作痛,或饮食寒凉之品,引起之胃脘疼痛等证。
1.吕某,男,50 岁。1966年10月6日诊。本年患胃脘作疼,久治不愈其痛隐约,绵绵不已,饮食稍有不慎,或感凉气,则拘急剧痛,手足逆冷,呕吐涎沫,或大便溏薄。身体逐渐削瘦,倦怠乏力。余授此方,连续应用1月余,胃痛竟除,饮食培增。
2.高某之子16岁,经常胃脘痛,有时呕吐酸水,苦水、蛔虫,形体瘦小,面色苍白。余授此方。3月后其母来诊头痛,述及其子应用此方,效果良好。
3、少腹痛
患者男,43岁。患左少腹作痛,数月不已,余诊之为寒滞肝脉证,因其恶服中药,余授此方,患者以法脬药7日,病竟除。
分消理中汤
柴胡10、升麻6、厚朴10、陈皮12、炒山楂12、茯苓20、炒扁豆12、泽泻12、生姜6片,大枣3枚为引。
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游击战1杯,日分次温服。
功效:温中理气,化滞散结。
主治:脘腹痞满,呕哕腹痛,下利清谷,身痛疲倦,脉搏缓滑,舌苔腻垢等。
1.腹痛泄泻
顾某某,男,61岁,1968年8月11日初诊。7年前,患腹痛泄泻,某医院诊断为肋肠炎,与土霉素、黄连素治疗,其病时好时坏,迄今未能根除。日前,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大便溏薄,日行3~5次不等,泄泻时略感腹痛,无下坠感,周身畏冷,四肢不温脉象沉缓,舌质淡白,苔白腻。
辩证治疗:脾胃气滞,病来已久,中焦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治以益气健脾,化滞畅中之法调之,方仿分消理中汤意。
柴胡10、升麻6、厚朴10、陈皮12、炒山楂12、茯苓20、炒白扁豆15、泽泻12、生姜6、大枣3枚(去核)为引。
上药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生冷、黏滑、腥臭之品。另要注意适温避寒等。
二诊:8月14日。连服上方3剂,大便泄泻减轻,日行2~3次,腹痛已轻,而小便较前为多,略有下坠感,他证尚无起色。腹痛减轻而小便增多,中焦已显分消之机,此佳象也,仍守上方出入缓图功效。续用上方,量稍有出入。
三诊:8月18日。迭进上药3剂,腹痛止,大便仍日行2~3次。然泄泻既久,脾之下趋之势已成,原方加赤石脂,改生姜为干姜。参芪术草,仍不敢用之过早,恐其壅补生变。
柴胡10、升麻8、厚朴6、陈皮12、炒山楂10、茯苓2炒白扁豆12、泽泻10、干姜3、大枣3枚(去核)赤石脂10、
煮法,禁忌同上。
四诊:8月23日。连进上方5剂,加仿伤寒桃花散意,泄泻止,大便成形,日行1~2闪。唯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周身畏冷,四肢不温,尚未痊愈。观其饮食有加,脾胃健运之渐,轻进补益之品,观其所以,现商治法。上方加台参10、焦白术10、砂仁5、甘草10g。
煎服,禁忌同上。
9月2日。连服上方9剂,精神振作,面色略显红润,周身渐觉温暖,四肢已转温和,食欲增加,纳谷馨香。脾胃健运有权,阳气得以布化周身,脉来较前有力,仍守原方同入,冀望逐渐康复乃幸。
柴胡10、升麻6、陈皮15、炒山楂6、茯苓20、炒白扁豆12、泽泻10、大枣3枚(去核)。
2、胃脘痛
潘某某,女,41岁,1981年7月7日初诊。因工作失顺,气郁于内,初由两胁胀痛,发展到胃气不降,自服开胸顺气丸,病未减而增大便溏薄,脘痛腹痞,呕吐酸苦,嗳气,不欲饮食,心悸寐劣,两手发冷,迄今月余,脉象弦细,舌质偏红,苔白腻。
辩证治疗:肝气抑郁,不得发泄,故两胁胀痛,甚则克伐于中宫而脘痛。……脉与舌象均属于肝郁胃滞之候,治宜舒肝理气,化滞和胃,予分消理中汤加减调之。
