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7 0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0/11/7 00:49 编辑
中醫的著述實在太多了﹐初學沒人指導﹐要自學﹐真是望洋興嘆。後學個人摸索了很
久﹐覺得應該先學針灸﹐熟悉經絡陰陽五行理論﹐加上一些醫古文﹐然後再學內經。
內經素問基礎有了之後﹐可以回頭再學針灸古籍﹐如靈樞和甲乙經﹐也可以將來再
看﹐先學神農本草經﹐傷寒金匱。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再從頭翻閱溫習以前學的針
灸﹑內經﹑本經乃至傷寒金匱﹐可能得來回幾次﹐把幾個中醫始祖之作讀熟﹐事半
功倍。能把握這個體系﹐已經相當不錯了。再添加些別的﹐就不容易亂﹐最後看醫
案。不然﹐歷來醫家各有一套﹐各說各話﹐讓學人無所適從﹐真的很難有譜﹐自學
更難。傷寒金匱無疑是藥中聖典﹐但是不熟悉內經辨證和本草經的藥性說﹐傷寒金
匱的思路很難明瞭﹐而沒有經絡﹑陰陽五行理論和針灸基礎﹐看內經跟看天書一樣。
臨床固然重要﹐但是沒有這些基礎﹐讀臨床醫案固然痛快﹐受益不大﹐照搬也難免
出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