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心物一元

望着孩子求助的眼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7 15: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猫单吃竹子,营养严重不良,但体胖可爱。据说全凭吃的量大。
发表于 2010/8/27 15: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的母亲真的太多,就算吃素也要会吃、会搭配才行,而且食量可能比一般人要大些。吃素绝对是门学问,不只是不吃肉这么简单。

过去旧社会条件艰苦,孩子夭折的很多,很多祖母级的老妈妈都有几段辛酸的往事,孩子没了、养不大在旧社会很常见,可怜的老一代母亲们就算经历过多次了仍然是很伤心。
发表于 2010/8/27 15: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linlin124</I> 于 2010/8/27 11:25 发表  说说我家的情况,目前8个月,母乳+辅食,辅食通常是米粉或粥,有时也吃面条,粥是杂粮粥,有时还加点花生酱,有时把水果打在里面,肉蛋奶都没吃过,我也吃得非常少,中午单位里吃一点,晚饭基本全素,我觉 ...
不是营养不够,是脂肪较少。
发表于 2010/8/27 18: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素,要多吃主食:大米、白面、玉米、土豆、番薯等,
这些主食一般都是种子类,
种子,能孕育生命,自然营养足够。
发表于 2010/8/27 19: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她还反问,为什么有人素食,像旧社会条件那样艰苦,孩子不也都长的挺好吗?有学历的人,总会有反驳的话来应对,却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因孩子早已疲惫,我也没做解释。"

其实也很好回答:“如果您的孩子照您这样喂养也长得挺好,那我无话可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2: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P>新旧社会,苦难各有不同。 </P>
<P>&nbsp;</P>
<P>旧社会,多数孩子不能读书,现在可好,读吧,可以读20年的书。国外倒是认可了半工半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P>
<P>&nbsp;</P>
<P>再换个角度看,旧社会食物严重缺少,但女人多不读书也没有电视看,节省了大量人体元气供生养孩子用。 </P>
<P>&nbsp;</P>
<P>现在的女孩,晚婚,读书到大学,多比男孩能考试能记忆,高中女生因学习压力太大,有些都闭经了。</P>
<P>空军也因为招不到合格的飞行员,其视力标准也在下调。 </P>
<P>&nbsp;</P>
<P>用脑、用眼,是最耗费精气神的,比体力劳动消耗的多的多。这里不好做量化分析,但结果是肯定的。 </P>
<P>&nbsp;</P>
<P>找到我这里咨询的,女性多是高学历,当然不认字的也上不了网,这里绝对不是说学历高的女性身体就肯定不好或着说是生的孩子肯定就虚弱,有个体差异的,个差异是巨大的。</P>
<P>&nbsp;</P>
<P>&nbsp;但总体来讲,用脑多、用眼多的女性,对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难以预料。</P>

[ 本帖最后由 心物一元 于 2010/8/27 22:07 编辑 ]
发表于 2010/8/28 16: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看见人家胎里素的宝宝,父母都吃素,孩子生下来也吃素,那人家不是严重营养缺乏,但是孩子很壮实也很可爱,十几岁了,不太生病的.</P>
发表于 2010/8/28 17: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五迟、五软

