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主题 : 经方名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谷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3 0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能做一名张教授式的医生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呀!
发表于 2010/12/13 17: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就是如皋的.张老医生现在已经不怎么亲自坐堂了,好像是他儿子还是孙子在看病.以前我爸身体不好,肝炎很重,就是张老医生看好的.希望这样的老医生能够寿比南山.
发表于 2010/12/15 1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还是会有人有大医之德,而我们除了感动,更要行动,中医的智慧在你我身边
发表于 2010/12/18 19: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张老万寿无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6: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1 编辑

图书名称:《论中医革新》(张谷才 著)/南京中医药大学印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7: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1 编辑

论中医革新(一)
■ 张谷才
http://rgdt.cpcrugao.cn/News/10428.asp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编者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著名老中医、硕士生导师张谷才先生,年届八十八,桃李满天下。张谷才退休后回到我市常青镇高井老家,专门从事中医药抗癌研究。张老花了不少精力写就《论中医革新》一文,老先生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语言也许不是很精炼,我们从其通俗朴素的语言中,可以看到一个老中医对中医这一祖国瑰宝的目前现状的喜与忧,及其心系中医发展的一片炽热情怀。但老先生的文章仅是一家之言,现在本报连载刊出,请方家商榷。
前    言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以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抛出彻底反对中医的惊人观点,其博客上推出“关于征集促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提出“应该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至农村”,这一提议竟得到上万人的支持。随后各大报纸发表了《发展中医无需彷徨》、《中医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等文章,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推介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讲话,严厉批评了张功耀的言论。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我国特色的医学科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会被取缔的。然而,现在中医院西医化倾向日趋严重,中医先生既开中医处方又开西医处方比比皆是,农村中医大都改行西医基本不开中药处方。纯粹开中药处方的只有老年中医了,如此下去不是要别人消灭中医,而是中医自己消灭自己了。因此,中医改革势在必行,本人就中医改革及中医大学的改革、中医院的改革、中药的改革和目前中医人员一些不良倾向、中医走向世界等谈几点个人的意见,以供中医界同仁参考。
   一、 中医改革的意见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抛出彻底反对中医中药的惊人观点后, 2006年10月19日《扬子晚报》发表了《中医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一文,随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省名中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煌,全国名老中医、原南京市中医药大学校长周仲英,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医药局局长吴坤平,江苏省中医学副会长张华强等同志提出反对意见,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以为张功耀的言论仅有一点是可信的,就是全国所有的中医院中药使用率普遍偏低,由此可见中医院西化倾向严重,值得关注。