柴胡15、厚朴10、陈皮15、炒山楂10、茯苓15、泽泻15、炒白扁豆12、炒莱菔子10、生枣仁30、生姜6片,大枣3枚。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
二诊:7月11日。连服上药3剂,两胁痛减轻,食欲增加,他证尚无变化,仍守上方续进。
柴胡15、厚朴10、陈皮15、焦山楂10、云苓20、泽泻15、炒白扁豆15、生枣仁30、半夏20、竹茹10、甘草10、生姜6片引。煮、服法同上。
三诊:上药迭进6剂,中脘显宽,中焦之浊气始得分消,嗳气吞酸已止,食有馨味,寐意转安,中气得伸,两手渐温。唯大便仍每日泄泻两次,度其病情,略以小补,以观转机。上方除竹茹加台参10、赤石脂10、大枣3枚(去核)升麻6、。
四诊:服上药后,大便成形,小溲增多,脉来冲和,舌苔白腻已化,精神食欲均可,为巩固疗效,书一小方,嘱其归里,不复求诊。
柴胡8、升麻5、焦白术10、台参10、云苓15、枣仁30、甘草10、生姜6片,大枣3枚(去核),半夏10、陈皮10、炒枳壳6、煮、服、禁忌诸法如前。
3.寒滞胃痛
杜某某,男,45岁,1987年2月4日初诊。患胃痛已5年,感受寒凉易于举发,饮食生脘腹胀痛,有时大便稀薄,近两月来,病情加重,服多种成药无效。刻下,腹大如盘,按之疼痛难忍,若着寒冷尤重,不欲饮食,痞胀难消,精神疲倦,少气懒言,面色苍灰无光,四肢不温,大便不畅,一日三四次。脉象没迟舌淡,苔白腻罩灰。
阴寒之气,滞于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司,以致寒聚不散,腹大如盘,疼痛难忍。病来已久,痞胀难消,脾阳不伸,中焦化源亏虚,传导不利而大便不畅,脉与舌象,均属寒滞胃腑,清浊混淆之候,治当理气温中,祛寒化滞。拟分消理中汤意。
柴胡15、厚朴10、陈皮15、焦山楂15、云苓15、炒白扁豆12、炮干姜8、森香10、甘草6、炒枳壳10、泽泻12、炒苍术10、炮元胡10、煮服法同前。
二诊:2月9日。继续服药3剂,第3剂药下后,约半时许,腹中漉漉,状如雷鸣,攻冲作痛,随即意欲登厕,泻下灰褐之物,量多,周身汗出淋漓,几至欲脱,家人扶至榻上补覆保温,翌日晨起,大腹如盘之症消失,精神安和,食后亦无痞胀之感。
三诊:2月13日。按之患者脘腹柔软,重按亦不觉痞痛,脉来不若前甚,但仍细弱无力,舌苔罩灰已化,四肢转温,此佳象也。故嘱患家,7日之内,流质淡食,不可过饱,以防食复。
柴胡6、升麻3、白术6、焦山楂5、云苓9、山药10、生姜6片,大枣3枚(去核),太子参10、甘草6、
四诊:2月21日。精神已振,饮食略增,脘腹安和,脉来冲和,予香砂枳术丸,小量服之,再嘱淡食养胃云云。
4.脾虚肿胀
安某某,男,51岁,1984年10月5日初诊。患胃病六七年,感受寒凉及饮食不慎,每易举发腹胀作痛,7天前,被雨淋湿,又发胃痛胃胀,近来发现面浮足肿,脘腹痞胀作痛,大便稀薄,兼有紫褐瘀血块,精神疲倦,面色苍灰不华,不欲饮食,脉象迟缓,舌苔白腻。
辩证治疗:综合脉证分析,病为中焦虚寒,脾失统运,清浊混淆,不得分消之候。治以温阳健脾,分消化浊,调和胃气。
升麻6、柴胡9、厚朴10、白术12、焦楂炭12、云苓15、泽泻12、陈皮12、防风6、炒枣仁20、煮服法与本书常法同。
二诊:10月10日。连服上方5剂,面浮足肿全消,脘腹痞胀作痛减轻,他证如故。原方继进,观其所以再商。
三诊~五诊:原方服3剂,脘腹痞痛减轻近半,查其便中仍夹瘀血块,加枣仁至30g,炒黑白术至25g,炒婀胶10g贯众炭10、伏龙肝50、(泡开取清水煎药)。进5剂,大便成形亦不夹血,精神转佳,腹痛止。痞胀消大半,食有馨味,脉不若前甚。脾阳有来复之渐,健运始转,统血有权,巩固中焦健运乃须缓缓调之。
