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33|回复: 2

心安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12: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为邪毒侵心,注重清心解毒、祛邪外出,特别是“清利咽喉”之品的使用;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着重补心气,益心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者勿忘活血通心脉。同时配合使用“心安颗粒”。该药是专科学术带头人根据本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以“益气养阴、清解余毒、化瘀行滞法”组方的院内纯中药制剂(药物:黄芪、板蓝根、苦参、赤芍等),能明显缓解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临床运用效果好,主要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慢性期,且价格便宜,易于患者携带、服用。
     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在大三上学期上诊断课时老师替我听诊时怀疑有早搏,后经心电图证实为室性三联律,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上中医基础课时找老师开方,老师让我吃“心安颗粒”,又叫麦黄养阴颗粒,再结合辅酶Q10,一年前吃了心悸症状减轻很多,近来感觉微微有点心悸,又叫老师开了10盒。在临床上患者对这药反应挺好的。可惜的是该药为院内制剂,无法外销。
发表于 2010/11/22 1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   lal Myocard   t   s)是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或间质性炎症。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由于本病具有温病的特点,刘老认为本病亦应属“温病”的范畴。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突出“从肺论治”,研制的“调肺养心冲剂”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外因为感受风热邪毒,其次为感受湿热邪毒,内因正气不足所致。感受风热邪毒则发为风温,多见于冬春季节。风热邪毒或从皮毛而人,或从口鼻上受,肺首当其冲,即“温邪土受,首先犯肺”。先犯上焦肺卫,表现为发热、微恶寒、咳嗽、口微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风热邪毒具有变化迅速的特点:一是可人里化热,炼津为痰,痰热壅阻,上扰心神,则心神不安,故表现为胸闷、咳嗽、心悸等。二是“逆传心包”,即损伤心脏。

  这与温病常说的“逆传心包”不同,后者主要指表现为神志异常如神昏、谵语等症。《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心脏不可受邪侵。他认为当邪气过盛,正气不支,则邪气可深陷,可直接损害心脏,导致心气不足,心阳虚衰,心阳暴脱,则表现面色咣白、心悸气短、汗出肢冷、脉微欲决等,甚至可导致阴阳离决,出现猝死。三是易耗气伤阴,日久则可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再加之阴虚则脉道涩滞,故可出现气滞血瘀。风热邪毒致病,若及时治疗,病邪祛除亦快,病程相对较短。

  感受湿热邪毒则发为湿温,多见于夏秋季节。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由于同气相求,故湿热邪毒虽外受,但好犯中焦脾胃,湿热上扰心神,表现为胸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湿热邪毒,一方面易阻遏气机,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心脉失养则心悸、胸痛;另一方面易困脾阳,日久则心阳不振,胸闷、心悸乃作。湿热致病病势缠绵,传变较慢,这是因为湿性粘腻缠绵,所以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且愈后易于复发。

  刘弼臣教授对于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心论治、从脾论治、从肺论治的探索过程,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并从整体观念出发,大胆地提出了“治心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新观点,兹介绍如下。

  从心论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御外邪的能力较弱,易为外邪所伤。外感邪毒,侵犯心脉,气血阴阳受损,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听诊可有第一心音低钝,或者有早搏,轻者无自觉症状,仅做心电图和化验心肌酶时发现。临床表现:或发热,有明显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不适,手足凉,肌痛或腹痛等症状(至少2项),小婴儿可有拒食、发绀、四肢凉等等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以邪毒侵心为主要特征。邪毒侵犯人体,可由鼻咽或皮毛而人,袭肺损心;或从口而入,损伤脾胃,蕴湿郁热,上犯于心;或因外邪袭表,导致营卫不和,侵及血脉,先伤心体,继损心用。故刘老主张从心论治,直达病所,提出“清热解毒护心”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大法之一。

  (1)风热袭肺侵心:常见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同时可兼见面色苍白、多汗。较大患儿可自诉乏力、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证属风热邪毒袭于肺卫,郁而不解,内侵于心。治疗宜以疏风清热,解毒护心为法,方选银翘散加减。药如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竹叶、薄荷、桔梗、玄参、板蓝根、丹参、苦参、芦根、甘草等,随症加减。

  (2)湿热上扰心神:多见于夏秋季节,常见寒热起伏、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倦怠乏力、腹痛腹泻、脘闷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结。治疗宜以清热利湿,宁心安神为法,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药如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藿佩梗、苏梗、丹参、苦参、半夏、泽泻、木香、厚朴等,随证加减。

  (3)痰热内蕴扰心:常见发热咳嗽、痰多色黄、心烦失眠、胸闷心悸、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促。或有外感余热未净,低热起伏。治疗宜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法,方选柴芩温胆汤加减。药如柴胡、黄芩、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郁金、瓜萎、丹参、甘草等,随症加减。

  (4)气滞血瘀阻脉:多见于病程日久,以胸痛为主的患儿。常见心悸气短、胸痛如针刺、或胸胁胀痛、舌质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结。治疗宜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枳壳、郁金、柴胡等,随症加减。

  (5)气阴两虚:常见心悸、胸闷气短、心烦失眠、盗汗或自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治疗宜以益气养阴,养心复脉,方选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药如炙甘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桂枝、白芍、炒枣仁、丹参等,随症加减。

  (6)心阳不振: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后期,心动过缓的患儿。临症常见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倦怠乏力、畏寒肢冷、或肢体浮肿、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无力。治疗宜以温振心阳为法,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药如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丹参等,随症加减。

  (7)心阳虚脱: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的患儿。临症常见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冷汗淋漓、心悸气短、四肢不温、脉微欲绝或促代。由于邪盛正虚,正气不支,心阳暴脱,故治疗急以温振心阳,救逆固脱为法,方选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药如红参、炮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等,随症加减。需要注意的是,人参一定要选择上等好的红参,药味不宜太多,用文火煎,时间最好长一些,可采用鼻饲的方法用药,这样效果才会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7: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分型太多,临床上不太好掌握,心安颗粒是我们学校附属医院自己研制的中成药,效果很好。如果是服用炙甘草汤或桂枝龙牡汤有是效果并不理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