  民国初期大文学家余云岫,曾狂妄地提出要消灭中医。那时全国中医都起来反对,向中央请愿。现在张功耀教授提出“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他就是今天的“余云岫”。为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中医学工作的指导,促进中医学自身的改革,让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现就中医学的改革抛砖引玉,说说本人的看法。
  (一)中医药大学学制、课程的改革
  中医药大学的学制短,经典中医课太少,现代医学课太多,实习时间太短,带教老师的中医水平低。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从学制进行改革,可将现行的体制改为初中入学九年制,学生来源由各市初中包送,经考试合格后录取。课程前三年学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方剂、药物、诊断、经典选读等,要求熟读硬背,因为初中生记忆力好背书能力强,第二个三年课程医古文、医史、各家学说、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针灸、推拿等,西医课程作为辅助课不能安排太多课时,因为西医课程多了,影响中医课程的学习,最后三年是临床实习期,其中前两年应是中医内科为主,带教老师要考核学生中医综合基础知识,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一轮实习,认真写好中医病历,每科结束后要写好学习心得,后一年应独立坐诊,带教教师辅导。
  招收硕士生、博士生的中医基础要好,硕士、博士生研究的课题应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实际去研究,我们要培养出有理论、临床能力又很强的中医博士硕士生,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名医。
  中医药大学除了办本科、硕士、博士班等外,还应该开办中医进修班,专招各地有志于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重点学习四大经典、各家学说以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内外妇儿课程,科目不要多,重点在于巩固提高中医水平,亦可到各县去举办中医普及班,帮助市县培养中医人才,其次要办高级专科研修班,参加学习人员都是科主任以上中医药人员,教学方法采用师教生、生教生,一般以报告、讨论、研究、自学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写论文、报告、课题研究等知识,使他们成为各地中医院高级中医师、专家学者。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2 编辑

论中医革新(二
  (二)中医院治疗应以中药为主
  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纯用中药治病的中医院。我记得江苏省中医院初办时,很多病房不大用西药,治病疗效也很好,现在都西药化了。
  中医院的门诊除了江苏省中医院中医人员不大开西药外,恐怕各县市中医院80%以上中医既开中药方又开西药方。
  有的中青年中医基础理论太差,临床经验少,很少能写好中医医案,有的表面上看起来既懂中医又精通西医,实质上中医西医都不精。中医院的中医“五不”非常严重,即不看中医书、不写中医医案、不开中药处方、不研制中药、不写文章,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
  各地可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医院,以纯用中药治病为主,如肝病医院应研究出退黄疸、降转氨酶、逐水、软肝以及乙肝阳性转阴方药等;肾病医院研究出利尿消肿、消蛋白的有效中药。
  今后县市中医院除了纯用中药治病外,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培养出更多青年中医,或用带徒或办讲座或办中医进修班,来改变农村缺少中医人员的局面。
  (三)中医院应自制中成药
  中医院提倡自制特色制剂。中医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中草药配方及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药初成立时,就有协定方、自制许多中成药。中医院研制中成药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也是经济来源,如传统中成药六味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大黄庶虫丸、桂枝茯苓丸都可自制自用,降低药品的成本,最主要的还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发研制一些具有特色、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方便病员服用。对一些疑难病、肿瘤病、艾滋病等要有一些疗效可靠副作用又小的中成药。
  我退休十多年,在门诊多用自制中成药配合汤药治疗病症,所制的中成药是根据中医理论、临床经验处方,配以道地药材,精制而成。现在门诊中所用的中成药中用量最多、疗效较好的有肿瘤、肝病、常见病、调补药四个方面中成药,这些中成药都是通过长期临床应用观察,有效就用,无效更改,有的经过多次改进才定下来。