党参10、云苓15、炒白术10、甘草10、广木香6、黄芪9、枳壳6、川厚朴6、泽泻10、陈皮10、炒枣仁15、生姜6片,大枣3枚(去核)。煮服法同前。
按:分消理中汤一方,组方精当,、了了数味,实寓妙意于其中矣。阴寒之邪,所谓直中三阴,,三阴之病,重点治在太阴脾。方中升麻,柴胡,升清而举陷,云苓、泽泻、扁豆,重在分清排浊于下;厚朴、陈皮重在调理中气,山楂重在职消积化滞散结消胀,兼以散瘀;生姜、大枣偏于调理中焦之营卫。全方使该升者升,该降者降,该运者运,该化者化,该和者和,所谓:“使肠胃有交通之妙,清浊无混淆之患也”。
导滞理中汤
山楂15、炒枳壳15、炒枳实15、陈皮15、厚朴10、泽泻12、柴胡12、葛根15、
上药以水3碗,煮取1碗,药渣再煎,取汁1碗,日分2次温服。
功效:理气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表里失和,蕴湿生热,胸腹痞满,或泄 泄腹痛,大便不畅通无阻,小便短少,脉象沉实,舌偏红,苔腻垢或黄腻。
1.腹痛
张某某,男,15岁,1969年8月20日初诊。患腹痛,迄今2月不瘥,中西药杂投不已,服驱蛔药亦无效,前门诊。目前腹痛绵绵,环脐处按之痛甚,大便一日二三次,黏稠密不爽,小便色黄,精神疲倦,面色萎黄,饮食减退,四肢不温,脉沉细,舌苔白腻,中部至舌根罩黄腻,刮之不去。
辩证治疗:湿热郁于肠道,滞而不去,治当理气导滞,清利湿热,方宗导滞理中汤法。
炒山楂20、炒枳壳15、葛根20、草果15、生甘草10、煎服法、禁忌如前述。
二诊:8月23日。药进3剂,腹痛略减,大便泻下两次,较前爽快,他证如故。谅病既久,虽为少年,但药不可过猛,仍步上方出入,逐渐克化。
炒山楂20、炒枳壳15、陈皮15、川朴10、泽泻15、柴胡10、葛根20、草果15、白芍15、当归10、甘草10、煎服法同前。
三诊:8月29日。上药连进6剂,大便泻下黏稠秽浊之物3次,腹痛止,患儿精神好转,意欲多食而又不敢多进,黄腻之苔已薄。脉沉细不若前甚,手亦有温意。综观其证,湿热郁滞已有克化之望,脾始健运,阳气有布化之机,仍守上方加减续进。
炒枳壳15、陈皮15、川朴6、泽泻20、云苓20、柴胡10、葛根20、白芍10、当归10、炒白术10、甘草10、生姜6片。煮服方法同上。
四诊:9月5日。腹痛未发,余正常,予枳术丸一盒。
2.腹痛泄泻
郑某某,女,43岁,1981年9月24日初诊。患者月经超前,经常心中烦热,由于多食水果冰糕,引起腹痛泄泻,大便下而不爽,肛门灼热,小便深黄如茶,情绪易激动,易发怒,脉弦滑,舌质略红,苔薄黄。治当清热,通腑,化滞理气之法调之。方宗导滞理中汤意。
陈皮15、炒枳过同15、焦山楂20、云苓15、泽泻20、葛根20、柴胡6、银花15、连翘20、白芍15、生地榆15、生甘草10、
煮服方法同上。
二诊:9月29日。服药3剂,其中与孩子生气着急,其病非但不减,而头昏益甚。仍与上方,加钩藤30、川楝子10、续服。
三诊:10月3日。上方连进3剂,初服则腹中漉漉有声窜痛难忍,约1小时许,大便泻下秽浊之物甚多,腥臭难闻,周身汗出,少顷则腹痛止,汗出亦缓缓而止,安寐一夜,晨起身体轻松,肛门灼热之症亦减大半,按之腹部,仍感隐隐疼痛,服第3剂后,月经来潮,所下血色紫褐,夹有少量瘀血块,心中烦热亦除。脉来不若前甚,精神好转,再拟理气和血之药调之。
陈皮12、炒枳壳10、焦山楂10、云苓15、泽泻15、柴胡10、白芍15、地榆10、当归10、甘草10、丹皮6、生姜6片。煮服方法同上。
顺气理中汤方
