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07: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谈体会:
明 2010-12-11 14:36:36
老师:做完太阳下篇时,突然有一种感悟,不知对否?
太阳下篇,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仔细的辨证,同是心下痞硬,具体到何方,非常的细致。联系,少阴篇,论下利,也是如此,论呕,也是如此,论手足逆冷之四逆,也是如此
同样,在阳明篇,就是在内实,大便难,大便干燥的情况下,如何再准确的辨中寒,中风;大小承气的区别及使用条件等。口渴,也是这样辨
金谷子 15:04:22
是的。
整部伤寒在示法我们,如何入手细化形成规范,来应对临床的各种复杂的病证。
力求细察病机到极微,临证决断有指标。
明 15:09:43
这种以症状为中心论述,在太阳下篇开始,至厥阴篇止,比较突出
金谷子 15:10:16
一切的病机,皆由脉、证表述。
明 15:12:21
谢谢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