<P>小儿五迟、五软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P>
<P>&nbsp;</P>
<P>  古代医籍有关五迟、五软的记载颇多,早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就记载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小儿药证直诀·杂病证》云:“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记载了五迟的某些典型症状。《张氏医通·婴儿门》指出其病因是“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活幼心书·五软》指出:“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并认为:“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而得。”《保婴撮要·五软》指出:“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皆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有关其预后,《活幼心书·五软》明确指出:“苟或有生,譬诸阴地浅土之草,虽有发生而畅茂者少。又如培植树木,动摇其根而成者鲜矣。由是论之,婴孩怯弱不耐寒暑,纵使成人,亦多有疾。” </P>
<P>&nbsp;</P>
<P>【<STRONG>病因病机】   </STRONG></P>
<P>&nbsp;</P>
<P>五迟五软的病因<STRONG>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亦有属后天失于调养者</STRONG>。  </P>
<P>&nbsp;</P>
<P> 先天因素父精不足,母血气虚,禀赋不足;或母孕时患病、药物受害等不利因素遗患胎儿,以致早产、难产,生子多弱,先天精气未充,髓脑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养而成。后天因素小儿生后,护理不当,或平素乳食不足,哺养失调,或体弱多病,或大病之后失于调养,以致脾胃亏损,气血虚弱,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P>
<P>&nbsp;</P>
<P> 五迟五软的病机总为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协调运动。若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立迟、行迟;头项软而无力,不能抬举;手软无力下垂,不能握举;足软无力,难于行走。齿为骨之余,若肾精不足,可见牙齿迟出。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心气不足,肾精不充,髓海不足,则见言语迟缓,智力不聪。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见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肌肉软弱,松弛无力。 </P>
<P>&nbsp;</P>
<P>【<STRONG>临床诊断</STRONG>】 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3.五迟、五软之症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的变化。 4.可有母亲孕期患病用药不当史;产伤、窒息、早产史;养育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P>
<P>&nbsp;</P>
<P>&nbsp;【<STRONG>辨证论治</STRONG>】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手软、足软,主要在肝肾脾不足;语迟、发迟、肌肉软、口软,主要在心脾不足。 2.辨轻重五迟、五软并见,病情较重;五迟、五软仅见一、二症者,病情较轻。 二、治疗原则   五迟、五软属于弱证,以补为其治疗大法。根据证型不同,分别施以补肾养肝,健脾养心。本病一般用散剂、膏剂等中成药剂长期服用,并宜配合教育训练等法缓图进步。 三、分证论治 1.肝肾亏损 证候:筋骨萎弱,发育迟缓,坐起、站立、行走、生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头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分析:肝肾不足,不能荣养筋骨,筋骨牙齿不能按期生长发育,故见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之症。 治法:补肾养肝。 方药: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茱萸滋养肝肾,鹿茸温肾益精,五加皮强筋壮骨,山药健脾益气,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丹皮凉血活血,麝香活血开窍。   齿迟者,加紫河车、何首乌、龙骨、牡蛎补肾生齿;立迟、行迟者,加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肾强筋壮骨;头项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补养肝肾。 2.心脾两虚 证候: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头发生长迟缓,发稀萎黄,四肢萎软,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吮吸无力,或见弄舌,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舌淡苔少,脉细。 分析:心主神明,言为心声,心气虚弱,故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心主血,脾生血,发为血之余,心脾两虚,血不荣发,故发迟难长,发稀萎黄。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摄取精微化生气血,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荣脏腑肌肤,故见四肢萎软,手足失用,肌肉松弛无力,口流清涎,咀嚼吮吸无力,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弄舌乃智力不聪之征,舌淡苔少,脉细,为心脾两亏,气血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调元散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补血养心,石菖蒲开窍益智。   语迟失聪加远志、郁金化痰解郁开窍;发迟难长加何首乌、肉苁蓉养血益肾生发;四肢萎软加桂枝温通经络;口角流涎加益智仁温脾益肾固摄;纳食不佳加砂仁、鸡内金醒脾助运。 </P>
<P>&nbsp;</P>
<P>[<STRONG>其他疗法</STRONG>] 一、中成药剂 1.杞菊地黄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肝肾阴亏证。 2.金匮肾气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肾气不足证。 3.十全大补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 二、针灸疗法 1.灸法灸足踝各3壮,每日1次。用于肝肾亏损证。灸心俞、脾俞,各3壮,每日1次。用于心脾两虚证。 2.耳针取心、肾、肝、脾、皮质下、脑干,隔日1次。用于五迟、五软。 </P>
<P>&nbsp;</P>
<P>【<STRONG>预防护理</STRONG>】 一、预防 1.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健康检查,以避免发生遗传性疾病。 2.孕妇注意养胎、护胎,加强营养,按期检查,不滥服药物。 3.婴儿应合理喂养,注意防治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护理 1.重视功能锻炼,加强智力训练教育。 2.加强营养,科学调养。 3.用推拿法按摩萎软肢体,防止肌肉萎缩。 </P>
<P>&nbsp;</P>
<P>【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又足少阴肾之经,其华在发,若少阴之血气不足,即不能上荣于发,苣胜丹主之。又有惊邪乘人心气,至四五岁尚不能言语者,菖蒲丸主之。” 《保婴撮要·五软》:“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夫头软者脏腑骨脉皆虚,诸阳之气不足也。乃天柱骨弱,肾主骨,足少阴太阳经虚也。手足软者,脾主四肢,乃中州之气不足,不能营养四肢,故肉少皮宽,饮食不为肌肤也。口软者,口为脾之窍,上下龈属手足阳明,阳明主胃,脾胃气虚舌不能藏而常舒出也。夫心主血,肝主筋,脾主肉,肺主气,肾主骨,此五者皆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FONT color=red>故骨脉不强,肢体萎弱,源其要总归于胃。”</FONT></P>

[ 本帖最后由 野医 于 2010/8/28 21:48 编辑 ]
发表于 2010/8/28 18: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骨脉不强,肢体萎弱,<STRONG><FONT color=red>源其要总归于胃</FONT></STRONG>。与吃肉吃素无关!

[ 本帖最后由 野医 于 2010/8/28 18:19 编辑 ]
发表于 2010/8/28 21: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原帖由 <I>野医</I> 于 2010/8/27 15:14 发表 不是营养不够,是脂肪较少。
</P>
<P>&nbsp;</P>
<P>呵呵,跟野医师傅还是有很多认同点的,大概太非主流了,所以总是要来网上找点支持,网下找不到,说多了会被认为外星人。</P>
<P>&nbsp;</P>
<P>出生后体检过一次,被认为体重不达标,还给配了一堆钙片和鱼肝油,花了100大洋,不想跟医生搞矛盾还是配了回来闲置。后来就未再去体检,觉得小孩能吃好,睡好,拉好,精神好就行了,何必纠结于体重,何况月子里奶水还比较少,有一个适应过程,可能月子里长得慢也没什么。后来上网看到现在的体重标准是根据奶粉小孩的标准制定的,就更释然了,父母都是瘦人,根据遗传来看,也难养成胖子吧,呵呵!</P>
<P>&nbsp;</P>
<P>目前觉得小孩自己看看还好,跟别人比是不那么胖,体形也小,有些四五个月的似乎身材和我们差不多,感叹一下,头发比较少,这个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大信别人说的缺钙缺锌的)其它还可以,爬得挺快了。就顺其自然吧。</P>
<P>&nbsp;</P>
<P>我就是心物一元先生说的每天对电脑,又看书的女性,对电脑是工作所需,没办法,看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不然工作之余我干嘛呢,我精气虚是没疑问的,不过我觉得如果慢慢学习将心态能够放好,不过分追求外在的东西,少攀比,安于现状,顺天听命,烦恼就少很多,对身体也会好些。如果不看电脑不看书,天天都在算计,像王熙凤那样也是活得很累,精气很虚的。</P>
<P>&nbsp;</P>
<P>不过心物一元先生说的确实现在是大部分我们这类所谓“白领”的真实现状,根源还是不安份的,浮躁的心。</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9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