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574|回复: 9

罗大伦先生讲的感冒治法,想请这里的先生们给看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讲述感冒前,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医看病,是一定要分清阴阳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思路,有的人写出一个方法,就让所有的人服用,这些人都是没有领会中医的治病的道理。

那么感冒怎么分清阴阳呢?阴阳落实在感冒中,就是要分清寒热。
以前,中医把感冒分成风寒、风热等,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其实风寒和风热不是感冒的分类,而是感冒的不同阶段,感冒都是又温度变化引起人体的机能障碍导致的,每个人的每次感冒,都会经过风寒和风热的阶段。

首先,感冒第一时间是先在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我们最明显的表现是体表发冷,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伤寒学派说这是外邪袭击了体表,温病学说语焉不详,中医管这叫风寒感冒,其实这是每次感冒的最初阶段。
实际上,各位,这个阶段有的时候长点儿,可能持续个几天(甚至到发高烧了,中医说有里热了),有的时候则特别的短,几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因为它太短了,所以温病学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认为还有一种病上来就是表现为热证的呢。
各位,这个感到体表发冷的阶段太重要了,这个时候病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一下就把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啊!
怎么办呢?抢时间解除抑制状态呗!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能够刺激身体机能的食物饮料都可以,有的时候,甚至一杯热水都可以,通常,中医是用我们做菜用的大葱的白色的根部,切一下,加几片生姜(也是做菜用的),在水里稍微熬一下,注意,要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份,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他在熬银翘散时说的)。
我还经常让人用苏叶,也叫紫苏叶,药店有卖干的,各位可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小包,等到别人感冒了,你的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时候是用麻黄、桂枝等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不大用了,但是如果真是浑身冷得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的,通常表现的用苏叶、葱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热了,不再发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点汗,不要出大汗,也不要马上就去风口那儿站着。
还有个方法就是用热水袋,放在被窝里,放的位置是在自己后背的肺俞穴附近,就是靠近肺的脊柱两旁,不远不近,不要烫到皮肤,这样睡觉,也可以帮助阳气生发,使得体内的抑制状态得到改变。
这个阶段,中医叫外寒阶段。
这个时候如果咳嗽,可以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这个方子里面基本是温药,可以帮助身体组织抵抗。此时治疗咳嗽不可以用寒凉的药物。
如果在外寒的阶段处理及时,根据我的经验,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感冒给解除掉。
如果您在这个阶段没有注意,那么,病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里热阶段。