乌药10、甘松10、木香10、陈皮10、制半夏10、小茴香8、柴胡10、泽泻10、肉桂4、大枣3枚,生姜6片。
上11味,以水3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
主治:脾胃虚寒,症见自利不渴,胸脘满闷,腹中寒痛,畏冷肢厥,不思饮食,或吞酸吐涎,食谷欲呕,或呕吐下利,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迟缓等。
1.小腹冷痛
陈某某,男,44岁,1986年10月20日初诊。患小腹冷痛已7年,痛时服香砂六君子丸,缓缓止痛。近来在菜地劳动,露湿下肢裤裆,下肢感到寒冷如水,回家又吃一块凉肉饼,傍晚小腹冷痛又发。目前,小腹冷痛,热水袋暖之痛缓,不时大便溏薄,中脘痞满不欲食,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色苍白不华,舌淡苔白,脉沉缓。
辩证治疗:少腹冷嘲热讽积久伏于下焦,脾阳肾火甚微矣。治当理气调中,暖脾温肾,驱寒止痛。综顺气理中汤加味调之。
乌药15、甘松10、木香10、陈皮15、制半夏12、小茴香10、肉桂6、柴胡6、泽泻12、干姜6、诃子肉20、赤石脂10、大枣3枚。煮服法同上。
二诊:10月24日。连服上药3剂,小腹冷痛见缓,他证如故,继予上方加减调之。上方减柴胡、泽泻,大枣加醋炙元胡10g。煮服法同上。
三诊:10月29日。上药连进5剂,小腹疼痛减轻大半,中脘显宽,大便调。脉仍沉缓,舌淡苔薄,脾肾阳气始展,鼓动之力尚微,继予原意出入。予20日方除甘松加元胡10、焦白术10、云苓15、吴茱萸6、煮服法同上。
四诊:11月6日。续服上药,小腹冷痛消失,四肢显温,痞满已除,食有馨味,继守上方。
乌药10、木香10、陈皮12、半夏12、小茴香10、炮干姜6、炒白术12、柴胡6、泽泻10、云苓15、淡茱萸6、甘草10、大枣3枚。
2.少腹寒积
于某某,男,38岁,1986年2月14日初诊。少腹痛疼痛,甚则环脐作痛,病已3年,在当地诊断为结肠炎,中西药杂投,迄今未得愈。目前少腹不时作痛,有时脘胀,不欲食,痛甚则左胁支满,大便时而溏薄,时而稠黏如冷冻,便而不畅。腰部沉坠不适,小便清长,脉象沉弦,舌淡,苔腻垢色白。
辩证治疗:少腹寒积,滞郁不散,治以化积周中,驱寒止痛,方以顺气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化裁治之。
乌药10、甘松10、木香10、陈皮15、制半夏15、小茴香10、柴胡10、泽泻10、肉桂4、炒白术10、白芍10、防风10、草果12、甘草10、当归10、煮服法同上。
二诊:2月20日。上方连服6剂,大便泻下秽浊之物数次,少腹疼痛十去其七,上腹显宽,此佳象也,仍过上方继进。
三诊:2月27日。续进原方6剂,疼痛止,大便尚欠通调,胁痛支满,腰部沉坠之感均除,脉不定期不若前甚。患者有急事返里,乃书上方予之,嘱以此方为之,配成丸剂,缓缓调之。
按:顺气理中汤一方,组方严密,乃一顺气理中,驱寒止痛之良方。
参术平冲汤方
白术10、党参10、云茯苓15、生甘草10、砂仁6、枣仁20、限期皮10、生姜、(切)
上8味,以水3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分湿服之。忌食辛辣、腥臭之物。
功效:行气温中,降逆止呕,安和胎元。
主治:恶阻、脾胃虚弱,呕哕不止,兼吐痰水,不进饮食, 形寒畏冷,身楚倦怠,脉象细弱,舌淡,苔白薄者。
恶 阻
周某,女,24岁,1962年2月11日初诊。怀孕两月余,近来不断发生呕吐,吐出多痰涎,不欲饮食,形寒畏冷,心中惊惕不安,精神疲倦,面色苍白不华,下肢浮肿,不温,小便消长,大便偏溏,时有肠鸣,夜不安,脉象细滑,舌淡,苔白薄。治当健脾温胃,降逆止呕。
