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的流感疫苗对人体有害吗?
2008年初导致欧洲、美国、香港等地数十名儿童死亡的病毒株,已被FDA的官员证实,是我在2006年预测的“H1N1型变异病毒。恰恰是DCD在去年的疫苗中“没有想到”而被漏掉的。迄今为止,针对这一病毒的流感疫苗,还没有上市。去年的疫苗与当前流行的病毒不匹配,因此,无论已经打入人体内的或是还在保存期的疫苗,都已经无效了。那么,无效疫苗对人体是否有害呢?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人向公众说明,也没有科学报告证实那些死亡的孩子都是没打过疫苗的?是否打疫苗的人群死亡率低?
我们用常理来思考一下,各种疫苗都是有毒的“异性蛋白质”,对人体都有害,只不过为了防病的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罢了。那些能获得终身免疫的疫苗,如“牛痘”、“破伤风”等,打一次也值得了,这叫吃小亏占大便宜嘛。然而,流感疫苗要每年打,人体就要年年为消灭这些毒疫苗而耗费一定的免疫资源。我认为,流感抗体在人体内遇到相同病毒侵袭的机会,半数是10年,半数是30年一次。换句话说,是年年忙着与“人为入侵”的毒素打仗,然后养一大堆无用武之的的“卫兵”。
在动物实验中往往体质的差异是忽略不计的,因为被试动物的年龄和体重相差无几,只管到期抗体阳性就算OK啦。而且实验动物只使用一次就完成任务,有哪只动物是连续打10年、20年疫苗的?于是,人体就成了后来医学数据的长期实验动物。为什么有些体质越好的孩子接种后会发烧?医生说是因为机体抵抗力好,排毒反应快速,随后抗体生成也快。而那些体弱的孩子往往只表现乏力,食欲减低,或病病殃殃的,属于机体免疫机能不足,排毒反应迟缓,产生抗体的时间也延长。反而注射疫苗的对象恰恰要求体弱者优先,科学家是否考虑过,年年往本来已经体弱多病长,免疫资源匮乏的老人、儿童体内注射疫苗毒素,不是雪上加霜吗?
流感疫苗对人体都干了些什么呢?2003年10底一次偶然的经络测量发现,让我们开始关注流感疫苗对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我对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连续观察经络变化八年,观察流感疫苗的影响从2003至今已经5次回合,每年打疫苗前后经络的表现呈规律性重复。我的发现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一般体质的人,在10月底接种流感疫苗后,从第3至7天出现毒苗引起的肺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肺经的失衡可以在两周左右恢复,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表现需要持续8个月以上,直至第二年的大暑节(7月22日)前后突然消失。如果遇到体质下降的年份,或者疫苗质量有问题,或者流感疫苗与流行的病毒匹配率较低时(2005年),其感冒的次数反而多,持续时间也远远超过人体原有的7天自然病程。意思就是,打了流感疫苗会导致免疫资源的提前消耗,对体弱者则是消耗了仅有的储备,机体补充不及,势必导致抗体生成的时间延长,抵抗力更加不足。每年接种疫苗的时间又与流感的流行季节非常接近,这时如果遇到变异的流感病毒来袭,反而失去原有的抗病能力,使得病情迁延,症状更重,甚至死亡。所以无用的疫苗肯定是有害的,对体弱者更糟。而且,过度刺激免疫系统是否导致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增加?无端消耗免疫资源又是否减弱人体对癌变细胞的清除能力?希望有良知的科学家们认真研究。
由于经络测量图象的篇幅较大,不能将追踪多年的资料完整呈现在报纸上,读者如有兴趣可以上网www.baiclinic.com,或订购我在2006年出版的《医易时空医学》一书阅读详细资料。网上和书上提供的真实的图像纪录,相信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客观说服力。
2008年9月下旬以后,如果气候表现为秋行夏令,应凉反持续燥热的话,将导致新一波的流感潮,比年初时可能更加严重。各种呼吸道疾病、肺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关于2008年的养生食疗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预治,我在2~3月份已经谈过,可以根据自己出生年尾数,上网查询适宜的食药保健。我会继续弃而不舍地用自己方式追踪观察这场流感,无论将来的科学认证结果如何,我都在传播祖国医学之大爱的过程中体验到努力的艰辛,同时也享受到先知的忧与乐。
(此处可以结束全文)
六.人的流感病毒从哪来?