什么叫里热阶段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就是外邪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开始和外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你的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诊断指证是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内容,我经常通过痰和鼻涕来分析。这个阶段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有论述,比如白虎汤证等,但是由于那个时代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多,所以论述得比较简单,后世到了清朝,可用的药物多了,温病学家们在此处增加很多内容,很好,但是,增加多了他们就觉得这是自己发明的了,不是张仲景论述过的,于是就另立山头,创立了温病理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论述的里热的这个阶段,只是温病学家又在此处根据不同的坐标体系,增加了卫气营血几个层次而已。
这个阶段怎么办呢?扁桃体开始发炎了,开始咳嗽了,这些都让人无比的难受啊!
此时的方法是,用温病学家们的清里热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药物组合是:双黄连口服液(各个药店都有卖的),就是双花(金银花的别称)、黄芩、连翘,简称双黄连。
如果严重些,我倒是建议各位,如果您方便,可以自己去药店买来草药,自己熬一下,下面的这个方子是我经常用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基本的方子也就是:双花十克、连翘十五克、白僵蚕十克(捣)、公英十克、地丁十克、射干六克、苏叶六克(苏叶要熬好药闭火时后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如果咳嗽痰黄可以加上浙贝母、枇杷叶各十克。
这个方子里面的白僵蚕对咽喉疼痛效果非常的好。熬好药以后,要像喝茶一样地喝,随热随喝,不能一天喝两次就算了,要不断地喝,使得药力持续。
是热证,为什么要加上解表的苏叶呢?这是我的经验,感冒基本上没有纯粹的热证,在里热的同时,一定有各种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如果真的全部都是里热证了,那个病一定是极其的严重了。
一般情况下,在喝几副这样的中药后,内热就可以解除了。
我以前在方子里面还加入了防风和荆芥,现在给去掉了,因为加入后可以导致身体抵抗的增加,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实际这是抵抗强烈的缘故,但是恐怕大家会害怕,所以如果大家自己服药,还是去掉的好,这样就平稳了。
一般如果内热的阶段处理及时,我的经验是:基本可以在两天以内解决掉感冒(有的人症状的减轻过程会持续几天)。但是绝对不会再发展。
但是要记住,在感冒的时候,要清淡饮食,不要大鱼大肉,否则会导致感冒迅速发展。
感冒还会引起人体更深入的病变,比如伤寒学派说的少阴证等,这就不是大家自己能够解决的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用我说的方法,两天没有解决问题的话,就去附近找医生求助。
今年是闰五月,所以春夏之交显得特别的长,忽冷忽热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似乎要比往年长些,所以各位要准备好防治感冒。
总之,要诀是:要分清自己感冒的寒热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对证调理。
感冒还有暑湿感冒等,但是在春天很少会遇到,等到以后我再讲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先生对感冒的分类,以及对“里热”的治法,有没有偏颇?他认为黄痰、咽痛等表示有里热,需要用凉药。这一点让初学中医的我非常疑惑,有没有哪位经方家前辈能给讲解点评一下?对事不对人,主要是想弄清楚,不要学偏。
恳请各位前辈指教

摘录上文中罗先生对“里热”阶段的感冒的说法如下:


“此时的方法是,用温病学家们的清里热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药物组合是:双黄连口服液(各个药店都有卖的),就是双花(金银花的别称)、黄芩、连翘,简称双黄连。
如果严重些,我倒是建议各位,如果您方便,可以自己去药店买来草药,自己熬一下,下面的这个方子是我经常用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基本的方子也就是:双花十克、连翘十五克、白僵蚕十克(捣)、公英十克、地丁十克、射干六克、苏叶六克(苏叶要熬好药闭火时后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如果咳嗽痰黄可以加上浙贝母、枇杷叶各十克。”
发表于 2010/12/3 1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是以感冒不能用凉药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是医圣张仲景也错了?因为医圣张仲景在治疗伤寒传变到阳明,少阳,少阴也使用了凉药。

乱用辛温治疗感冒必然与仲景思路格格不入,有伤寒论条文为证。
《伤寒论》有: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发表于 2010/12/3 14: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热感冒治法是不同的,各位应该参考台湾经方大师倪海厦的学生整理的幻灯片 1冒治症簡易圖表 网上应该有下的

那里写的才是真正可以治疗感冒的方法,另外本网上看到有皮沙士的感冒笔记,也是经方的代表。
看来罗大伦博士故事讲的不错,他说自己精于中医诊断,但是用药却偏于温病时方,只能说大陆中医学院真是令人心寒。
刘力红博士到是把伤寒论读了,但是他的研究和写的书也看不出他到底有没有弄懂医圣的治疗之道和中医的思维方向,如果只是到处谦虚地拜师学几个方子,毕竟还是难成大医。
发表于 2010/12/3 15: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伦说的很有道理!是为大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6: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前辈们的意思是,罗先生这段治感冒的方法以及辩证思路是正确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经方对感冒的黄痰、黄鼻涕、舌头黄苔是怎样辩证的呢?

黄痰、黄鼻涕、舌黄苔,这些都表示有里热,是这样理解的吗?
发表于 2011/1/6 2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
发表于 2011/1/6 2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owoyeahgeena 的帖子

罗大伦所说的是所谓的杂方派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5: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版主大人和各位前辈的指教,不过我还是觉得很迷惑。

而双黄连口服液这类寒凉的中成药,不会伤及中土吗?这和仲景先师用寒凉药的思想可以同样看待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