炒白术18、党参18、云苓18、砂仁12、枣仁30、陈皮15、干姜9、(单炒至黄老色为度,不可为炭),生甘草12、煮服法同上,忌食生冷、腥臭之物。
二诊:2月16日。上药服5剂,呕吐逐渐而止,饮食可,不敢多进,下肢转温,浮肿消半,他症亦减半而未除,再守原方增减续进。
炒白术25、丽参9、黄芪18、云苓18、砂仁12、炒枣仁30、干姜6、生甘草12、大枣6枚
上9味,以文火煮取两遍,取汁2杯,日分2次温服。禁忌方法同上。
宣发脾气汤方
陈皮30、半夏20、云苓20、炒白术20、炒泽泻20、防风15、威灵仙15、夏枯草15、桑叶20、
上9味,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
功效:理气健脾,祛风化湿。
主治:痰饮眩晕(梅尼埃病偏于痰温者)。
临床每每风见痰湿中阻,脾阳被困者,除见胸脘痞满,恶心欲吐,心悸不安之主证外,又无不见头痛如裹,前额胀痛,眉棱骨痛,两耳蝉鸣,精神倦怠,四肢畏冷,手指麻木等六气形证者。此证此时,若但惟理气运脾,一派燥之渗之,乃其常法,然而外证往往不能随之尽解。余立此方,以二陈、白术、泽泻,内以理气运脾,以桑、防等祛风化湿,内外兼顾,一鼓作气以取内外双解之效。至于方药之组成、配伍,已经多年临证筛选而定。
按:眩晕一症,主证为头目旋转,目视黑花,其形如立舟车之上,站立不稳,起则欲仆,俗云头旋目黑之病。引起本病的原因,总而言之,不外乎外感受与内伤引起的,无不与七情相关,最常见有肝阳上扰,痰火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亏虚等。
1.
风水眩晕
顾某某,女,44岁,1968年9月4日初诊。感受风雨,周身痛楚,经治月余,病减大半,近旬以来,突发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有时视物左右旋转,有时视物上下旋转,不时右耳蝉鸣,怵惕不安,卧则视物亦旋转,闭目风吹草动觉身悬空中,口淡,不欲食,心烦,不时欲呕,按其上腹板滞,重按欲吐,面色苍白不华,目窠微肿,下肢跗踝微肿,扪之不温,脉沉弦略迟,舌淡胖大,苔薄白腻,询知已服中药数剂及谷维素、维生素B6等均无效。
辩证治疗:感受风雨,身楚微肿等症,未得尽解,湿邪内合于脾,致脾虚无力宣发,内外合邪,开成水湿停蓄而发眩晕之证,治以理气健脾,祛风化湿之法调理。
处方:陈皮24、半夏24、云苓24、炒白术24、盐炒泽泻15、防风15、威灵仙15、桑叶24、炒枳壳15、甘草6、上11味,以水4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生冷黏腻之口及鱼虾腥臭等物。
二诊:上药连服6剂,上腹板滞消减大半,饮食渐增,眩晕减却三成,目窠及跗踝之肿已消大半,脉象沉迟好转。前法既获效机,仍守原意出入。
处方:陈皮24、半夏24、云苓24、炒白术24、泽泻15、防风15、威灵仙15、桑叶18、炒枳壳24、广木香9、炒枣仁24、生姜6片为引。
三诊:9月25日。上药断续服药12剂,眩晕大定,食欲好转由腹部按之柔软,尽悸已安。唯舌苔尚未腻,脉象好转,重按无力,恐余湿未尽,脾之宣发未能复常。面色仍显苍白,仍守前法,略佐补脾生血之品,待脾之气血旺盛,健运有权,湿自化而病必愈。
处方:陈皮15、半夏15、云苓15、炒白术6、制苍术6、防风6、当归6、炒枣仁15、泽泻9、炒枳壳9、党参9、白芍9、生甘草6、炒麦芽6、
晚睡前温服1杯,早起饭前1小时许,温服半杯,仍忌生冷腥臭之品。