据说所有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类。以前流感病毒就住在鸡、鸭、鸟等禽类的体内,医学上称为原始宿主。平时流感病毒与禽类和平相处,既不引起禽类发病,也不会轻易跑到人类为患。只有自然界环境让病毒觉得实在不舒服,不改变就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发生顺应自然的变化。俗话说船小好掉头,病毒是一种极小的蛋白质,对气候和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变化也非常快,我们称为变异。这有一张甲型流感病毒的模式图,摘自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
病毒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由H和N构成的外壳上,H比N的结构更简单,所以变化也更快速。禽类也对较大幅度变异的病毒没有抵抗力,所以“鸡瘟”就很快流行开来,让成千上万的禽类丧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禽流感”。1997年在香港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排序为H5N1。
如果病毒变异后还觉得不舒服,它们就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宿主,另外寻找安身之处了。这时它们可能会选择哺乳类,如猪、马和人,但不是每次跳槽都会成功。它们可以俘获一个人,也能在这个人的细胞内繁殖,但是却不能变种。随着被感染者死亡,病毒也被带进坟墓了。这就是为什么目前H5N1禽流感病毒不能人传人的原因。直到气候条件帮助病毒作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得病毒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重新组合,变成半人半禽的病毒。这时病毒可以靠“披着人皮”的护照,在空气中任意跳到另一个人的呼吸道内,并从粘膜细胞中获得足够的营养,开始大量繁殖人禽杂交的儿女。从此成为人体上的永久居民——“人流感病毒”。
七.热气候周期会打破禽类病毒向人类转移的天然屏障
我们知道,成年鸡的体温为41~42℃,比人类平均36.5℃的体温高出5℃左右。由于大多数禽类有怕热又不耐寒冷的习性,所以候鸟们每年要不辞劳苦的南北远行。禽鸟身上的流感病毒对低体温的人类本不喜欢,也不能直接跑到人体来居住,因此,体温差异就成了禽病毒向人类传播的天然的屏障。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引入中医学上对动物的分类:毛虫(爬行毛皮动物)属木类,春天最活跃。羽虫(有翅膀会飞的动物)属火类,夏天活跃(借着火的升腾之力,毛毛虫变成蝴蝶,蜻蜓也是夏天的宠儿)。甲虫(有坚硬外壳、背甲的)属金类,旺于秋天。鳞虫(鱼类)属水,冬季得生长。没毛、没羽、没甲又没鳞的称为裸虫,属于土类。人就是这一类,土旺四季,所以人类全年都能生育。人的体温不如禽类高,也不像鳞甲类那么低。
不知您注意到,所有的禽类都不撒尿,它们体内代谢后的水去哪了?可能转变成氢(或氢类物质)和氧。氢有助于身体腾空,多余的氧燃烧产生较高的热量,或许是解释禽类体温高的原因。但是42摄氏度已经是蛋白质不发生凝固的上限,禽类如果感冒发烧,很快就死亡了。夏季南方的气温升高,禽鸟就要北归。所以我们祖先把禽类归为火,是十分科学的分类。火多而耗水,或许是禽类没有多余的水分排尿吧?水火的不平衡,也是禽类没有办法降低体温和没有本钱发烧的原因。五行中火克金,肺与呼吸道属于金,所以禽类的呼吸道抵抗力最弱。流感病毒就乘虚而入,长期占领了适合自己生存又不容易被动物抗体消灭的禽类呼吸道。
1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加速,导致禽流感在东南亚地区以及非热带地区的肆虐,屡杀不尽。禽流感跳到人类,或再度爆发人类的全球性大流感,只需要等待自然界的热气候周期到来,这就是尾数8的年份,属中医火运太过之年。太阳黑子也罢,五星运动产生的“火的波动”也好,是病毒发生重大变异的自然因素(外因);火克金令人体普遍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则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内因,二者相合才能为患。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学说关于气候寒热周期规律、动物以及人类的体质分类,都为未来生命科学准确地预测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时间,供提了数千年的统计学依据。“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道理告诉我们,病毒变异的外因条件不是流感流行的绝对因素,而保持人体正常的抗病能力,才是抵御外邪入侵,在大疫中获救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