  (四)传统的中医师带徒模式要继承
  中医自古没有学校,所有名医都是由老师带徒传下来的,凡学中医者自古多读经典著作,如伤寒、金匮、内经,他们不但熟读还要背诵。我们的老师吴考般对四大经典、汤头歌、药性赋、脉诀等都背得滚瓜烂熟,并能注解金匮要略、伤寒论(有金匮五十家、伤寒百家注解),我们称他为活字典。
  60年代我校曾举行过老师带徒大会,有几十名学生拜全省名医为师,如单兆伟、邵荣生拜张泽生为师等,他们现都成为了当代名医。在中医青黄不接、缺少名医的情况下应该提倡中医拜师形式,医院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副主任、教授都应该收徒,要求他们选读内经、伤寒、金匮及温病条辩原文,背诵汤头歌、药性赋、脉诀,讲解内妇儿科课程,跟随老师临床写方,学制三到五年,帮助老师著书立说,写文章,搞科研,研制中成药。这样也许会带出很多青年中医,解决当前缺少中医的困境。
  在中医师带徒的工作中,有条件的中医院优秀的老师提倡集体带教,分工安排讲课辅导,实习时分散实习,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没有中医基础的一般四年到五年,如有基础的二至三年,学生毕业后由老师出毕业证书,卫生部门通过考核合格后发给执业医师证,使学生有就业出路。
  (五)建议国家允许私人办中医院、药厂
  办中医院和制药厂宜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国家办,同时考虑支持民办中医院和药厂,因为民营医院,不要国家投资,凡有条件的,均可办医院和制药厂,国家只要加强管理,让人民充分享受廉价中药治病。
  我于1991年退休后回到如皋市常青镇高井老家,开设中医门诊,重点治疗肝病、肿瘤、中风等内伤杂病以及妇幼疾病,在门诊中自制中成药供门诊应用。由于中成药疗效好,治愈疾病多,因此门诊病人越看越多,现在来门诊看病的人除本县外,有泰兴、泰县、泰州、靖江、如东、海安、东台、海门、江阴、张家港等。
  由于门诊病人多,拟申办“济民中医院”,征用本村土地5亩,自建门诊二层五间楼房,病房大楼三层五间,化验检查、x线、B超、CT等楼房二层五间。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医院拟开设肝病、肿瘤病、普内、中风、痔科等,约100张床位。门诊设肿瘤、肝病、内科、针灸科、痔科五科室,中药配方室。本医院以中医汤药与中成药治病为主,如遇急诊抢救病人用西药,为了继承弘扬中医药治病的特色,本院重在研究自制中成药治病的疗效,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中成药抗肿瘤、肝病等特效药。“济民中医院”正在申办中。相关手续正在申办中。
  我们在门诊临床中所用中成药,是根据中医理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先拟好中药处方,然后制成胶囊,用到临床,做到有效则守,无效则改。我们在15年的门诊中先后制成中成药30多种,经过临床应用总结,一般的疗效在80%以上,有的有效率超过90%。由于门诊病人多,中成药用量增加,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我有个设想,如果我的自制中成药能获得相关部门正式批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的相关要求,我们将拟建中药制药厂。(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7: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2 编辑

论中医革新(三)
■ 张谷才
  (六)中药店的管理
  中药本是治病救人的,但现在不少已过度商品化了,药商药贩到处皆是,仅高井一个小镇就有中药店三四家。中药中以次充好,伪劣药屡屡出现,严重影响疗效,名贵中药越来越少,价格不断攀升。更有甚者,中药采购员买药拿回扣,多的百分之四十,少的百分之三十,造成药价不统一,稀少药材价格越抬越高,助长了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中药店的药工老龄化现象严重,现在大多数是中青年药工,只会简单的称称药,不会炮制。中医用药讲究炮制,如果不炮制,用之就无效,或起反作用。如蒲黄和茜草生用能活血通经,炒后就变为止血药,龙骨、牡蛎生用安神、镇静,煅后就为收涩药,能止血涩精。枇杷叶、紫菀用蜜炙有润肺止咳作用,大黄生用能通便,活血化淤,熟用则通便化淤力弱。现在有的药店有老药工,他们的炮制搞得好,青中年药工就马虎,不会炮制。因此卫生部门要想办法办好药材炮制学习班,或将药工送去学习,否则中药炮制可能会失传。
  中药讲究出产地区,讲究地道药材。如川牛膝产于四川为佳,淮牛膝产于江苏;黄连品种越细越好,如细川连、川雅连都是正品货;大黄讲究花纹多,所以称为川锦纹。
现在药店品种太少,为了不让处方外流,用次品、用假药代替太多,如红参没有,用党参;西洋参用沙参代充;龟板缺货用鳖甲代;滑石代替石膏;石决明用牡蛎代。他们只顾赚钱,什么伪劣、次品药代替是常有的事。过去一味一小包,假药容易认,现在用大包合起来,你就难以分辨。这样不讲社会公德,只顾赚钱,导致疗效差看不好病,医生、患者苦不堪言。
  (七)中医书籍的出版
