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85|回复: 5

从《胃脘痛》一书看中医疗法的演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0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购买到了一套上海中医文献馆资深研究员编的《中医常见症文献专辑》,现在就其中《胃脘痛》一书谈谈中医对胃脘痛一症的治疗兼论中医的源和流。
    《胃脘痛》一书,摘录了从《黄帝内经》----清末民初的王泰林《西溪书屋夜话录》等111部中医古籍,其中的医理,治法,治则,方剂,医案,外治,导引诸方技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披阅了几次之后,渐渐形成了一些概念:
1.              除了《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等不立方的古书外。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关《胃痞》,《心痛》的方剂有: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枳术丸,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旋复花汤等,其中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且辛燥药比重较大。
2.              此后,由《外台秘要》------李东垣《兰室秘藏》诸书,传承上都以辛香燥湿药治《心胃痛》,常用之药有:半夏,厚朴,砂仁,豆寇,木香,槟榔,陈皮,香椽,高良姜,香附,元胡等。寒症主张加附子,干姜。
3.              朱丹溪不主张用香燥药治胃病,因此他提高出用:栀子,黄连,乌药,川芎,香附,苍术,神曲,等药。同时他纠正了古人心痛胃痛混淆的错误,认为当心下痛者,皆胃脘痛也,要和“早发夕死的厥心痛分开来”,并命名为“真心痛”,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心肌梗死”。
4.              高鼓峰认为:治胃痛,还须从肝肾论治,给予出了疏肝养阴的“滋水清肝饮”,用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白芍,枳壳,大枣等药。
5.              叶天士认为:应脾胃分开论治,他提出,脾恶湿喜燥,胃恶燥喜湿,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胃病,不可纯用香燥,宜清养胃阴,给出了“益胃汤”,用沙参,玉竹,等药。他还提出“久病可能入络”,宜用疏肝活血的方法治疗。
6.              在宋元明的医书中,有二十多本书,都记载了一条处方:手拈散。用药为草果元胡索,灵脂并没药,醋调服三钱,好似手拈却。我看这是一首关于久痛入络的处方。
7.              魏玉横在《柳州医话》里给出了首清养胃阴的良方《一贯煎》提倡用:川楝子,白芍,天冬,生地等治疗胃脘痛。
    从上面所述,我非常简单粗略地综述了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梗概,从中可以看出,中医是发展的,后贤的的某些成果,应是前人不足的补充。因此,学习中医应全面,不能死守一书,要贯通各家,因时致变,才能学到活泼的医术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10/9/15 09:58 编辑 ]
发表于 2010/9/15 16: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推理给人启发。

多谢提供。
发表于 2010/9/15 17: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已发展到:阿莫西林+胃必治+雷尼替丁+西沙必利时代了,有些在进步,有些却是退步,宜辨证看待“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还有“拉索拉唑,阿奇梅素,甲消唑,马来酸曲美布丁”呢,能解决问题么?
发表于 2010/9/15 2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yeqin 的帖子

谢谢提醒,我将不恰当的跟贴编辑下。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0/9/16 09: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08: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慧先生说拉索拉唑是“止痛药”,不敢苟同。拉索拉唑是西医的所谓“质子泵“类药,其作用是强力抑制胃酸分泌。抗菌药和甲消唑的使用,是为了”杀灭“幽门螺旋菌。请勿再在此帖说西医了。好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