2.痰湿眩晕
梁某某,男,51岁。突然发病头晕,目花,耳鸣,站立不稳,在某医院就医,诊断为梅尼埃病。目前,头晕,目花,耳鸣并胸闷气短,心下痞胀,不时恶心,心悸,精神萎靡,四肢酸软乏力,脉象弦细,舌淡苔滑腻,综合脉证分析,属脾湿动经之眩晕证,拟理脾化湿化法。
处方:陈皮30、防风20、桑叶50、当归10、仙灵脾10、
上4味,水煮两遍,取汁3大杯,日分3次温服。忌生冷之品。上药连服3剂,病愈
温脾通结汤方
当归30、炒白芍20、大黄(微炒)10、炮附子10、干姜6、木香10、炒枳壳20、焙草果10、甘草10、防风10、
上十味,以水4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鱼虾肉及黏腻腥臭之品,各种奶酪酒类等。
功效:温脾化湿,通郁破结。
主治:慢性结肠炎(冷积便秘),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肠结核,或久痢赤白腹痛,肥冷,脉弦者。
1.
李秀成,男,56岁,1983年9月25日初诊。患冷积便秘已7年。据述:当初患下痢腹痛,泄泻不已,每且土霉素以止之,积年月累,病发辄此药服之届秋以来宿恙又发,服土霉素已无效。目前,腹痛绵绵,欲便不爽,泻下物黏液状。面色苍老浮虚,下肢跗踝肿胀,步履维艰,扪之不温,舌淡苔白兼滑,脉沉细。余诊后谓:冷积便秘一证,大多因失治或误治而致,此证当初为痢疾,按中医治法,当推瘀陈唑,通因通用,分而利之则病当愈。否则,见利则止,实犯兜涩太早之过,当今医生,逢泄泻及痢疾,每喜用土霉素,黄连素等以塞之,该患者塞而再塞,实成沉疴坏证,秽浊胶着于肠,实有坚不可摧之势,秽浊胶着日久不得排出,脾之血络亦必郁滞,是以痼疾不瘥而见气血亏虚,面浮跗肿,下肢不温,步履维艰之证,若非温通脾肾,化郁破结之法调之,何克有成。
处方:当归30、白芍15、太子参20、炒大黄12、炮附子10、广木香10、炒枳壳20、干姜6、焙草果15、甘草10、嘱患者先煮附子半小时,再加水,纳诸药煮取1碗,药渣再煮,取汁1碗,日分2次温服,忌食生冷鱼虾腥臭之品。
治疗经过:初服3剂,腹脐有刺痛之感,大便泻下白褐相杂之物甚多,但仍大便不爽。继按此方连服15剂,腹痛十去其七,仍有秽浊冷积排出。唯面浮减半而跗肿亦然。后加防风一药,腹痛止,浮肿几无。多年冷积,需待阳气来复则可断其病蒂,以原方药。轧为细末,蜜为丸,长期服,缓图治本。至12月上旬而病愈。
2.冷积腹痛
徐某某,女,53岁,1978年2月22日初诊。慢性泄泻已5年余,中西药服之无效,其病时轻时重,迄今未得愈。目前,少腹作痛作胀,大便溏薄,日行2~3次,大便泻出秽浊,含有黏液、脓血,便后仍感不爽,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食欲不馨,卧寐不安,少得适温则舒,感寒则甚,四肢乏力,跗踝长年不温,腰背酸楚,舌淡苔白根部罩灰且腻,脉细弦。曾在天津某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综合脉证分析,脾肾虚寒已久,阳气式微,温运无权,以致寒湿久羁,形成慢性结肠炎证。治以温暖脾肾,佐以理气化湿之法调之,方以温脾通结汤化裁,冀望应手。
当归30、炒苍白术各15、炮附子10、干姜6、炒草果仁12、炒白芍15、炒大黄10、云苓20、炒枳壳20、广木香10、炒苡米20、防风10、甘草15、
以水4杯,文火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生冷腥臭黏滑之品。