  要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必须把中医继承好。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及后世名家学说,要学得好,学得深,这样才能把中医继承好,有了理论必须注重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有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编写出中医书籍,这样才能从理论上、学术上真正发扬中医。
  我曾参加全国《金匮教材》的编写以及《金匮教材》《金匮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著,并且自己编写了《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题解》《金匮方解》。通过几十年的临床治病,总经了很多的实践经验,退休前后编写了《仲景内科学》《肿瘤药物学》,退休后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后又编写了《中医内科学》。
  但是在出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编写容易,出版难,《仲景内科学》与《肿瘤药物学》是我自费出版的,《张谷才临证集》是我的学生吴以岭博士帮我出版的。现在写的《中医七科全书》《简明中医书》《中医内科学》已去南京几个出版社联系,他们要我买书号或买书,最后在南京出版社买书号,100万字要5万至6万,太贵了,所以没有出版。
   我校肖少卿老师出了一本《针灸书》,因书卖不掉,印了几百本,钱用去了几万,现在书还放在书架上。如此下去,中医书无人敢写了,这样中医学怎样继承发扬呢?我建议卫生主管和出版部门应去研究解决,怎样扶持出版中医书籍。如果在各省成立一个出版中医书的协调小组,确认签订书目有没有出版价值,如有出版价值,财政部门应资助著书人免除部分出版费。只有大家来想办法克服,这样才能鼓励一批有名望、有实践经验、有理论功底的老一辈中医专家积极撰写专著,从理论上传承中医文化。正是:
老年中医渐衰亡    中年中医在改行
中医不读经典书    老师不教古今方
博士硕士培养多    名医难找徒悲伤
中医医院西医化    开刀挂水西药佳
两技中医到处有    纯粹中医难找他
现在医书著者少    出书买号钱难找
偶有书出无临床    纸上谈兵何人要
退休还乡开门诊    专治肿瘤疑难病
著书科研制成药    总想中医能创新
中医政策无限好    中央号召下行少
我说中医要革新    落实行动最重要
  二、中医药大学改革
  现在中医药大学存在的问题是学制时间短,中医经典课时少,西医课时多,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不深。实习时间短,带教教师中医理论基础浅、临床实践经验少,对学生要求不严。所以学生毕业后,辩证论治基本功差,不会写病历、医案、医疗心得、论文报告。
  南京中医学院先后办过几期全国中医师资班,为全国其他中医学院培养出许多优秀教师,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虽然培养出许多中青年教师,但这些教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差,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外语水平低,不能适应现在中医国际化教学任务。
  现在中医药大学的科研机构少,科研课题平淡,所以科研出成果很少,中医药大学没有制药厂。所以博士硕士生对中医中药科研少,不能创造发明新方新药,更谈不上研制中成药。
  南京中医学院原有编写组、印刷厂,所以能编写出许多中医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中医学》《针灸学》《中药大辞典》等专业书。现在因为没有编写组和印刷厂,所以没有什么书出版。因此中医药大学必须进行改革。
  (一)学制改革
  学制改革要结合中医的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本人的意见前面已谈及,不再赘述。(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7: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3 编辑

论中医革新(四)
■ 张谷才
  (二)教学要求
  招收硕士生、博士生的中医基础一定要好,所做的课题应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实际去研究,培养目标是有理论有实践的中医博士硕士生,希望他们成为名医。
  中医药大学除了办本科班、硕士、博士班等外,还应该开办中医进修班、高级专科班等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来提高中医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临床实习
  本科班九年制,实习时间三年,四年级后要到临床见习半年到一年,重点跟老师抄方。七年后,进行临床实习,在实习中要求学员反复背诵伤寒、金匮、汤头歌(包括方歌)。带教老师也要熟读以上书籍。
  实习要求将病历医案写好:初诊要写病史症状,讲究理法方药齐全,处方要有方有药,不能有方无药或有药无方。用药前要药物配伍,讲究君臣佐使,药味少而精。病历语句精炼,规范的医学术语,字迹工整不潦草,不能听病人说什么写什么,老师要在医案后写批语,不能只看病不收医案。病例要总结介绍,以便交流。实习一个月要写一篇学习体会。实习结束要写论文或病例总结,在实习中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不能放任自流,要讲医德医风。
