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开心如意

请教:<伤寒论>中的用药单位一两是现在的多少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7: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先师开一味药,煎出三升,每服一升,差不多等于我们现在服三次的量,所以,用药的1/3就行了,三剂.
发表于 2010/12/10 12: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胡希恕的伤寒论讲解,说是一两合现在的9克
发表于 2011/1/10 1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开心如意 的帖子

一般来说都是按照 3克来乘以伤寒论中的两数,老医生都这么算。。但是现在中药的药性和以前没法比,通俗按照乘以5克来算也可以。。。我刚看伤寒论的时候对怎么换算也很困扰。。。现在基本上都按乘以5克来算
发表于 2011/1/13 13: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中医网出版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电子版中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的资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万山等)整理如下:


1
= 四钧 = 29760
1
= 三十斤 = 7440
1
= 16 = 248
=
液体250 毫升
1
= 24 = 15.625
1
= 0.5
1
= 2
1
方寸匕 = 金石类2.74
=
药末约2
=
草木类药末约1
半方寸匕 = 一刀圭
=
一钱匕

= 1.5

一钱匕 = 1.5-1.8
一铢 = 0.65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1
= 10 = 20000 毫升
1
= 10 = 2000 毫升
1
= 10 = 200 毫升
1
= 2 = 20 毫升
1
= 5 = 10 毫升
1
= 4 = 2 毫升
1
= 0.5 毫升

1
= 10 = 2310 厘米
1
= 10 = 231 厘米
1
= 10 = 23.1 厘米
1
= 10 = 2.31 厘米
1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葶苈子一升 = 60
吴茱萸一升 = 50
五味子一升 = 50
半夏一升 = 130
虻虫一升 = 16
附子大者1 = 20-30
附子中者1 = 15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杏仁大者10 = 4
栀子10 平均15
瓜蒌大小平均1 = 46
枳实1 14.4
石膏鸡蛋大1 40
厚朴1 30
竹叶一握 12

溯源养生博客:baoshuzhijia.blog.hexun.com



发表于 2011/1/14 13: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原方计量效果好,我试过,经方以抓主症治病为主,药味少而分量重,疗效卓著。
发表于 2011/1/14 15: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前面大家的回帖,真是差别好大啊!
有说3克,有说5克,有说9克、10克,有说15克

如果按照26楼提供的换算表,15克计算,那桂枝汤二两就是30克了,而实际上看到很多医案都没有这么多啊
诸位前辈讲的都是自己的用法,有没有人研究过伤寒大家的医案,看明医们都是怎样用的?
希望版主大人也能出来讲一下。这个用量问题确实很让自学中医的人迷惑啊
发表于 2011/1/18 11: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从溯源。
发表于 2011/2/17 2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李可老先生的说法是一两=15.625克,他也倡导用伤寒论的方要原方原量。但我个人认为这样太机械了,有是证则用是药,就像根尘不偶老师说的,用药用的是药的那股气,要看病人的土气如何,能不能接受这股药气,如果土气弱的话,用再大的药量,土气运转不了它,反而加大土气的负担。所以我建议你不需要按照换算后这么大的剂量用,你可以按照桂枝汤各药的比例(如,桂枝:芍药=1:1)和证的轻重来决定剂量的多少。记住要时刻考虑土气的虚实。
发表于 2012/11/25 19: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按一两3克计算,桂枝汤连大枣算,现在一两左右。还要分三次服!想想效果吧!
发表于 2013/4/28 16: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7.5g是合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4 0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