二诊:3月18日。上方服24剂,腹痛腹胀十去其七,大便已爽,一日1~2次,脓血止,食欲渐进,跗踝转温,面色亦转红润,精神振作,脉来不若前甚,舌苔尚且滑腻。仍守上方。
当归30、炒苍术15、炮附子10、炒草果仁12、大黄12、(一半炒炭0炒苡仁20、防风10、砂仁6、白芍10、甘草10、煎服、禁忌法同上。
三诊:4月16日。腹痛消失,按之柔软,大便转实,下肢转温,精神食欲均佳。余意停药,注意饮食有节则已,患者恐前病再发,再三求书方,书一小方予之。
处方:炒草果仁6、太子参20、炒白术10、陈皮10、云苓20、当归10、广木香6、甘草10、炒山药30、上10味扎为细末,每晚睡前以米汤冲服10g。
3.慢性痢疾
吴某某,1970年因患痢疾,迭服黄连素及土霉素维持治疗,其症时好时坏,终未得愈。同年8月15日,因恼怒伤食,其病转甚,始来就诊。目前,大便泄泻,日行2~3次,甚则6~7次,所下粪便黏腻,泻而畅,颇感痛苦,少腹作痛,脐左为甚,按之有包块,重按疼剧,脉弦滑,舌质淡,舌苔偏黄,脐左为甚,按之有包块,重按疼剧,脉弦滑,舌质淡,舌苔偏黄,口干不欲饮水。脉证综合分析,初病痢疾,兜涩太早,积滞留连肠道,日久不已,时好时坏,久泻而脾气必虚,脾气而湿滞愈甚,湿滞不化,因而形成慢性泻痢,近因恼怒伤食,引动宿积,诱发腹痛,大便秘而不畅,结合口干,苔黄,不欲饮水,且有虚中夹实之虞,治以健脾化湿,行气破积之法调之。
处方:当归24,白芍18、干姜6、广木香9、炒枳壳18、炒草果18、防风6、陈皮18、大黄炭9、制苍术6、炒车前子30、甘草6、
二、三诊:上药连服5剂,少腹作痛略减,大便日行1~2次,较为通畅。唯脐左硬块,按之仍感痛甚。再过上方,略加行瘀之品,望其机转。
处方:当归24、赤白芍各9、干姜6、广木香6、炒枳壳18、炒草果18、大黄炭9、陈皮12、制苍术6、三棱、莪术各3、桃仁3、五灵脂6、
上药水煮两遍,取汁2杯,日分2次温服。
四诊:上药迭进3剂,大便成形,腹痛止,脐左硬块,按之不及,重按仍觉作痛,精神渐振,饮食递增,脉象较前有力。
处方:当归15、白芍9、草果9、大黄炭6、苍白术各9、台参9、云苓19、甘草9、诃子肉9、煮服法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2:38 编辑

自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撰有《东垣试效方》一书之后,历代医家多有以《试效方》而著述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临床经验得以传世,本帖子有方有案,值得学习!学习中医,从医案入手是个好办法,可以直指临床!当代论坛许多假名医无一不是在临床医案上露出破绽,让人看穿其真面目。如有某佞人在假患者的厚棉裤上扎满针,以显示其“医术”超群;居然把这样的镜头发到某论坛来招徕患者,明眼人一望而知是个假货,可此类佞人居然自我感觉“良好”,真是费尽心机,然而这一切难道不是无效劳动?谁信呀,把个泡沫吹破了,还不是一场闹剧!
发表于 2010/12/26 17: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多味药的方子,就头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06: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4 07:59 编辑

复方大方是极高的境界,不是每个临床医师都能望其项背的,详见裘沛然所著《壶天散墨》一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