  (四)培养师资
  60年代,南京中医院先后办全国中医进修,有的学院多次派教师来进修。北京中医院成立后,我院就支持他们中医师资数十名,现在北京医学院退休教授王玉川、颜正华、王锦之、陈新农等都是我们的同学,其次如安徽、湖南中医学院很多中医教师都是我校第一期本科生,这些学生都是各学院的高级教师和名医。
  因此,我想现在南京中医学大学应当继续开办全国性中医师资班。培养中医经典理论学生,临床实践好、外文水平高的教师让他们走出校门到世界各国去讲学,办医院办学校,另外学校要将优秀教师送到外校进修,尤其是外语教师少,要外出深造才能将中医教学推向世界。
  (五)科学研究
  学校有博士、硕士生、研究生,他们有很多的研究课题。所以有必要办一些研究所,如肝病、肾病、心血管、消化疾病和呼吸病研究所、肿瘤、结缔组织病研究所等。办研究所的方法,首先重点办几个研究所,所内的工作人员、研究经费、设备要齐全。研究的项目、课题成果、目标要求有计划,定期检查论证,开会交流。其次是在校外办研究所,某地中医对治疗某病效果好,争取校院联合办的形式。如经济有困难,学校可以补助,校外研究所要人员定点,研究生可以直接去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检查,如果研究成果显著,可在全校推广、予以鼓励表扬。
  (六)药剂改制
  中医大学要办中药制厂,主要是解决当前中成药缺乏的问题。现在临床常用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小金丹、中白散、九一丹。其次常用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麻仁丸等,另外还要不断开发新药,如我退休常用的是成药,治疗肿瘤有开隔丸(饮)肝癌消、去囊丹、灭核定,治疗肝病的有软肝丹、乙肝灵、降酶灵,常用药有感冒灵、喘咳停、头痛去、利胆素、泻利止、外痛去、补血丹、止血敏、补肾丸、白带丸、排石好。制药方法很简便,先拟处方,后将药研末胶囊装好,经过临床运用有效就用,无效就改。
  (七)编写书报
  原南京医学院有一编写组,先后编写出《中医概论》(后改为《中医学》)、《中医大辞典》,协编《方剂大辞典》等书,是全国出书最多的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大学成立后,编写组没有了,所以现在也没有书出了,因此我建议学校应该恢复编写组。
  现在的编写组的人选要选拔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外语水平高的,在编写工作上先编写一本根据现在医学理论用中医辩证论治方法的专著,内容包括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传染病科的《中国中医大全》,再编写一套外文《中医教材》,为中医走向世界打基础。
  在办好南京中医学大学学报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中老年医学教授出版一些有关中医心得体会临床实践的书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推动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发展中医振兴中医上发挥龙头作用。
   (八)印刷出版
  南京中医学院有印刷厂,能印学报和各种往来文件和书籍。我写了《金匮教学参考书》《金匮题解》《金匮方解》就是学校印刷出来的,但没有出版权。因此我想一个大学应该有印刷出版权,因为大学要出版书、杂志、学习心得论文以及教师的编写书籍,出版非常困难。我退休后编写了《张谷才临证》就是我的研究生资助在河北出版的,现在《济民医书》是学校介绍到上海中医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在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大,希望重新向上级申请恢复印刷厂,争取有出版社,学校教师和学生编写书籍和各种文件,学报很多,目前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处境非常困难,中医要想出书很难,在社会上要想消灭中医、取缔中医的浪潮中,将来对中医的发展和振兴具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
西医课时应减少    中医课程增加好
四大经典要背诵    方歌药性熟读妙
临床实习宜增长    带教理论结临床
病历医案认真写    论文小结要求良
博士硕士科研题    治病方药应当议
专攻疑难奇怪病    实验资料真实宜
编写书籍论说上    报纸杂志多快畅
总结报道也要搞    印刷出版及时光
要制成药办药厂    古方验方都要上
丸散膏丹针片剂    多快好省创新样
本科学制六年好    多办中医进修校
培养底层中医师    中医继承多荣耀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7: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3 编辑

论中医革新(五)
■ 张谷才
  三、中医院的改革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张功耀教授提出“应该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引起中医界的震惊。扬子晚报发表了《中医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接着人民日报发表了《发展中医无须彷徨》的文章,都批评了张功耀的错误言论。因为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优势,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会被取缔和消灭的,但是现在省市中医院已经西化了,中医既开中药又开西药,变为中不中西不西,农村中医大都不开中药处方,纯粹开中药处方只有老年中医了,如此下去不是别人消灭而是中医自己消灭自己,因此现在要振兴中医,中医院必须大改革,首先尽可能少用西药,多用中药治病,走中医自己的道路。
  (一)中医门诊
  省市中医的门诊,除设普通内科门诊外,应设中医各科门诊,如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痔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各科中医一律不用西药,要用传统中成药。如外用的膏药、外敷药、红升丹、白降丹、生肌散等;五官用药,如中白散、水硼散、锡类散;骨伤科用小夹板、膏药、换骨丹、活血丹;痔科用枯痔散、插管丹、药线等等。总之,在发扬传统的中药治病方法外,要研制新的中成药,要争创中医特色科室。
  中医内科是个大科室,除设普内外,应设有专科,如心脏科、肝胆科、肺脏科、骨科、胃肠科等,专门研究内科老大难病。同时还要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室,如肿瘤、癌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科。各科除用传统的治疗方药外,要创新,目的是要培养出名医专家,让他们来治西医不能治好的病。
  (二)中医病房
  中医院住院治疗要改革,要体现中医特色。可设两个病区,一是中医病区,所有的各科病人,一律用中药和传统的医疗法治病,要配合针灸、推拿治病,针灸在内科配合中起到很大作用,如病人昏迷就用针去刺人中、涌泉,有时一针见效。要把有效的单方草药用到病床中去,如蛇咬用半边莲生夏掏烂鸡蛋清调敷,如乳糜尿用稻根煨大枣;如斑蝥煮鸡蛋治肿瘤,守宫煮鸡蛋治疗淋巴结核等。中医要敢向疑难病挑战,去研究和创造新的特效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二是要设立一个中西医结合部,病区不大,床位数不超过十分之三。我反对中医院西医化,反对中医开西医处方,但我喜欢中西结合,因为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传染科将近十年,西医欢迎我,我和西医教授主任配合很密切,合作得很愉快,如中西结合治病,乙脑用汤剂鼻饲疗效非常满意,中医乙脑合剂,就是三黄败毒饮,用后退热快,但是遇到昏迷休克,还要西药抢救,中医的生肺散独参汤解救不了昏迷休克,如中西结合治疗出血热,残废率可能下降,因为大出血,用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清热凉血效果好;少尿期用导赤承气汤能清热通便利尿,但是遇到低血后期,当然西药比较好,如不相信西药硬用中药治,不但延误病机,甚至要死人的,再说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长期用激素,尿蛋白终不降,有的越服越重,我们用四衣汤代西药激素,可以将强的松减掉,浮肿和尿蛋白消退,由此说明,有些病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治不好,可以中西结合取得疗效。
  (三)医院中药房
  中医治病主要是中药,中药讲究是道地药材,不能用次品、伪劣品,因为假药是不能治好病的。饮片必须经过加工炮制,传统制药方法应继承发扬,现在老药工渐渐少了,中青年药工不讲究甚至不懂炮制,当然难以取得疗效。饮片有炙、炒、煮、炮、煅等方法。如治咳要蜜炙,行血要酒炒,止吐要姜汁炒,入肝要醋炒,止血要炮成炭。龙骨、牡蛎生能安神镇静,如煅方能收敛止清,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成炭才能止血。现在老药工不带徒,若干年后,中药炮制将面临失传,因此办个药材加工炮制班,使中药炮制后继有人。
  医院的中药货源充足,品种齐全,炮制如法。医院对外应设立中药配方部,对外出售中药成药,代客煎药送药,可以解决医院经济困难,也方便了群众,但出售中药要货真价实,公平合理不能卖伪劣药、次品药,更不可用其他药代替。
  (四)医院制药厂
  中医治病自古多用汤剂,但是也有用成药的,可是到现在仍然是用汤剂多,近来取缔中医者说“中药抓一把,煎一碗,服下去苦坏人”,由此说明中医治病用汤剂,几千年来应该改革。我退休后开设中医门诊,自制中成药数十种,从临床观察来看,疗效比较满意。60年代省中医自制许多中成药,曾印一本中成药协定处方,运用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我认为办中医院一定要办中成药厂,可以解决经济不足的困难。
  中医院要办中药厂,先将厂房工人安排完备,由科研处提供中成药处方,药工将方中药物研成粉末,包装好,贴上组成、主治及服法,就可出售。但需注意的是观察疗效,不断改进调整,达到用之有效、药到病除的目的。经典中成药,应严格按古方的要求加工炮制,确保疗效。
         (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0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